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毛澤東親筆特邀大律師江庸

丁 艾

2016年04月06日14:48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紅岩春秋》授權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獨家發布,請勿轉載!

江庸等在西柏坡與中共領導人合影 。右起:周恩來、江庸、顏惠慶、章士釗、邵力子、楊尚昆

受毛澤東親邀

1949年8月25日,江庸在自己位於上海的律師樓裡,突然收到一封落款印著“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紅色鉛印的信函,緘尾一個筆跡蒼勁的草書“毛”字,很引人注目。江庸急忙拆開,隻見信上這樣寫道:

翊雲先生:

大示敬悉。時局發展甚快,新政協有迅速召開之必要,擬請先生及顏人俊先生參加,不識可以成行否?許先生事,已囑法學方面的同志注意。

延接。草復。

敬頌道安!

毛澤東

八月十九日

一口氣讀完毛澤東的這封親筆信,71歲高齡的江庸激動得熱淚盈眶。對他而言,這份榮譽可謂彌足珍貴——因為隻有宋慶齡和他有幸收到了毛澤東的親筆邀請信。這一刻,毛澤東曾在西柏坡接見他的情景,歷歷呈現在眼前。

1949年初,北平已宣告和平解放,一意挑動全面內戰的蔣介石被迫引退下台。李宗仁就任中華民國代總統,著手准備與共產黨議和,意欲尋求幾位共產黨能夠接受的無黨派民主人士,前往北平探求國共和談途徑。

為此,李宗仁專程從南京飛到上海,邀請江庸、顏惠慶、章士釗等民主人士赴北平協調。江庸等人幾經商榷,認為國共議和乃民心所向,表示願前往一試。但他們既非國民黨員,又不在國民政府任職,建議以民意代表的名義前往。李宗仁對此表示贊同。於是,江庸、顏惠慶、章士釗3人組成了“上海人民和平代表團”,同行的還有邵力子,他雖是國民黨黨員,卻一貫主張國共和談,此次願以私人身份相隨。

江庸等“四老”組成的“上海人民和平代表團”於1949年2月14日到達北平。受毛澤東指派,北平市市長葉劍英接待了他們。

在與葉劍英的交談中,江庸坦露心跡:“和談是合乎全國人民心願的,要打內戰的不是共產黨而是蔣介石。今天蔣介石下了台,李宗仁表示了和平的願望,盡管他分量不夠,可共產黨也不宜拒絕。”

葉劍英聽后,表示願將他的意見向毛澤東轉達。

江庸其人

1949年2月19日,葉劍英向江庸等人傳達消息,重開和平談判的想法已得到毛澤東的認可。2月22日,“四老”在傅作義、鄧寶珊的陪同下前往西柏坡面見毛澤東。

他們下了飛機,發現周恩來、楊尚昆等早已在機場迎候。時任軍委總政治部主任楊尚昆代表中共中央首先致歡迎詞,然后大家相互做自我介紹。此時,一個意想不到的小插曲出現了:楊尚昆做完自我介紹后,話音剛落,便見江庸急步迎上前去,親切地握住他的手說:“楊主任好!恐怕你不認識我吧。我和你們雙江楊家是親戚,說起來你還是我的內弟呢!”聽到江庸這一番話,楊尚昆大為驚訝,在場的人也無不感到詫異。

江庸是當時著名的法學家、大律師,而楊尚昆在中共北方局從事抗日武裝斗爭,兩人看似毫無交集的人生經歷,又怎麼會是親戚的呢?

這裡,不妨介紹一下江庸本人。

江庸,字翊雲,號詹翁,祖籍福建長汀縣,1878年3月27日出生於四川省璧山縣(今重慶市璧山區)。曾入讀致用書院(今渝中區滄白路),與辛亥革命元老楊滄白是同學。21歲時,他進入成都中西學堂習英文,后又經重慶去日本留學。江庸的祖父江懷廷、父親江瀚都曾在四川為官。父親江瀚與潼南縣(今重慶市潼南區)雙江鎮首富楊尚模是同僚,經人撮合,江瀚的長子江庸與楊尚模的二姐楊瓊英喜結良緣。而江庸的小舅楊尚模正是楊尚昆的堂兄,自然楊尚昆便是江庸的內弟了。

