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不可多得的將才” 李成芳【2】

蘇振蘭

2016年03月10日06:25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作為一個有戰略眼光的指揮員,李成芳同志已經成熟了”

1947年8月,為了執行中央軍委把戰爭引向蔣管區的戰略方針,適應戰略反攻形勢的需要,中央軍委決定組成陳(賡)謝(富治)兵團,南渡黃河,配合劉鄧大軍主力南下。陳謝兵團渡過黃河后,敵人迅速組織第五兵團、陝東兵團共12個半旅的兵力,企圖東西夾擊,打通隴海,阻止陳謝兵團前進。這時,毛澤東連續給陳賡發來電報,指出洛陽地區為敵方必爭,不應使用主力,主力應當向西,乘敵人尚未完成部署之際,搶佔陝縣、靈寶等城,殲滅分散守備之敵。為了執行中央指示,兵團首長決定,由李成芳統一指揮第十一旅、第十三旅,先后發起對靈寶、陝縣守敵的攻擊。這時,敵人陝東兵團正在拼湊之中,除集中萬余人據守陝縣,阻止陳謝兵團西進外,陝縣以西尚在集結部署。

根據兵團首長的意圖,結合上述敵情,李成芳決心繞過陝縣,首先佔領靈寶,爾后再回師東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配合兄弟部隊包圍陝縣,全殲守敵。在攻取靈寶的戰斗中,他又親臨前線,根據敵情地形,決定不採取正面攻城,而以一個團迂回奪取靈寶以西重要高地函谷關。歷代戰爭,打函谷關都是從南面進攻,李成芳不以為然,偏偏選擇從西面進攻,結果一擊即中。佔領了函谷關,靈寶城暴露在我軍炮火控制之內,總攻發起不到4個小時,生俘敵新編第一旅旅長以下5600余人。由於李成芳的巧妙指揮,陳謝兵團以極小的代價,取得了很大的勝利。

1948年2月,李成芳奉命調任豫西軍區代司令員,對豫西根據地的創建作出了貢獻。這年9月,他調任中原野戰軍第九縱隊政治委員,攜手縱隊司令員秦基偉,一起指揮部隊解放鄭州、決戰淮海。

1949年2月,人民解放軍進行整編,陳賡擔任第二野戰軍第四兵團司令員兼政治委員,他上報李成芳擔任四兵團第十四軍軍長。作為縱隊政治委員,直接改為軍事主官,是比較罕見的。在擔任軍長期間,解放廣東和粵桂邊作戰,最能體現李成芳指揮藝術和指揮才能。

1949年7月17日,中央軍委指示:二野四兵團以及四野第十五兵團兩個軍,由四兵團陳賡司令員率領,經贛州南進,解放廣東。8月9日,軍委又指示,四兵團和十五兵團爭取於10月下半月攻佔廣州。本來,第十四軍是二梯隊。8月14日晚,由於李成芳指揮機動靈活,先頭第四十師解放清遠后,連夜乘船沿北江南下,置北江兩岸守敵於不顧,利用夜暗奇兵突進,一夜前進120裡,先敵佔領三水,截斷敵一O三師向西逃跑路線,迫敵師長曾三元率殘部4000余人停止抵抗放下武器。與此同時,軍部得到一個極為重要的情報:廣州逃敵,除敵六十三、一O九軍等沿西江向廣東、廣西邊境逃竄外,敵二十一兵團、十三兵團殘部,以及敵三十九軍,均向廣州西南陽江、陽春方向撤退,余漢謀已於13日逃往雷州半島湛江市。情況表明,廣東敵主力企圖逃往海南島,當時,敵我相距已經100公裡以外。當李成芳將這一情況向兵團首長報告時,陳賡司令員十分重視,他在電話裡詢問:“你估計現在還能追上逃敵嗎?”

李成芳果斷回答:“能。”

陳賡又問:“追殲逃敵你還有什麼困難和問題?”

李成芳堅定地回答:“把前方的部隊統歸我指揮,我就有把握追上逃跑的敵人。”

陳賡也利索,當即作出決定:四兵團不進廣州,第十四軍3個師、第十五軍2個師、第十三軍1個師,共6個師兵力,由成芳同志統一指揮,立即行動,追殲逃敵。

李成芳接受命令后,立即決定就部隊當時態勢,開始三路並行追擊,責令各部隊晝夜兼程前進,堅決殲滅該路逃敵。

在整個戰役期間,李成芳和指揮部的其他同志們,依據中央軍委和兵團的指示,隨時掌握敵情,精心組織戰斗,迅速將劉安琪兵團4個軍等殘敵4萬余人,全部圍殲在陽江西南僅5、6公裡的地區,取得了追殲作戰的全勝。

從1949年11月27日起,李成芳又遵照毛澤東“應盡一切可能不使白匪退往越南”的指示,主動配合兄弟部隊作戰,親率第十四軍參加了追殲白崇禧集團的粵桂邊戰役。在急行軍中,李成芳給各師下達任務,要求各部隊除吃飯外,不准稍停,必須用兩條腿追上乘汽車逃跑的敵人。結果,第四十二師先敵到達欽州,給敵人先頭部隊當頭一棒﹔第四十師也及時在小董圩、大寺圩地區把敵人攔腰切斷,直接配合尾追的四野部隊,很快在廣西境內,全殲了國民黨殘存的最大一個主力兵團白崇禧部16.8萬人,實現了毛澤東在廣西境內殲滅敵人的戰略意圖。

