《論持久戰》的主要影響、思想精髓和歷史作用
(一) 《論持久戰》的主要影響
《論持久戰》演講稿經過毛澤東整理修改后,先在延安油印,1938年7月1日,《論持久戰》在延安《解放》第43期、44期(合刊)正式刊出。當月,延安解放社出版了單行本,封面上有毛澤東親筆題寫的書名和署名﹔扉頁上有毛澤東的題詞:“堅持抗戰,堅持統一戰線,堅持持久戰,最后勝利必然是中國的。”此后,各抗日根據地印發了單行本。1938年7月25日,漢口新華日報館出版了單行本,重慶、桂林、西安等地的新華日報館也相繼出版了鉛印訂正本,《論持久戰》在國統區正式發行。
在中國共產黨黨內、軍內的影響:在《論持久戰》中,毛澤東以他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嫻熟應用和對抗日戰爭的透徹分析,贏得了全黨同志特別是高級干部的贊譽。“延安五老”之一的吳玉章在回憶錄裡描述:“《論持久戰》的發表,使毛澤東贏得了全黨同志發自內心的、五體投地的贊許、佩服甚至崇拜,從而最終確立了在黨內無可替代的領袖地位和崇高威望”。陳雲同志聽了毛澤東的演講后,感到毛澤東講得非常深刻,非常有說服力,對全黨、對全國抗戰都有重要指導意義,建議毛澤東在更大范圍講授,促使毛澤東把講稿整理出來在黨內印發。
在國統區的影響:宋慶齡見到《論持久戰》后,深為毛澤東的深刻分析和高瞻遠矚所折服,立即找自己親近的朋友愛潑斯坦等人把《論持久戰》譯成英文,在海外出版。《論持久戰》的發表在國民黨高層引起很大震動,蔣介石、傅作義、白崇禧、陳誠、蔣經國等人都曾仔細閱讀。特別是國民黨軍隊中號稱“小諸葛”的白崇禧在讀完《論持久戰》后,拍案贊賞,認為是一部軍事巨著,對他當時的秘書程思遠說“這才是克敵制勝的高韜戰略”,並在國民黨上層不斷宣傳、介紹持久戰理論,很快在當時中國軍事界產生了重大影響﹔同時積極向蔣介石推薦,還以國民黨軍委會的名義通令全國,學習《論持久戰》。蔣經國仔細反復閱讀《論持久戰》達七、八次之多,認為《論持久戰》分析十分深刻,有很大的預見性和說服力。著名學者梁漱溟說:“自日本侵略中國后,中共提出的一系列抗日主張,特別是國共合作,一致抗日,深得人心。”
國際上的評價:時任共產國際總書記兼管中國事務的季米特洛夫對毛澤東精辟的分析、科學的判斷拍手叫絕,在共產國際刊物上發表文章稱:“有史以來,還沒有人把軍事問題、戰爭問題說得這樣透徹過,《論持久戰》是一本劃時代的著作。”蘇聯方面對《論持久戰》給予了高度評價。美軍中國戰區參謀長史迪威隻看了一遍《論持久戰》,就認定這是一部“絕妙的教科書”,他建議美國政府“加快對華援助”,一定會加快勝利的到來。
今天,和《孫子兵法》、《戰爭論》一樣,《論持久戰》也被美國西點軍校奉為必讀之書,被列為世界十大軍事著作之一。
(二) 《論持久戰》的思想精髓和歷史作用
首先,強調了抗戰的主觀能動作用。保家衛國是每個中國人的責任,必須“動員全中國人民,統統發揚其抗日的自覺的能動性,才能達到目的。坐著不動,隻有被滅亡”。《論持久戰》喚起了全民族的抗戰熱情,堅定了中國人民的抗戰意志。
其次,客觀分析了中日雙方矛盾的四個基本特點——敵強我弱、敵小我大、敵退步我進步、敵寡助我多助。“敵之優點可因我之努力而使之削弱,其缺點亦可因我之努力而使之擴大。我方反是,我之優點可因我之努力而加強,缺點則因我之努力而克服。所以我能最后勝利,避免滅亡,敵則將最后失敗。”《論持久戰》的這些分析令世人折服。
第三,准確預見了抗日戰爭爆發后國際局勢的發展變化和抗日戰爭戰略防御、戰略相持和戰略反攻三個階段,並指出了每個階段的戰爭形式,為取得抗日戰爭的勝利找到了行動的策略,同時中國人民艱苦卓絕的持久抗戰也為國際反法西斯聯盟取得勝利爭取了時間和空間。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最后勝利証明了《論持久戰》的英明預見。
第四,制訂了指導抗戰的正確路線、方針、政策和人民戰爭的戰略戰術,提出通過“防御中的進攻,持久中的速決,內線中的外線”,以運動戰、游擊戰為主的戰爭形式獲得“積小勝為大勝,用空間換時間”的效果,強調了政治動員的必要性、重要性,指出“兵民是勝利之本”。《論持久戰》的這些軍事思想在抗戰中起到了巨大的指導作用。
第五,批判了“亡國論”和“速勝論”思潮。指出“以為同日本妥協,再犧牲一些中國的領土主權就能夠停止日本進攻的人們,他們的想法只是一種幻想”﹔而“速勝論”者“因為估計不符合真相,行動就無法達到目的﹔勉強行去,敗軍亡國,結果和失敗主義者沒有兩樣。所以也是要不得的”。《論持久戰》的這些分析在抗戰中起到了思想撥亂反正的作用。
最后,指導開辟了敵后抗日根據地,不僅盤活了中國抗戰的棋局,扭轉了正面戰場失利造成的頹勢,而且使敵后戰場逐步上升為全國抗戰的主要戰場。到戰爭后期,共產黨領導的主要抗日根據地達到19個,根據地人口由150萬人發展到1億人,共產黨領導的軍隊由4萬人發展到120萬人。應當說這些都是《論持久戰》思想的實踐結果。
今天,《論持久戰》問世已經70多年。70多年后重讀《論持久戰》,可以深深體會到它不僅是一部享譽世界的軍事理論著作,而且許多哲學層面的觀點和分析方法穿透時空、跨過界域,對我們現在的工作有著新的指導意義。2007年,中央把我派到光大集團工作,當時光大已經嚴重資不抵債、瀕臨破產。受《論持久戰》的啟發,我們在堅持黨的領導、保持黨委在央企的政治核心地位的前提下,先“以空間換時間”,讓出主要企業控股權獲得資金,贏得時間,然后經過八年“抗戰”,“積小勝為大勝”,先后實現了銀行注資、保險改制、証券上市、銀行上市、信托收購、港企和其他實業的穩定發展,並最終實現了新光大集團的正式挂牌,成為一個資產3萬億元,年利潤450億元,累計上繳利稅近千億元,橫跨境內外、集金融與實業於一身,包括銀行、証券、保險、資產管理、信托、基金、期貨、金融租賃、互聯網金融、環保、新能源、飛機租賃等在內的特大型綜合金融控股集團,並躋身世界500強。光大的實踐証明,《論持久戰》至今仍閃耀著思想的光芒。我們今天進行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同樣既不可能一蹴而就,又一定能取得成功。在這個過程中,《論持久戰》一定會給我們提供許多新的啟示。
(本文作者為中國中共文獻研究會副會長,中國中共黨史人物研究會副會長,中國延安精神研究會副會長,中國光大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
![]() |
相關專題 |
· 專題資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