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 勝
1945年4月21日,毛澤東在中共七大預備會議上說過這樣一段話:“這次大會有些同志未當選為代表,不能出席,也不能旁聽,很著急。其實這沒有什麼,大家可以解釋解釋。就拿我來說,我是‘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逢雙數的大會,我都沒有參加。”實際上,從1921年出席中共一大,參與創建中國共產黨,到1973年出席中共十大,最后一次參加黨代會,毛澤東與這橫跨半個多世紀的10次黨代會之間的故事,耐人尋味。
建黨初期的毛澤東
毛澤東第一次與最后一次出席的黨代會
大約在1920年11月,毛澤東在陳獨秀的委托下,和何叔衡、彭璜等人創建了湖南黨的早期組織。
1921年7月23日至31日,中共一大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號和浙江嘉興南湖的一條游船上召開,包括毛澤東在內的13人代表全國50多名黨員出席大會。巧合的是,與會的共產國際代表馬林、尼科爾斯基和13名代表的平均年齡,正好是毛澤東的年齡28歲。毛澤東雖然年紀輕輕,但大家對他的印象是:老成持重,“很少發言,但他十分注意聽取別人的發言”。在會上,毛澤東擔任記錄工作,並就湖南黨的早期組織的情況作過一次發言。
作為黨的創建人之一,毛澤東在長期的革命實踐中逐漸成長為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的核心。他帶領全黨同志創造性地運用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提出和實施了一系列正確的戰略策略,及時解決了中國革命和建設進程中一道道極為復雜的難題,引導中國航船不斷乘風破浪前進。
斗轉星移,滄海桑田。52年后的1973年8月24日至28日,中共十大在北京召開,1249人代表全國2800萬黨員出席大會。中共十大是在林彪事件發生后提前召開的,但它並沒有正確總結必要的教訓,反而肯定“九大的政治路線和組織路線都是正確的”,號召全黨“堅持無產階級專政下的繼續革命”,堅持“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延續了九大的“左”傾錯誤。
中共十大是毛澤東參加的最后一次黨代會。此時的他,已經80歲高齡,體弱多病,心力交瘁。不到一個小時的開幕式,都讓他力不從心。當時擔任毛澤東護士長的吳旭君,對散會時的情況歷歷在目:“我看到主席兩隻手扶著椅子使勁往下壓,他想讓自己的身體能夠支撐著站起來。於是我馬上叫人過去攙扶他,並把椅子往后挪,好讓他站穩。這時,台上台下長時間地鼓掌歡呼,持續了10分鐘之久。”“盡管總理打手勢要大家趕快退場,代表們還是不肯離去。在這種情況下,毛主席隻得向代表們說:‘你們不走,我也不好走。’根據我的判斷,再讓主席站起來是很困難了,但這時又不能讓代表們知道主席身體的真實情況。於是我建議總理當場宣布:毛主席目送各位代表退場。總理採納了我的建議。”
從中共一大上風華正茂的青年人,到中共十大上步履艱難的老人,毛澤東將其一生獻給了黨和人民的事業。他為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社會主義革命的成功、社會主義建設的全面展開,為實現中華民族獨立和振興、中國人民解放和幸福,作出了彪炳史冊的貢獻。
頻道精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