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不可多得的將才” 李成芳

蘇振蘭

2016年03月10日06:25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世紀風採》授權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獨家發布,請勿轉載

1987年3月,開國上將李聚奎等聯名發表紀念文章《憶李成芳同志》,飽含敬佩地寫道:“在解放戰爭時期,李成芳的全部時間都是在指揮崗位上度過的,他轉戰南北,身經百戰,成為我軍不可多得的將才。”

李成芳能夠成長為“我軍不可多得的將才”,是由於他呼吸過土地革命的硝煙,經受過抗日戰場的洗禮,親歷了解放戰爭的惡戰!

20歲出頭就當上主力團政治委員

1914年4月,李成芳出生在湖北省麻城縣(今麻城市)乘馬崗李家河村一個中農家庭。同大別山區的農家子弟一樣,他從小就飽受地主的壓榨和欺凌,長年生活在官府壓迫之下。1929年3月,他決心走上造反之路,遂投身紅十一軍第三十一師當兵,在第九十一團團長王樹聲身邊出生入死。這時,正值蔣桂戰爭爆發,當地駐軍大部調走。抓住這一時機,紅軍果斷分頭出擊。王樹聲指揮紅九十一團直扑黃安北部,先下禹王城,再攻熊家畈,三克涂家灣,拔除了紅色區域內的幾個“釘子”,使附近紅色區域連成一片。在拔“釘子”戰斗中,李成芳每戰披堅執銳,讓王樹聲刮目相看。

1930年4月,紅十一軍第十一師改編為紅一軍第一師,徐向前擔任第一師師長。6月中旬,在徐向前親自指揮下,紅一師利用夜色掩護,由禮山縣(今大悟縣)二郎店直扑楊家寨車站,全殲守敵兩個連,繳槍百余支﹔11月上旬,紅一師突襲麻城縣謝店,先消滅夏斗寅部一個營,又乘敵不意不備,冒雪夜襲新洲縣城,繳獲大批軍需物資。李成芳親歷了這兩場戰斗,既鍛煉了吃苦耐勞品質,又對夜戰殲敵深有體會,大大提高了軍事素質。

1931年1月,紅一 軍第一師改編為紅四軍第十師,李成芳又戰斗在紅四軍第十師,擔任第二十九團班長———兵頭將尾。11月,紅四方面軍成立,李成芳仍戰斗在紅四軍第十師,升任第二十九團排長。還是十七八歲的少年,李成芳卻經歷了紅四方面軍從萌芽到成立的幾乎全部歷程。這一年,他光榮加入中國共產黨。

1932年10月,由於張國燾的錯誤指揮,紅四方面軍無力打破國民黨軍“圍剿”,被迫向西轉戰。紅軍撤出大別山區后,李成芳的父母遭國民黨迫害致死,妹妹被迫外出討飯3年。噩耗傳來,李成芳更加堅定了革命意志。

1932年12月,部隊轉戰四川、陝西一帶,開始創建川陝蘇區。在打破四川軍閥三路、六路“圍攻”中,李成芳沖鋒在前,浴血殺敵,職務不斷提升:1933年3月,升任紅四軍第十師第二十九團三營八連指導員﹔1934年7月,升任紅四軍第十師第二十九團三營政治委員﹔1935年3月,升任紅三十一軍第九十三師第二七一團政治委員。

紅二七一團,是紅四方面軍主力團,是方面軍總指揮徐向前看重的團隊,他曾經回憶說:“紅四方面軍在長期的戰爭實踐和日常訓練中,形成了一批具有優良素質和特長的主力師、團。有的長於進攻,有的長於堅守,有的長於夜摸夜襲。”“二七一團,善長夜摸、夜襲,神出鬼沒,經常出敵不意,出奇制勝。”顯然,能夠擔任這個團的政治委員,絕非等閑之輩。而且,政治委員既有最后決定權,又要懂得指揮作戰。

李成芳也沒有料到,自己能夠擔任紅二七一團政治委員。這時,他才剛剛20歲出頭!所以,老戰友們都說:要問紅軍時期的李成芳咋樣?他20歲出頭就當上紅二七一團政治委員,自然是成熟穩重、善打敢拼的同志,不然用人嚴苛的徐帥哪會用他!

