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老戰地記者:別再質疑英雄劉胡蘭的真實性  

2016年01月11日08:19   來源:解放日報

原標題:老戰地記者:別再質疑英雄劉胡蘭的真實性

述者小傳

趙戈1920年出生,1936年參加革命,193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畢業於延安抗大。歷任八路軍120師教導團宣傳干事、戰斗劇社創作組組長,晉綏軍區《戰斗報》隨軍記者等職。離休前任蘭州軍區文化部長兼甘肅省文聯副主席。曾榮獲晉綏軍區模范黨員稱號、三級獨立自由勛章和解放勛章、二級紅星功勛榮譽獎章等。1986年離休,1992年返回故鄉上海定居。

69年前的1月12日,劉胡蘭同志犧牲,死時才15歲。此后,這個耳熟能詳的英雄名字,反復出現在中學課本和影視劇裡,伴隨著中國少年的成長。

然而數年后,網絡上出現了一些對劉胡蘭事跡真實性的質疑聲音。有教授說劉胡蘭是死於村民的鍘刀下,而非就義﹔有中學生認為,劉胡蘭是虛構的典型人物,並不存在﹔也有一些老師對課文裡的描述表達了懷疑。

趙戈,曾是劉胡蘭生前所在軍區的一名戰地記者。他與劉胡蘭有過接觸,了解她的生平,親耳聽過劉胡蘭母親的哭訴,也跟隨部隊參與了“為胡蘭子報仇”的戰役。

他深情回憶那段往事,只是希望今天的年輕人,了解歷史的真相,不懷疑,不動搖,不忘記。

劉胡蘭曾叫劉富蘭

我曾經長期在呂梁山革命根據地工作,也在劉胡蘭的家鄉戰斗過。劉胡蘭英勇就義的報道,就是我在文水前線通過軍用電台拍發到延安去的。當時,我是晉綏軍區戰斗報前線特派記者。

我目擊過許多敵人整師整團的覆滅。然而,我從來沒有見過解放文水那樣迅速徹底的潰滅,隻因為當時我軍指揮員高呼著“為劉胡蘭報仇”的口號,全軍奮不顧身地嚴懲敵人。那個情景,我至今歷歷在目。

我在給中學生作報告時,有的同學看了彩色故事片《劉胡蘭》就提出疑問:“劉胡蘭隻有15歲,面對敵人的鍘刀不怕嗎?”“她可以不死的,她為什麼要去死?”甚至有的同學認為“劉胡蘭是作家虛構的典型人物,不是真人真事”。這些不該產生的疑問產生了。

法國有貞德,蘇聯有卓婭,中國有劉胡蘭。她們的死驚天地泣鬼神,震撼了全世界的良心。然而,畢竟年代遙遠,現在革命故事講得少了,所以,這種種疑問的生出,責任不在於今天的孩子們,而主要在於我們。

劉胡蘭出生在1932年10月8日。她出生的前一年,中國發生了“九·一八”事變,日本帝國主義侵佔中國東北三省。她出生的那一年又發生了“一·二八”事變,日本帝國主義進攻上海。那時候我就在上海,隻有12歲,但對我的影響是很深很深的。可以說,劉胡蘭一出生就恰逢祖國處在生死存亡的關頭。

劉胡蘭出生在一個貧苦農民的家庭,連土地都沒有,要租種地主的地,澆水也要向地主交水錢。她們文水交城一帶有首民歌,我唱兩句:“交城的山來交城的水,不澆那個交城澆文水”。因為交城是山區,從山上流下來的水澆了文水,文水很肥。可窮人呢,有水沒有錢,同樣澆不上地。劉胡蘭親生母親就是因為她家交不上水款,后來被地主的狗腿子打傷而死。

