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紅軍長征在汝城留下了哪些遺址遺物

庹曉芹 陳衛平

2016年03月29日16:10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湘潮》授權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獨家發布,請勿轉載)

紅軍借據、紅軍樹碑、紅軍冊、半床棉被,還有紅軍池、紅軍樓……在汝城採訪,我們不時被紅軍留下的一處處印記所感染,被一處處紅色遺跡所牽動。

遺址:記錄17天戰斗歷程

在盧陽鎮聯江村,當地老百姓競相說著當年發生在這裡的戰事,一幅壯麗的戰爭場景展現在我們面前。

1934年10月31日,紅三軍團第四師第十一團200余人,經3個多小時的急行軍,如神兵天降般地趕到距縣城約1.5公裡的蘇仙嶺,並迅速佔領了制高點。駐守縣城的國民黨軍聞訊后,急調國民黨第六十二師三六七團一營一部和胡鳳璋保安團兩個中隊共300余人,分三路包抄搶奪蘇仙嶺。一路由國民黨第三六七團一營營長朱竹率一個連和兩挺機槍沿長塘水、津江河直沖蘇仙嶺南端﹔一路由胡鳳璋保安團經土橋橫逕從龍頭屋背扑向蘇仙嶺﹔另一路由國民黨軍一個連包抄道南屋背。三路國民黨軍從3個方向同時向蘇仙嶺猛攻,妄圖一舉奪下蘇仙嶺。堅守蘇仙嶺的紅軍頑強抵抗,奮力拼殺,擊退了國民黨軍一次又一次沖鋒,陣前躺滿了敵軍尸體,紅軍也有較大傷亡,但陣地巋然不動。紅軍死守蘇仙嶺,緊緊牽制縣城守敵,以掩護中央紅軍繞過縣城沿東崗嶺腳南進。后縣城守敵怕紅軍攻城,進攻蘇仙嶺之敵才被調回縣城固守。

沿著彎彎的山道前進,我們在三江口鎮的106國道旁見到了4棵參天大楓樹,筆直的樹干顯得那樣卓爾不群。據縣人武部政委胡非介紹,1934年11月上旬,負責斷后的紅軍部隊與當地民團進行了一次激戰,有4名紅軍戰士犧牲在藍田水。當地群眾連夜將戰士遺體掩埋在藍田江邊。為避敵視線,他們將紅軍墳平整,鋪上樹枝雜草,並在每個墳上種了一棵楓樹。80多年過去了,楓樹迎風沐雨、茁壯成長,當地群眾都稱這4棵樹為“紅軍樹碑”。

在延壽鄉官亨村青石寨山下有一個紅軍墓群,仿佛在訴說當年紅軍勇敢突圍的悲壯。1934年11月9日,李漢魂所率粵軍尾追紅軍至延壽。此時,紅軍后勤部隊因輜重拖累,正擁塞於延壽至嶺秀、盈洞的山間小道上。彭紹輝率紅一軍團十五師四十三團與敵開始接觸,紅四十四團、紅四十五團及紅九軍團、紅一軍團二師四團相繼趕來投入戰斗。戰場在簡水、東壽、官亨、下楊一帶擺開。戰斗持續到黃昏,紅十五師各團緊急撤退。11月10日,紅二師及紅九軍團撤走,負責殿后任務的紅五軍團三十四師接收陣地。三十四師搶佔下楊村后的維堆山和獅形嶺對粵軍進行阻擊。11月11日,粵軍第二師葉肇部由大坪趕來增援。汝城保安團團長胡鳳璋率部渡過延壽河,從下楊銅田抄小路向紅軍偷襲。紅軍腹背受敵,被迫退守下楊、壽水一線背水作戰,憑借制高點青石寨俯控延壽江。粵軍憑借強大火力發起猛烈進攻,青石寨二度易手,一批批紅軍戰士倒下,鮮血染紅河水。紅軍丟棄了一些輜重,於11月12日晚冒雨向文明方向撤退,粵軍也未追擊。事后,陳濟棠電告蔣介石“於延壽,靶子場,珊瑚崗地區激戰一夜,傷亡千余人”,“斃傷紅軍五千,俘八千余”。延壽之役阻擊了粵軍在汝城對紅軍的“追剿”,成功掩護了中央縱隊。

“石壁山是鳥籠寨,十過軍隊九回敗。”濠頭鄉扶竹洲村有一座石壁山,古道背依懸崖,下臨深淵,奇險無比,道中至高處有一天然隘口,上面建有碉堡,攔腰切斷古道。站在山上,我們強烈地感受到石壁山“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險峻之勢。

1934年11月2日下午,紅三軍團先遣隊進駐汝城濠頭楓樹垅村。為掩護主力部隊過境和阻止桂東方向敵人增援,先遣隊首長命令該部李連長組織一支20余人的突擊隊,於3日拂曉前奪取石壁山隘口,並令至少堅守兩天兩夜,掩護大軍全部過境后撤離。下午3時許,李連長率隊急行軍來到石壁山下,石壁山極為險要,正面強攻恐難取勝。是夜,紅軍戰士乘著夜色,在一個叫鐘老大的老鄉的帶領下攀到敵人碉堡下。此時,國民黨守軍除哨兵外都已呼呼入睡。突然間,槍聲、手榴彈爆炸聲、喊殺聲震破夜空,國民黨守軍驚慌失措,搞不清天兵從何而降,隻得向桂東方向拼命逃竄。至今,這裡還流傳著民謠:“紅軍戰士騰飛起,石壁山上降天兵。”

