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新四軍海防部隊紀事

曹晉杰

2016年04月12日08:41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黨史縱覽》授權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獨家發布,請勿轉載

1949年4月23日,華東海軍司令部在泰州市郊白馬廟宣告成立,張愛萍任司令員兼政委,在南京笆斗山江面宣布起義的國民黨海軍第二艦隊司令、中共秘密黨員林遵任副司令員,第三野戰軍三十四軍政委趙啟民任副政委。這一天,是中國人民海軍誕生的紀念日。其實,早在1940年11月,華中新四軍、八路軍總指揮部代總指揮陳毅、政委胡服(劉少奇)就把組建新四軍海防部隊提上了議事日程。從蘇中、蘇北到浙東,抗日根據地的千裡海防線面臨著眾多日偽軍和海匪的威脅。為此,新四軍先后組建了幾支海防部隊,開展海上游擊戰,打破日偽軍的海上軍事和經濟封鎖,同時粉碎了日偽軍從海陸夾擊我沿海抗日民主根據地的陰謀,守衛了堅持華中敵后抗日的生命線。新四軍組建的幾支海防部隊,在千裡海防線上同日偽軍進行了難以計數的英勇頑強的戰斗,為新四軍堅持華中敵后抗日斗爭、奪取抗戰最后勝利,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眾多研究近現代史的專家學者把新四軍海防部隊稱之為“人民海軍的搖籃”。

頑強阻擊,殲滅日偽軍有生力量

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海上游擊戰是一個新的課題。從作戰對象看,有日軍的兵艦、汽艇,有偽軍的哨船,也有海匪,更多的是偽匪一體的海霸。在作戰中,新四軍海防部隊探索海戰規律,積累海戰經驗,先后進行大小戰斗700余次,斃傷俘日、偽、頑、匪超過萬人,擊沉、擊毀敵艦、船百余隻,繳獲武器彈藥及其他物資無數,取得了殲滅戰、伏擊戰、追擊戰、偷襲戰、截擊戰、遭遇戰等一系列戰斗的勝利。

其中,爭奪海島的戰斗最為激烈,這裡以大漁山島爭奪戰為例。這個小島面積不過9平方公裡,但戰略地位很重要,是上海到寧波、舟山之間的必經之地,控制住這個島,就能控制來往船隻,打擊和切斷日軍向舟山、岱山等地的補給運輸。時任浙東縱隊海防大隊副大隊長的陳鐵康,趁島上還沒有日軍駐守,率領一中隊76名指戰員,分乘5條帆船登上大漁山島。由於島上漢奸張阿龍的告密,日軍唯恐失去對舟山群島海上門戶的控制,於1944年8月25日,調動日軍近200人,偽軍300余人,巡洋艦1艘,炮艇、登陸艇7艘,機帆船5艘,飛機2架,氣勢洶洶地向大漁山島扑來。陳鐵康指揮一中隊指戰員,跑步進入湖頭庄、打旗崗、大岔崗陣地,嚴陣以待。第二天上午8時許,日機先對我陣地輪番掃射,接著日艦艇的大炮、機關槍一齊向我陣地轟擊,頓時彈石橫飛,硝煙彌漫。大批敵人在火力掩護下,首先從打旗崗兩個岔口內登陸,拼命向我進攻。我軍居高臨下,猛烈阻擊,打得敵人傷亡慘重,敵驚慌失措,停止進攻。從湖頭庄登陸的大批敵人,也向我軍陣地展開猛烈攻擊,同樣被我軍英勇擊退。隨后,日偽軍再次組織力量強攻,敵艦艇上的大炮、機關槍,加上登陸后的陸軍向我輪番轟擊,企圖一鼓作氣佔領我山頭陣地。但我堅守山頭陣地的勇士們,頑強抵抗,激戰到中午,打得敵人一次又一次敗下陣去。一直戰至下午2時左右,在敵人炮火輪翻猛烈轟擊和敵軍反復沖殺下,湖頭庄陣地守軍傷亡慘重,最后陣地上隻剩下班長張宗發和船老大張小弟。敵人見槍聲稀疏下來,才提著膽沖上來。張小弟瞄准沖在前面的一手持旗、一手持刀的日軍指揮官開了一槍,不料卻是啞火彈。張宗發隨即扔出僅存的一顆手榴彈,亦未爆炸,但已嚇得沖在前面的敵兵倒退了幾步。在敵人密集的火力下,張宗發英勇犧牲。在打旗崗陣地,戰至危急關頭,中隊指導員兼黨支部書記洪珠一面將文件燒毀,一面收集傷亡戰友身上的子彈、手榴彈,分發給大家繼續戰斗。但陣地上傷亡過大,彈藥耗盡,戰至最后,面對沖上來的敵人,指戰員們寧死不屈,42名官兵壯烈殉國。最后,海防大隊援軍趕來接應,32名受傷的指戰員在副大隊長陳鐵康帶領下,從大漁山撤到灘滸島。日偽軍佔領大漁山島后,我海防部隊不斷襲擾,日偽軍的彈藥、生活用品得不到及時供應,隻得被迫撤走了。