劉胡蘭原來的名字不叫劉胡蘭,而叫劉富蘭。她在入黨的時候覺得自己的名字不好,認為窮人家的孩子叫“富蘭”有什麼用,隻有跟共產黨干革命才能翻身,所以她把名字改為“胡蘭”。胡就是她繼母胡文秀的姓,因為繼母對她非常好,所以她就叫劉胡蘭了。

那些影響過她的人

1936年春天,我們工農紅軍東渡黃河、北上抗日,一直打到劉胡蘭的家鄉,在那裡分土地、打土豪、救窮人、宣傳抗日救國。這些對劉胡蘭幼小的心靈震動很大。她從小就覺得紅軍是窮人的隊伍,紅軍是救中國的隊伍。

1938年2月,日本帝國主義佔領文水縣城,這時我們中國工農紅軍第二方面軍改編為八路軍120師,師長就是賀龍同志,我就在那個部隊。在那裡我們建立了民主政權,縣長是我們部隊派去的,跟我很熟,叫顧永田,就是電影裡的顧縣長。顧永田同志大我一歲,當時他19歲。電影裡面說劉胡蘭對顧永田還有朦朧的愛情,我想這是完全不可能的。因為顧永田1940年犧牲的時候,劉胡蘭隻有8歲。電影、電視劇不管什麼都要加一點戀愛的佐料,這點不好。

顧永田同志在八分區的影響很大,文水縣的老百姓對他都十分敬愛。他犧牲的時候隻有21歲,犧牲以前是八分區的專員。當時日本兵掃蕩,為了掩護老百姓撤退,顧永田和敵人展開了殊死搏斗,最后壯烈犧牲。所以在劉胡蘭心目中,顧縣長是個英雄,做人就要做他那樣的人。

還有兩個人,也影響了劉胡蘭。雲周西村屬於文水四區,四區出了兩個小通訊員,一個姓韓,一個姓王。這兩個小鬼經常到雲周西村送信、送文件、送情報。劉胡蘭是兒童團團長,跟他們很熟。1943年4月,雲周西村被敵人包圍了,這兩個小通訊員為了掩護區長,他們叫區長先不要突圍,等他們把敵人引開后再走。他倆一個往東走,一個往西走,把敵人引開,一邊沖出去一邊喊:“日本鬼子,老子在這裡,你們來吧!”日本鬼子就追過去了。區長含著眼淚突圍成功,而兩個小通訊員壯烈犧牲了。

埋葬他們的時候,劉胡蘭是掉著眼淚的,她幫他們換好衣服,把他們埋了。所以在那個血與火的時代,“死”是司空見慣的,血海深仇使小小的劉胡蘭就懂得,人總是要死的,有的重如泰山,有的輕如鴻毛。

1945年9月,日本投降,劉胡蘭13歲。當時根據地要吸收一批婦女干部,進行培訓,開設婦女干部培訓班,沒叫她去,因為她太小了。她知道后馬上就趕去,去了也沒法把她趕回來,就把她留下學習了,劉胡蘭就成了那批婦女培訓班裡最小的學員。經過3個多月的培訓后,她又回到了雲周西村,被選為雲周西村婦救會主任兼四區婦救會干事。

1946年她參加大象鎮土地改革,就是電影中閻錫山軍隊佔領的大象鎮。劉胡蘭在土地改革中很有成績,村支部推薦她入黨,區委和大家很了解她,一致通過,批准她為中國共產黨候補黨員。她隻有14歲,要到18歲才能轉正,因為那個時候沒有共青團。所以,劉胡蘭已不是一個名義上的黨員,而是一個真正的黨員了。

頻道精選


盤點:2016年,你不可不知的五個黨史國史紀念日 

1949年元旦毛澤東和蔣介石在新年賀詞分別說了什麼

6位家人眼裡的毛澤東:要求子女少說空話 夾著尾巴做人

哪位開國元帥逝世后毛澤東嘆息"國有疑難可問誰"?

哪位開國上將作戰英勇被稱"將聖"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常雪梅、謝磊)
相關專題
· 地方要聞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