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1935年12月9日,在民族危機日益加重的形勢下,數千名北平愛國學生,在中共北平地下組織的領導和組織下,沖破國民黨政府的恐怖統治,舉行了聲勢浩大的抗日救國示威游行,強烈譴責國民黨政府自九一八事變以來的妥協退讓政策,喊出了“反對華北自治運動”、“打倒日本帝國主義”、“停止內戰,一致對外”等口號。游行隊伍遭到國民黨軍警的野蠻鎮壓,100余人受傷,30余人被捕。
愛國學生並沒有被嚇倒,北平學聯決定在冀察政務委員會預定成立的12月16日這天舉行更大規模的游行。
12月16日清晨,北平各校學生從四面八方涌向天橋,舉行3萬余人的市民大會。通過了“收復失地”“不承認冀察政務委員會”等決議案。會后,學生與市民舉行了數萬人的示威游行。北平學生的抗日救亡風暴迅速席卷長城內外,並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響應和支持。隨后學生運動與工農運動的結合,進一步促進了抗日救亡運動與工農運動的發展。
“一二·九”沖破了國民黨統治下沉寂的政治局面,公開揭露了日本吞並華北進而侵略全中國的陰謀,極大地促進了中華民族的覺醒,為隨后的全國抗戰做了重要的思想准備和政治動員。毛澤東在延安各界人士舉行的“一二·九”四周年紀念大會上說:“一二·九”運動,是偉大抗日戰爭的准備,這同五四運動是第一次大革命的准備一樣。它准備了抗戰的思想,准備了抗戰的人心,准備了抗戰的干部。
相關新聞: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