守衛港灣的戰斗任務同樣重要。為了從海上入侵內河,1942年2月下旬,從青島開來一艘日偽海軍軍艦,停泊在射陽港外,在海面上拋設若干浮桶,在港口內南大港的沙灘上豎了10多根毛竹,作為導航標識(漁民稱之為“燈杆”)。為不讓日軍佔領射陽港,鹽東縣海防大隊動員射陽港下老湖漁民陳必中、張以亮等人,穿上皮岔衣(漁民下水時穿的一種橡皮衣服),夜間匍匐前進1公裡多路,爬到海邊,順著海流漂到日軍所設導航標識處,把10多處導航標識一一拔除。由於導航標識被破壞,日艇摸不到進港航道,幾次擱淺在攔門沙上。氣急敗壞的日偽軍又進駐射陽港口北岸東小海的二港處,准備專門建造一座鋼筋混凝土炮樓,既作為艦艇進出港口的導航標識,又用來攔截我海防部隊和沿海漁船出入。根據漁民提供的情報,在敵人將建筑材料運到工地時,鹽東縣海防大隊長派三營毛營長帶領所部,搶在炮樓建筑前消滅這股日偽軍。第二天夜晚,毛營長率領部隊在當地漁民的支持配合下,對工地上的日偽駐軍發動突然襲擊,經過一夜的激烈戰斗,打死1名偽軍、淹死1名日軍,其余8名日軍和40多名偽軍全部被活捉,並繳獲機槍2挺,步槍數十支及彈藥若干,我方無一傷亡。戰斗結束后,海防大隊將所有建筑炮樓的器材全部分給漁民。這次戰斗,徹底摧毀了日軍在射陽港口建造導航標識——炮樓的美夢。

我海防部隊主要在海上活動,經常與日偽海軍打遭遇戰,根據敵人的多寡,有必勝把握就將敵人堅決殲滅,敵眾我寡則保存自己有生力量,邊打邊撤,總之不打賠本的仗。1942年12月,浙東海防大隊何亦達中隊奉大隊長張大鵬之命,率哨船3艘東駛新浦港與徐敏中隊會師。當我船隊途經庵東海面時,庵東偽軍陸安石部9條哨船先后起篷,向我船隊進逼,妄圖一舉殲滅我船隊。敵我雙方的哨船,都在乘風破浪地前進,距離由三五百米縮小到二三百米,接著,敵船開始向我船射擊。為了隱蔽接敵,我船佯作不睬。當先頭敵船與我相距五六十米時,機槍手陳大德突然開火,左右兩翼船上的機槍也接著開火。猛烈的槍聲嚇得敵先頭船立即調頭逃遁。后續的敵船還在向我射擊,陳大德手端機槍,站立身子,接連打了兩梭子,后續敵哨船的火力被壓下了。沒想到這條船是偽軍的指揮船,其舵手被我擊斃,敵船因無人駕駛,在海上團團打轉。其他幾條敵偽哨船見指揮船被打,嚇得慌忙調轉船頭而去。經過短短半個多小時的戰斗,我軍斃傷敵偽12人,其中擊斃敵副連長1名,自身無一傷亡,打出了海上戰斗以少勝多的戰例。

