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九一八”,在銘記國恥提高警惕中走上復興之路
九一八事變當夜,日寇兵不血刃席卷沈陽,僅在沈陽兵工廠就繳獲步槍15萬支、手槍6萬支、重炮和野戰炮250門、炮彈10萬發、各種子彈300多萬發,東北軍多年購買的300余架飛機也拱手交到侵略者手裡。事變第二天,日本就佔領並沒收了沈陽邊業銀行,整個東三省官銀號的16萬斤黃金和200萬斤現洋全部被日軍劫走,這些銀行的附屬事業也全部被日軍沒收。
從1931年到1945年,遼寧本溪80%的煤被日本人拉走。並且挖走的都是“金心”——低磷、低硫、低灰,全是最好的煤。
作為一個資源匱乏型國家,侵華戰爭期間,日本對中國進行了世界侵略史上極其卑劣的掠奪與破壞,掠奪鋼鐵3350萬噸,煤5.86億噸,糧食5.4億噸,木材1億立方米。中國僅直接經濟損失一項,按1941年的黃金價格,竟達黃金7.3萬余噸。
毫無疑問,這是一個巨大國恥,不僅因為日本侵略者的蓄意侵略,也因為中國當局“不抵抗”。一味的避讓退守,隻會加重日本帝國主義亡我中華的狼子野心,隻會讓中華兒女在沉沉暗夜中悲憤傷痛。黃炎培在1935年悲憤地寫下“重光歌”:“吾和你抬頭試望,東北何方?遼沈何鄉?白山黑水,是誰的封疆?三千萬同胞,強者何法抵抗?弱者更何忍而投降?”“哀哉中華,其亡其亡!”
九一八事變以后,中華民族的最高利益關切就是把日本侵略者從中國趕出去。誰能把握這個民族思想脈搏,誰就能號召和凝聚民眾力量,誰就能得到民眾的支持和擁護。是共產黨率先提出“以武裝民眾的民族革命戰爭來抵抗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的抗日救亡主張,號召全民族團結起來抗日救國,反對不抵抗政策。最終,共產黨在中國人民的選擇中,成為抗日戰爭的堅強領導者,成為中華民族根本利益的堅決捍衛者。
在隨后的數十年歷史中,共產黨引領中國發展進步,改變了中國人民的前途命運,決定了中國的前進方向,使中華民族迎來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中國共產黨正是在歷史的自覺選擇中成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堅強領導核心。
知恥近乎勇,不對“恥”進行艱難深沉的思索,就無法期望“勇”來得猛烈持久。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毛澤東指出:我們的國防將獲得鞏固,不允許任何帝國主義者再來侵略我們的國土。並常以“提高警惕”“有備無患”激勵全國人民。
居安思危,保持警惕,是建國以來我黨我軍始終繃緊的可貴意識。抗美援朝,穩固了新中國國防,打出了國威軍威﹔珍寶島一戰,遏止了蘇聯的戰爭企圖﹔成功研制“兩彈一星”,使中國有了在霸權國家面前不折腰的底氣……
無論是九一八事變,還是后來的七七事變,都深深警示我們,必須有國家的強盛,不欺人的中國才不會被人欺。隻有不遺余力把國家和軍隊實力搞上去,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才能以一個“和平巨人”的形象屹立於世,既有保衛國家和人民的能力,又能為世界和平做出榜樣和貢獻。
![]() | ![]() |
相關專題 |
· 熱點·視點·觀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