事實証明,李成芳是一位優秀的政治委員。當時,紅二七一團一度仗沒有打好,部隊情緒不高,問題也較多。針對這種情況,他注意搞好政治教育,宣傳表揚先進人物,及時批評錯誤思想,不斷糾正不良傾向,積極開展擴紅運動等。不久,這個團的工作有很大的起色,又接連打了幾個好仗,部隊的情緒高了,問題也少了。

1935年5月,李成芳踏上長征路。由於張國燾私欲膨漲,紅四方面軍三過草地,李成芳自然沒有少吃苦。當時,他未必認識到張國燾“對抗中央”,但感覺這樣折騰實在不妥。由於年輕氣盛,他少不了私下嘀咕幾句,很快傳到了張國燾耳朵裡。這年12月,他被美其名曰“進修”,送入紅軍大學學習,免去了團政治委員職務。1936年4月,李成芳“進修”結束,不但沒有進步,反而退步為營職干部———方面軍總指揮部通訊營政治委員。

1936年10月,李成芳結束長征歲月﹔一個月后,進入陝北抗日紅軍大學學習,為揮戈抗日作准備。

創造“敵后抗戰中的模范典型”

1937年11月,奉八路軍總部命令,李成芳來到晉東南沁縣,協助中共山西黨組織創建新軍。一開始,他擔任了山西沁縣決死隊軍政干部學校學員隊長兼游擊教官。紅軍八路軍從游擊隊發展而來,李成芳親歷過紅軍游擊歲月,所以他講起課來侃侃而談,深受學員好評。

1938年2月,山西抗戰形勢日益惡化,日軍已經佔領黎城西北東陽關。這時,李成芳帶領10多個紅軍干部,到山西決死一縱隊第三總隊工作,擔任副總隊長(總隊長由閻錫山委派,沒有號召力)。為在戰爭中學習戰爭,盡快提高部隊戰斗力,他經常率領三總隊,到敵人交通線附近進行軍事活動。

1938年夏天,李成芳率領三總隊二營長途奔襲太原近郊,消滅鳴李車站(距離太原不到20公裡)守敵,參戰官兵無一傷亡。

1938年冬天,李成芳指揮三總隊一部參加遼縣蘇亭戰斗。戰斗中,他指揮所部配合八路軍一一五師六八六團,成功伏擊運動之敵,消滅日偽軍百余名。

經過細致工作和實戰鍛煉,三總隊戰斗力有了很大的提高。1940年1月,以三總隊為基礎,成立決死一縱隊第二十五團。這支部隊,后來成為決死一縱隊的主力部隊之一。

1941年1月,八路軍一二九師決定,由決死一縱隊兼太岳軍區,領導太岳地區敵后抗戰。3月,李成芳擔任決死一縱隊(8月稱決一旅)參謀長。這時,日軍重心轉向鞏固佔領地區,遂使整個華北敵后抗戰進入艱苦歲月,太岳抗日根據地形勢也日益嚴峻。

在極端困難的情況下,李成芳一方面做好決死一縱隊(決一旅)的智囊,為粉碎日軍“掃蕩”出謀劃策,一方面直接指揮部隊上陣殺敵。

1941年秋,日軍糾集3萬之眾,對太岳根據地進行“鐵壁合圍”。當時,李成芳率領決一旅第二十五團單獨活動,部隊一度陷入敵人包圍之中。面對強敵,他指揮機智靈活,巧妙地甩開了敵人。趁敵人力竭撤退之時,他指揮第二十五團設伏安澤縣將軍溝,給敵人以有力一擊,消滅敵人200多人,殘敵倉皇逃竄。