主動出擊日偽軍運貨船隊,給日偽軍“以戰養戰”的陰謀以沉重打擊

浙東三北的海岸線,東起伏龍山,西至曹娥江,長約150公裡。這裡物產豐富,盛產大米、棉花、毛竹、食鹽、茶葉等,日軍對這裡的每次“掃蕩”總是伴隨著搶劫。為了對抗敵人的經濟掠奪,浙東海防大隊設立東區、西區兩個稅務所,凡是駛往日偽港口、行蹤可疑的船隻,都要進站詳細檢查。海防部隊還經常神出鬼沒,利用夜色潛入日偽據點鎮海、澥浦等港,將裝有大米、棉花、布匹、西藥的敵船押運回來。在日軍“掃蕩”時,海防大隊還在杭甬鐵路線上,配合地方武裝、民兵和群眾,破壞鐵路,將拆下的鋼軌,由海上運往蘇中、蘇北抗日根據地,交給新四軍軍工廠制造武器,再運回槍支、生豬等物資,互相支援。

浙東縱隊海防大隊駐地在慈溪縣靠海邊的古窯浦,西南面是浙東沿海最大的鹽場——庵東鹽場。鹽工們長年累月頂著烈日冒著嚴寒,辛勤勞作,可收獲的辛勞果實,到頭來卻被日軍掠奪去了。庵東的鹽場管理處就是日軍掠奪食鹽的專門機構,他們搶奪了100多艘帆船,用作運送食鹽的工具。對船工隻管吃飯,不付工資,如有逃亡,便施以刑罰甚至槍殺。1944年4月的一天,海防大隊領導在海塘上用望遠鏡觀察海面,發現海上幾十條重載帆船,由西向東駛去,判斷其是日軍搶運食鹽的船隊。大隊領導下決心要截擊被日軍掠奪去的這批食鹽。於是,我海防大隊3艘戰船設伏於小黃山腳下,當日軍運鹽船隊出現時,馬上搶佔上風,當頭攔截,並鳴槍警告,令其改向,駛進古窯浦港。我古窯浦辦事處人員一面發動群眾,挑鹽上岸或駁運轉內河疏散,一面聯系商行出售食鹽,然后由商行與浙東三北行署財委結賬,上繳金庫。我軍按船登記,給每名船工發豬肉1斤、白酒1斤、大洋3元,以資鼓勵。這種做法收到很好效果。在第二、第三次攔截時,隻要海防大隊戰船上旗語一搖,鹽船就魚貫駛入古窯浦港,這樣前后共攔擊了10余次,截獲的鹽船有時七八條,有時10余條,最多時20余條,不僅解決了當時我軍經費困難問題,更重要的是取得了反擊日偽掠奪我鹽業資源的勝利。

