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模生
三、長征前夕中央紅軍在福建長汀進行的戰斗
1934年4月廣昌戰役后不久,蔣介石命東路軍總司令蔣鼎文轄李延年第九師、李玉堂第三師、李默庵第十師、宋希濂第三十六師、陳明仁第八十師、劉戡第八十三師等一共集中了“14個正規軍,1個獨立旅,共71個團,僅李延年縱隊亦有4個正規師”,向中央蘇區東線大門——長汀鬆毛嶺逼進。
當時,“紅軍集中了一、九軍團和二十四師,約3萬多人”,守衛在鬆毛嶺一線。於是,“鬆毛嶺保衛戰”的前奏——溫坊戰斗拉開了序幕。
(1)溫坊戰斗
溫坊(今屬連城)當時是長汀鬆毛嶺東南面山下的一個大村庄,這裡與鬆毛嶺主峰白葉楊嶺遙遙相望,是進攻鬆毛嶺的前哨陣地。擔任主攻鬆毛嶺的李延年縱隊總指揮命第三師第八旅進駐溫坊,作為進攻鬆毛嶺的橋頭堡。
此時,紅一軍團、紅九軍團和紅二十四師從朋口敵軍以東的連城的姑田、永安的小陶、洪田一線,悄悄迂回到朋口敵軍以西的長汀的南山、童坊一帶。8月底,紅一軍團偵察到敵第三師、第九師、第八十三師、第三十六師等4個師於朋口、莒溪、璧州、洋坊尾一線,有向汀州前進的模樣。而溫坊守敵已遠離朋口敵軍主力,相距還有15公裡,這是一次我軍消滅溫坊敵人的極好機會。紅一軍團當機立斷,指揮紅九軍團和紅二十四師准備夜襲溫坊,摧毀敵第8旅這個橋頭堡。
戰斗於1934年9月1日晚9時開始秘密行動。在此之前,紅一軍團已運動到鐘屋村一帶。鐘屋村設有鄉蘇維埃政府,村子較大,有200多戶,1000多人口。軍團長林彪、政治委員聶榮臻率領的主力在鐘屋村,軍團司令部就設在“觀壽公”祠堂內。這時,指揮部隊從鐘屋村由西向東,正面出擊﹔紅二十四師從豬鬃嶺、罔坊、橋下等地,由西北向東南攻擊敵側翼﹔紅九軍團作為預備隊負責打援截擊,從童坊、水頭坪、吳家坊等地直插敵后,防止敵人增援,進行三面包抄溫坊守敵。
由於事前敵人沒有發現我軍運動,加上過去我軍隻搞“短促突擊”,完全沒有料到這次我軍採取了運動戰的戰術,因此思想麻痺鬆懈,不作嚴密的部署和警戒。等到我軍打進溫坊村裡,敵人還在睡大覺,雖然曾匆忙應戰,負隅頑抗,但已經為時過晚。戰斗不過兩個多小時,我軍就把敵第三師的第八旅全部消滅,旅長許永相趁黑夜隻身逃脫。
溫坊戰斗失敗后,敵李延年縱隊總指揮命他的第九師和第三師抽調了3個團,9月3日向溫坊反扑,欲與我軍決勝高低,結果,經過一場激戰,李延年的第九師先頭部隊1個團,又被我軍全部消滅,后面的敵人聞風喪膽,狼狽潰逃。
整個溫坊戰斗,全殲敵人一個旅和一個團,共4000多人。其中打死打傷2000多人,俘虜2400多人。繳槍1600余支,自動步槍、輕重機槍100余挺,迫擊炮6門,子彈44萬多發。
中央紅軍“退出蘇區以前不久之東方戰線上打擊李延年縱隊之溫坊戰斗是極大的勝利(俘獲人槍千余),但是這個勝利的獲得,正是由於一軍團首長不照軍委命令——死守溫坊來打擊敵人——而自動的進行機動,從溫坊退進蘇區二十裡路(可是他們恐軍委的責備而兩天兩晚睡不著覺),才能使敵人大膽前進,遠離堡壘,而給予打擊”。但是,溫坊戰斗的勝利,補救不了整個戰略指導方針的錯誤。因此繼溫坊戰斗后不久的鬆毛嶺保衛戰,我軍受到嚴重損失。
9月9日,紅一軍團、紅九軍團和紅二十四師主動撤離溫坊。因興國告急,紅一軍團奉命往興國增援。在長汀隻留下紅九軍團和紅二十四師堅守鬆毛嶺,根據朱德總司令9月8日3時電令,紅一軍團轉移后,紅二十四師歸紅九軍團指揮。這天,福建軍區從長汀、上杭動員來新戰士約2000人補充紅九軍團。
(2)鬆毛嶺保衛戰
鬆毛嶺是長汀東南境內的一座大山,海拔783米,長汀縣南山區和宣和區以鬆毛嶺山頂為界分別管轄。1956年6月19日,長汀縣劃宣和區歸連城縣管轄,仍以鬆毛嶺山頂為界,向西方向的鬆毛嶺山嶺仍歸長汀縣管轄﹔向東方向的鬆毛嶺山嶺歸連城縣管轄。鬆毛嶺是東往龍岩、上杭、連城,西通長汀、瑞金、贛南的一條必經之路,為兵家必爭之地。因此,當時在堅持打陣地戰者的心目中,保衛鬆毛嶺就是保衛汀州、保衛瑞金!