1942年春,日軍又拼湊7000多人,大舉“掃蕩”太岳根據地。當時,李成芳率領決一旅第三十八團單獨活動。當時,他正在給部隊講話,敵人突然上來了。他不慌不忙,沉著地指揮部隊同敵人捉迷藏:白天休息,夜間出發﹔忽東忽西,日走三十裡地。第三十八團行蹤不定,搞得敵人暈頭轉向,疲憊不堪。最后,他指揮部隊在安澤、屯留間的府城、張店打伏擊,給敵以有力打擊,日軍被迫撤走。

1942年冬,為建立華北“剿共”實驗區,日軍兵分14路,又一次竄犯太岳根據地,直指太岳軍區一分區重地沁源。李成芳時任一分區副司令員兼參謀長,直接指揮軍民空室清野,讓日軍得到的是一座空城。敵人侵佔沁源后,一面分區清剿,一面大建據點,修碉堡,筑公路,企圖長期佔據。根據太岳軍區司令員陳賡指示,成立圍困沁源指揮部,由李成芳兼任前線總指揮。當時,在李成芳直接指揮下,“以三十八團為主,還有二十五團、五十四團、洪趙支隊等為骨干,結合全縣民兵和基干隊,組成13個游擊兵團,開展群眾性的伏擊戰、麻雀戰、冷槍戰、地雷戰,使敵人一舉一動都遭到打擊。”

1943年9月,李成芳升任一分區司令員,這更加便利沁源圍困戰。為孤立敵人,他領導一分區軍民和參戰部隊,廣泛開展了人民戰爭,進一步實行空室清野,埋雷破路,把沁源城以及沁源到沁縣的公路控制起來,使沁源敵人所需一切物資,既從內部找不到,也無法從外面運入。1945年3月,他領導一分區軍民和參戰部隊,對沁源城發動最后進攻,敵人的衣食、彈藥、水源全斷了來源,陷於絕境,最后被迫撤走。圍困沁源的勝利,得到中共中央的表揚。當時,延安《解放日報》曾發表《向沁源軍民致敬》的社論,高度評價沁源圍困戰:“模范的沁源,堅強不屈的沁源,是太岳抗日根據地的一面旗幟,是敵后抗戰中的模范典型之一。”取得圍困沁源作戰勝利,使李成芳揚名抗日戰場。

抗戰期間,國民黨軍發動多次反共高潮,太岳根據地屬於首當其沖的地區之一。李成芳率領一分區主力部隊參加反頑斗爭,幾乎連戰皆捷,諸如浮翼戰役、青浮戰役等,都打得不錯。尤其是1944年夏奔襲楊家掌戰斗,打得干淨利落,非常出色。在李成芳指揮下,部隊行動迅速隱蔽,以勇猛的動作,一舉佔領村東北高地上的外圍碉堡,佔據了有利地形。繼而,指揮部隊直扑頑軍腹心,經激烈戰斗,全殲守敵。反頑斗爭的勝利,頂住了國民黨頑固派投降分裂的逆流。

“打斷貴旅骨頭的,就是他!”

李成芳最終成名,是在解放戰場上。對於他指揮作戰的最大特點,老戰友們評價:“膽大心細,機動靈活,善於在瞬息萬變的戰場上捕捉戰機。”

抗日戰爭勝利后,蔣介石瘋狂搶奪勝利果實,積極准備發動全面內戰,密令閻錫山向晉東南解放區大舉進犯。根據中央軍委“針鋒相對,寸土必爭”的指示,劉鄧首長決心,集中主力進行上黨戰役,堅決消滅該敵。同時,他們確定先打長治外圍各縣,把敵人引出長治,在運動中殲敵有生力量。