解放廣東、粵桂邊兩個戰役的勝利,為以后解放海南島創造了有利條件。事后,陳賡司令員曾對他的助手們說:“作為一個有戰略眼光的指揮員,李成芳同志已經成熟了。”

這是對李成芳指揮藝術、指揮才能的最高評價。

優秀的政治工作者

誠如李聚奎等所言,“成芳同志不僅是一員能征善戰的將領,而且,在我軍政治工作和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偉大事業中,也表現出了他的卓越才能。”

對於基層在政治教育方面的創造,李成芳十分重視並善於總結提高。1946年春,李成芳率領第十一旅在山西候馬、曲沃一帶休整,不斷遭到國民黨軍襲擾,部隊思想上存在著一些問題。正在這時,他發現了第三十三團三連指導員袁明在連隊開展訴苦運動。李成芳和旅政委胡榮貴敏感地認識到,這是在新形勢下一種很好的教育形式,對提高階級覺悟,分清敵我,加強團結,同仇敵愾,鼓舞斗志的作用很大。於是,他們立即組織旅、團政治機關的力量,進行深入調查,總結提高,並把它推廣到各個部隊。訴苦運動的開展,極大地發揮了政治工作的威力,進一步提高了第十一旅的戰斗力。

我軍歷來強調,要軍政一致、軍民一致。李成芳領導第十一旅時,在布置、檢查工作時,都有注意群眾紀律這一條﹔在談問題、作報告時,他也都強調愛護人民,遵守政策,執行三大紀律,提醒八項注意。由於堅持軍政一致、軍民一致,第十一旅在同蒲戰役打下洪洞縣城后,創造了執行政策、遵守紀律的良好榜樣,被群眾譽為“秋毫無犯,仁義之師”。在晉南反攻作戰中,第十一旅進入候馬時,無一人拿勝利品,繳獲資材全部歸公,做到一塵不染,受到中央軍委和晉冀魯豫軍區的表揚。

在淮海決戰中,李成芳同秦基偉搭檔,他們以堅強的領導和正確的指揮,使九縱隊圓滿完成了上級給予的歷次作戰任務,經受住了殘酷戰爭的考驗。為了奪取戰役的勝利,李成芳常常親臨前沿陣地進行政治動員。在傷亡很大的情況下,他果斷組織起被剛剛解放過來的蔣軍士兵,在戰地進行訴苦,立即補入部隊。

1950年起,李成芳較長一段時間在雲南工作,他除主持第十四軍全面工作外,還擔任中共滇西工委書記、中共雲南省委委員、雲南軍區黨委委員。滇西地處祖國邊疆,與印、緬接壤,境外有蔣介石殘余匪幫盤踞,境內有幾十個少數民族,情況十分復雜。因此,他經常說:“要把各族人民團結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之下,這樣才能把邊疆建設成銅牆鐵壁。”他特別強調邊防駐軍的表率作用,要求邊防部隊發場我軍既是戰斗隊,又是工作隊、生產隊的作用。在李成芳等帶領下,第十四軍出色地完成了清匪、反霸、減租、退押、征糧等任務,為恢復工農業生產、保衛人民民主政權和建設雲南邊疆作出了貢獻,受到了雲南省委書記宋任窮以及西南軍區黨委的贊揚。

1954年5月起,李成芳歷任西南軍區第二副參謀長、武漢軍區副司令員、昆明軍區第二政委、中共中央西南局委員、中共雲南省委書記處書記,為任職單位的建設作出了自己應有的貢獻。

1955年9月,人民軍隊第一次評授軍銜,李成芳被授予中將軍銜,榮獲二級八一勛章、一級獨立自由勛章、一級解放勛章,這是人民對他的褒獎。

1967年1月,李成芳在“文革”狂潮初起時就被打倒了,蒙受不白之冤整整6年半之久,直到1973年7月才重新出來工作。當時,他從湖南農場來到北京,李先念親自找他談話,親切地說:“你的問題已經解決了,中央已決定你到五機部當部長。”李成芳沒干過地方工作,怕干不了。但考慮到這是組織決定,自己已有6個年頭沒有工作了,還挑揀什麼呢,拚著老命學著干吧!他愉快地走上新的工作崗位,一干就是近三年,為國防建設事業作出了應有貢獻。

1977年12月,李成芳就任武漢軍區第一政治委員。由於深受“四人幫”之害,他在軍區認真抓揭批“四人幫”,清查與“四人幫”有牽連的人和事。當時,武漢軍區某部一個連隊,原是江青在“文革”期間直接抓的一個點。這個連隊問題多,受害深,干部戰士思想非常混亂。為了弄清問題,李成芳決定派工作組到這個連隊搞揭批工作,從學習著手,著重弄清12個問題。通過教育,這個部隊的面貌煥然一新,在對越自衛還擊戰以及防洪搶險中,都經受住了嚴峻考驗。

1982年10月,李成芳從領導崗位上退下來,1984年1月,在北京因病逝世。

頻道精選


習仲勛主政廣東后葉劍英曾以6句話相贈

珍貴組圖:周恩來19張外交經典照片

遵義會議上誰投了“關鍵一票” 力挺毛澤東指揮紅軍?

哪位開國大將曾救過蔣介石的命(組圖)

毛澤東一生讀過遍數最多的書(組圖)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楊翼、謝磊)
相關專題
· 期刊選粹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