鬆毛嶺從南至北橫貫40多公裡,從東至西寬15公裡,到處都是崇山峻嶺,形勢險要,山上到處都布滿紅軍。中段是全線要沖,唯有兩個突破口,一個在主峰叫白葉楊嶺,另一個叫金華山岽,兩地相距數公裡,山高路險,易守難攻,是中央革命根據地東線的重要門戶。紅九軍團和紅二十四師在這兩處布下重兵,構筑了堅固的工事碉堡,居高臨下,嚴陣以待。另外,在其他幾個山峰上也作了周密布置。大小據點組成火力交叉。陣地內各主要據點間挖有交通壕,互相連接溝通。陣地前挖有外壕,並用鹿砦或竹釘作為障礙物。主陣地帶前面的一線高地,也筑了較為簡易的工事,作為紅軍前進的陣地或警戒的陣地。
溫坊戰斗敵人丟了1個旅和1個團后,蔣介石極為惱怒,將蔣鼎文、李延年嚴厲訓斥了一頓,把逃回去的旅長許永相槍斃了,師長李玉堂由中將降為上校,改派筑碉堡、修公路。又調得力的北路軍總司令顧祝同取代蔣鼎文,加強東路軍指揮力量,並重新調整進攻部署,以第三十六師主攻白葉楊主峰,第十師、第八十三師協同進攻。此外,還從南京調來兩個最好的炮兵團,第一、第二兩個團,各有德國造卜福斯山炮36門,唯恐炮兵難以摧毀紅軍的陣地工事,又從南昌派來幾十架德制“黑寡婦”轟炸機、戰斗機輪番作戰。
1934年9月23日上午7時,鬆毛嶺保衛戰開始,敵東路軍第三十六師、第十師、第八十三師等3個師,配備飛機、大炮向鬆毛嶺猛烈進攻,數小時內敵人發射了德國造卜福斯123毫米榴彈炮、130毫米山炮及82毫米迫擊炮幾千發炮彈,“黑寡婦”敵機周而復始地轟炸。接著,我紅九軍團、紅二十四師和數以萬計的長汀地方武裝,與敵人展開了空前激烈的戰斗,槍聲、手榴彈和炸彈的爆炸聲震耳欲聾,喊殺聲響徹雲霄。鏖戰整日,我紅九軍團、紅二十四師扼守的陣地巍然屹立。
“9月25日,羅炳輝和蔡樹藩奉命到瑞金開會,由參謀長郭天民和政治部主任黃火青指揮部隊繼續保衛金華山。”形勢日益嚴峻,雙方為了爭奪一個山頭,不惜付出巨大代價進行拼搏,敵我傷亡都很大,戰局形成對峙狀態。
28日,中革軍委命令紅九軍團撤出戰斗,轉移到鐘屋村一帶待命。堅守鬆毛嶺陣地的任務,交給紅二十四師接替。這天福建軍區動員了經過4個月訓練的新戰士1600人,從長汀濯田開到鐘屋村補充紅九軍團。
29日晨,敵人又向鬆毛嶺發起新的進攻,炮火非常猛烈,還出動敵機10余架助戰。下午2時許,左側高地被敵奪佔,形勢十分嚴峻。紅九軍團七、八兩團奉命重新投入戰斗,支援紅二十四師乘敵立足未穩,展開反沖鋒,經過反復較量,終於奪回左側高地。至此,鬆毛嶺保衛戰已整整打了七天七夜。在這次戰斗中,國民黨第三十六師師長宋希濂被紅軍輕機槍擊成重傷,被立即送往南京治療。
據《長汀縣志》(民國二十九年修纂)第一卷第28頁記載:“九月,東路軍第三縱隊指揮李延年,率六師進攻汀連交界之鬆毛嶺,先是紅軍總司令朱德督重兵駐守,防御鞏固。至是東路軍用飛機大炮猛烈攻扑,紅軍敗退,是役雙方死亡枕藉,尸遍山野,戰事之劇,空前未有。此后東路軍漸向汀地推進,而鐘屋村,而南山壩,而河田,兵力所及辟公路以利運輸,筑碉堡於要隘以資防守。”
另據鐘屋村老人反映,瑞金至長汀約50公裡,騎馬不過一天時間,來回很方便。朱德總司令曾親臨東線指揮鬆毛嶺戰斗。他就住在鐘屋村“觀壽公”祠堂的“官廳”屋子裡。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