當時,李成芳擔任決一旅旅長。太岳縱隊(轄第三八六旅、決一旅)司令員陳賡給決一旅的任務,是先攻佔長子城,再奪取長治北關,而后協同友鄰總攻長治。正當我軍總攻長治之時,閻錫山又從太原出動8個師、2個炮兵團南援,3萬余人沿白晉線滾滾而來。這時,敵我兵力對比,敵軍在數量上已超過我軍。據此,劉鄧首長決心,除留少數部隊繼續圍城,吸引敵人援兵外,主力調頭北上打援。接到命令后,李成芳即迅速率領決一旅,沿沁縣、屯留公路西側北進。最終,太岳縱隊奪取先機,先敵進至襄垣縣虒亭鎮西北土落村地區。隨即,第三八六旅第二十團搶佔土落村附近制高點,堵住了敵人的退路。敵人初遭痛擊,驚駭莫名!李成芳抓緊戰機,不等不靠上級命令,急命所部第二十五團向敵人發起攻擊,於土落村附近迅速殲敵一個炮兵團,繳獲山炮七門半,活捉敵人中將炮兵司令胡三余。最終,在我軍各路縱隊猛烈攻擊下,敵人援軍主力潰不成軍,除2000余人竄入沁縣外,其余全軍覆沒。由於援軍被殲,長治守敵棄城西逃,太岳縱隊主力受命分路追擊。這時,李成芳又親率所部第三十八團兼程前進,經三晝夜急行軍,協同友鄰部隊將1.4萬余敵人聚殲於沁河東岸地區。

上黨之戰,決一旅和第三八六旅並肩作戰,風採絲毫不輸第三八六旅(首任旅長陳賡),所以陳賡感嘆:“決一旅真的絕了!”

1945年10月,根據晉冀魯豫軍區命令,太岳縱隊改編為第四縱隊(司令員陳賡),決一旅改編為第十一旅,李成芳擔任旅長。

消滅“天下第一旅”,是解放戰爭初期一次不尋常的殲滅戰,也是李成芳的得意之戰。

1946年7月,蔣介石發動全面內戰,主力沿同蒲、平漢、津浦線向中共軍隊展開全面進攻。這時,胡宗南部3個整編師相繼進入晉南,企圖配合閻錫山部,對陳賡縱隊實行南北對進,“夾擊痛剿”。9月下旬,胡宗南部先頭部隊、敵第一師第一旅(號稱“天下第一旅”)驕傲輕敵,派出第二團冒進到浮山縣官雀村。陳賡當機立斷,趁敵人分散和立足未穩之際,以突然行動,首殲進入官雀村之敵。根據陳賡指示,李成芳親率第十一旅2個團、第十三旅1個團連夜向官雀村急進,圍殲該敵,同時命令第十一旅另一個團逼近臨汾積極活動,迷惑敵第一旅旅長黃正誠。

在李成芳指揮下,出擊部隊行動十分隱蔽,迅速進入村內,很快殲敵一股。李成芳打痛了敵人,逼得敵第一旅旅長黃正誠親率旅直屬隊和第一團東援。結果,援敵遭到第十旅有力阻擊,反被包圍於陳堰村一帶。官雀村之敵自恃裝備精良,訓練有素,系敵第一旅的主力,加之援兵已近,十分囂張,利用房屋窯洞頑抗。而由於官雀村戰斗膠著,無形中增強了陳堰村被圍之敵的士氣,仗打得越來越艱難!正在關鍵時刻,傳來了中央軍委不惜一切代價殲滅敵第一旅的指示。顯然,這是一場啃硬骨頭的仗!李成芳立即指揮部隊對官雀村之敵發起攻擊。戰斗中,他親臨前沿陣地指揮,幫助營連干部組織戰斗。由於李成芳奮力一搏,僅用一天兩夜時間,他指揮所部即全殲守敵,受到了中央軍委的表揚。官雀村之敵被殲,陳堰村之敵馬上蔫了,迅速覆滅。戰后,成為俘虜的黃正誠哀嘆:“貴部打斷了我旅的骨頭(第二團),我旅遂迅速崩潰!”這時,陳賡指著李成芳說:“打斷貴旅骨頭的,就是他!”

頻道精選


習仲勛主政廣東后葉劍英曾以6句話相贈

珍貴組圖:周恩來19張外交經典照片

遵義會議上誰投了“關鍵一票” 力挺毛澤東指揮紅軍?

哪位開國大將曾救過蔣介石的命(組圖)

毛澤東一生讀過遍數最多的書(組圖)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楊翼、謝磊)
相關專題
· 期刊選粹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