江庸一五一十地為大家解謎團,頓時引起滿堂笑聲。有人說:“楊主任今天是異鄉遇親戚啊!可要好好招待姐夫哥喲!”與領袖交往江庸甚愛寫詩,他回潼南縣。

與領袖交往

雙江鎮為夫人掃墓時,曾寫過兩首詩:

雙江鎮道中

新漲宵來與岸齊,酒旗風飐野貓溪。行囊殊以多為累,熟路如何久便迷。絕好山光人獨賞,早涼天氣鳥爭啼。郵程細數雙江近,怕看空梁故燕棲。

展楊夫人墓

蔓草頹陽裡,來慚廿載遲。恐無同穴望,竟有見墳時。生子多彌苦,寧家遠未宜。慰君無別語,后婦似君慈。

江庸與陳毅是詩友,且詩文頗得陳毅贊賞。一次,江庸送了一本詩集給陳毅,陳看后回信寫道:“尊集收到,病中讀之,有清新趣味。古人雲詩可以療疾,信然。大作早歲以情韻勝,晚歲以健勁勝。黃晦聞評早歲作,有中者,有不中者,即可信,又不可全信……”可見二人交往之深。

最令江庸難忘的還是毛澤東與他約談時的情景。交談中,毛澤東並未涉及政治和軍事,只是隨意漫談,毫無拘束。當時,毛澤東曾這樣問他:“江大律師,你看蔣介石為何會失敗?”江庸隨即答道:“我看他主要是不能用人,隻用奴才,不用人才。”毛澤東會意地點點頭說:“我們共產黨人是願意延攬能為人民做事的人的,還望你們幾位老先生多多為我們推薦人才啊!”

1945年,江庸曾在重慶見過毛澤東,卻未及深談,此番能夠親睹其風採,感受其為人做事的胸襟和作風,令他對毛澤東更加敬佩。如今,又獲毛澤東親書,信中有一段話令他感觸良久:“……許先生,已囑法學方面的同志注意延接。”信中提到的許先生即許藻容,乃江庸在西柏坡時向毛澤東推薦的一位法學家。沒想到毛澤東不僅及時處理,而且還沒忘向江庸交待此事。

1949年9月21日至30日,江庸以特邀代表身份參加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當選為政協第一屆全國委員會委員,並於10月1日下午登上天安門,見証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之后,江庸又歷任政務院政治法律委員會委員,第一、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華東軍政委員會監察委員會委員,上海市文史館館長。1960年2月9日,江庸病逝於上海,享年82歲。

若問江庸為何能獲得如此殊榮,並得到毛澤東的格外尊重呢?原中顧委常委、上海市市長陳丕顯在一本由楊尚昆題寫書名的《江庸詩選》的序文中,對江庸做了頗為中肯的評介,原文如下:

江庸先生早年留學日本攻讀法律,是我國司法界前輩。為我國司法建設和法律人才培養做出了貢獻。江庸先生是著名愛國人士。他堅持愛國進步立場,多次拒絕日偽和國民黨政府高官利誘,他以律師為職業,挺身為國民黨政府迫害的‘七君子’等愛國人士出庭辯護。江庸先生曾為中國的和平統一而奔走。江庸先生擁護中國共產黨和毛澤東主席的領導,熱愛社會主義的新中國。江庸先生出身書香世家,詩文造詣很深。他是陳毅同志的詩友,在上海期間常有過往。我與先生亦親切交往過。《江庸詩選》的出版,具有文學和歷史價值,亦是陳總之遺願,甚感欣慰。應江庸先生親屬之囑,是以為序。

頻道精選


哪位上將26歲就擔任紅四軍軍長 陳毅對他贊口不絕

毛澤東曾向哪位大將“借寶”(組圖)

賀龍女兒賀曉明談紀念賀龍元帥誕辰120周年

緬懷上將王震:功耀天山創軍事奇跡 開創新中國農墾事業

毛澤東稱誰不可不授上將軍銜(組圖)

周恩來曾因何事向下級道歉檢討?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楊翼、謝磊)
相關專題
· 期刊選粹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