1934年11月14日,隨著最后一支紅軍后衛部隊撤離文明司,紅軍全部通過汝城。據統計,中央紅軍長征過境汝城歷時17天,其間發生大小戰斗20余次,斃敵千余。

遺物:承載軍民魚水深情

在汝城紅軍長征革命文物紀念館,有一隻紅軍留下的藤碗。這隻藤碗歷經80多年,依然完好,散發著細碎的青光,仿佛在深情地講述當年紅軍與老百姓的魚水深情。

1934年11月14日凌晨,汝城東山橋的貧農青年羅秀林上山割草,發現石棚裡有一個人睡在薄薄的稻草上,草鞋裡沾滿了鮮血。經過一番交談,羅秀林才知道這個人是昨天戰斗中負傷的紅軍。

小羅早就聽說共產黨領導的工農紅軍就是為工農翻身求解放,過幸福的日子的,於是他熱情地說:“紅軍哥,到我家去把腳傷醫好吧!”這位紅軍戰士說:“感謝你的好意,我不能去,紅軍路過的地方,國民黨軍隊及汝城挨戶團就跟在后面清鄉搜查。紅軍戰士應該關心群眾,愛護群眾,不能連累你。”小羅再三勸說,紅軍戰士堅持不願下山,他每天隻好找一些草藥、糧食送給紅軍,還冒著生命危險機警應對敵人的嚴密搜查,每日早晚兩次給紅軍送飯、送藥,並細心地給紅軍換藥。

傷愈后,紅軍戰士要追趕部隊。小羅的叔父把家裡僅有的4筒米送給紅軍做干糧,紅軍戰士則把父親留下的一隻精美的藤碗送給羅秀林作紀念。他激動地說:“小兄弟,我父親親手編織了這隻藤碗,父親犧牲時,把這隻藤碗交給我,我帶著它跟著紅軍鬧革命,現在我把這隻藤碗送給你,希望你繼續支持革命隊伍!相信不用多久,我們會再回來的!”

80多年過去了,這隻藤碗早在上世紀四五十年代就迎來了汝城的解放,不久的將來,還會迎來汝城更加美好的明天。

在文明鄉沙洲村原中央紅軍政治部、衛生部舊址,村民朱鬆寶告訴我們:他家有一本紅軍長征時留下的冊子。這是一本厚厚的冊子,32開,用鋼板刻印,共140頁,每頁約300字,用銅釘裝訂。正文字體為扁形,魏碑體,標題為楷書。因年代久遠,封面和前10余頁已有些殘缺。前半部分為“指導員”“政治委員”“政治部”等6節內容,每節后都附有“問題”“參考材料”。后半部分為《政治工作參考材料》,匯集有《總政治部關於連隊政治工作的指示》《三中全會的政治決議》等文獻資料。

朱鬆寶向我們講起了這本紅軍冊子的來歷。1934年11月中旬,紅軍勝利突破第二道封鎖線后,中央紅軍政治部、衛生部駐扎在沙洲村休整。當地群眾由於受地主豪紳反面宣傳影響,不少人東躲西藏,不敢回家。夜深了,村民朱性田、羅旺娣夫婦從3裡遠的大山那邊悄悄回來探查情況,發現紅軍都住在屋檐下、祠堂裡,又冷又餓。有一個女紅軍左腿還受了傷,醫生正在給她包扎。這時羅旺娣也顧不了那麼多了,連忙叫這位女紅軍和躺在門口的紅軍都進屋來,自己趕緊燒水、做飯,熱情招呼。有位軍醫見羅旺娣家牆上挂有草藥、藥罐之類的東西,便問:“大姐,真不好意思,求你幫個忙,我們一位女同志的腿傷得厲害,你能給我們找點藥嗎?”原來,由於傷員較多,軍醫隨身攜帶的藥品都用完了。

小時候跟父親學得治療外傷秘方的羅旺娣便施展醫術,給女紅軍貼了一劑藥,不久,傷口奇跡般地愈合了。臨別時,女紅軍從衣袋裡拿出一本冊子,動情地說:“大姐,你真是好人,這本冊子你留著,保存好,將來紅軍勝利了,對你有用的。”

紅軍離開沙洲后,羅旺娣把這本冊子包好后藏在臥房門楣頭一塊青磚的空隙裡,就此保留下來。1992年9月,78歲的羅旺娣把紅軍冊子傳給兒子朱鬆寶,交代了要世代珍藏紅軍冊子的心願。1997年,朱鬆寶又把冊子傳給了兒子朱君志保管。

就這樣,一本紅軍冊子,祖孫三代恪守諾言,珍藏了80多年!

頻道精選


毛澤東曾向哪位大將“借寶”(組圖)

賀龍女兒賀曉明談紀念賀龍元帥誕辰120周年

緬懷上將王震:功耀天山創軍事奇跡 開創新中國農墾事業

毛澤東稱誰不可不授上將軍銜(組圖)

周恩來曾因何事向下級道歉檢討?

哪位開國大將曾救過蔣介石的命(組圖)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楊翼、謝磊)
相關專題
· 期刊選粹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