敵運鹽船不斷被我海防大隊截擊,日軍在庵東的鹽務管理處主任小林氣急敗壞,請求駐鎮海的日偽海軍派汽艇報復。1945年4月,我海防大隊偷襲庵東鹽場敵運鹽船的第二天清晨,鎮海方向駛來幾條日軍的鐵殼小汽艇,於七姐八妹山和海黃山之間,來回巡弋,隨后徑直向海黃山駛來。隱蔽在海黃山南側的我海防大隊第二中隊排長錢覺民發現敵情后,當即帶一個機槍班,通過茂密的細竹叢,秘密地運動到海黃山上,並選擇有利地形設伏。3條哨船泊於深水中,機動接應。下午4時20分,日軍3條汽艇駛近,1條木質汽艇先行,接近我軍設伏陣地。當相距四五十米時,錢覺民一聲令下,機槍、步槍突然一齊開火,手榴彈在敵船艙內爆炸,打得敵汽艇機艙冒煙,引擎熄火,一下失控,在海黃山腳下團團打轉。當敵先行汽艇被打時,后續兩隻汽艇立刻改變航向,一會兒向南,一會兒向西南,避開我海防戰士的火力,其中一條較大的汽艇,用重機槍向山頭瘋狂射擊,掩護另一艘汽艇,拋繩拉纜拖著受傷汽艇向北逃遁。此后,日軍採用武裝押運、汽艇護航的方式運鹽。我海防大隊戰船也改變戰法,進行攔腰出擊,后面的運鹽船隊見我戰船出現,船老大就減速航行,繼而跟隨我戰船而去。敵人無可奈何,小林被迫派代表找我方談判,結果,向我海防大隊一次交納了抗日捐300萬元。后來,敵人懾於我方軍威,鹽船改走西線錢塘江,從杭州再裝船去日本。我海防大隊發現后,又在西海域攔擊。小林沒有辦法,隻得又改道由乍浦經內河運上海,並讓偽中央警衛團武裝押運護送。由於這條線路離浙東根據地太遠,攔下來的運鹽船搬運也有困難,所以海防大隊暫停了截擊。

1944年7月8日,浙東海防大隊在梅園丘外海,截獲偽紹興縣長的物資船2艘,將大米、西藥等物資予以沒收。1945年4月25日,在梅園丘外海截獲日偽貨運船3艘,除繳獲一批棉花、食鹽等物資外,還繳獲步槍2支,子彈200多發。同年5月,在海黃山海面,發現幾艘可疑貨船,經戰斗后,截獲偽軍貨船1艘、步槍4支。6月,海防大隊一中隊指導員陸賢章率領戰船潛入敵據點澥浦,查獲幾艘不法商人貨船,迫使其繳納抗日捐稅。8月,在曹娥江、瀝海所海面,發現一艘日偽翹頭沙飛船向杭州灣小口駛去,經檢查,查獲鬆板、大米等物資,繳步槍5支。海防大隊多次截擊敵海運物資,不僅增加了財政收入,而且打擊了日偽海上勢力,壯大了海防大隊的軍威。

1946年3月,華中海防縱隊到蘇北燕尾港,掩護我方搶運海鹽。燕尾港是當時全國最大的淮北鹽場所在地,也是國民黨在華中地區的重要財政收入來源,國民黨軍企圖獨佔這個鹽場的海鹽。華中軍區首長獲悉后,組織和動員了蘇北、蘇中沿海數十萬民工、400艘海船,提前搶運燕尾港海鹽。華中海防縱隊司令員吳福海奉命集中海防部隊40艘戰船、2個營的兵力,約五六百名指戰員,在運鹽船隊周圍護航。這次搶運海鹽,前后歷時4個月,共搶運海鹽250萬石(內河搶運與其他單位搶運的不計在內)。在整個護航期間,隻要敵人不出連雲港花果山,海防部隊就不主動出擊,以確保運鹽船隊的安全。國民黨軍見我方嚴陣以待,亦不敢貿然進犯。這批海鹽運入蘇中、蘇北解放區后,解決了軍民的食鹽和漁民的生產用鹽問題,並用食鹽換取了大量其他物資,從而大大地加強了解放區的經濟實力。

積極護漁、護航,保護漁民、商船的生命財產安全

長江口東北約250公裡處,有個著名的呂泗漁場,盛產黃花魚。漁民傳說:“一天好產一條金牛!”每年清明節過后,山東、江蘇、浙江、福建和台灣,以及跨海而來的朝鮮、日本的漁民,紛紛來到漁場。在這百裡漁場中,約有萬余條漁船,爭先恐后下網捕魚。1944年春天,在黃花漁汛即將到來之前,我蘇中海防團得到情報:駐江南瀏河的偽稅警大隊仲炳炎部,要竄來漁場“收稅”並搶劫漁船。蘇中海防團司令陶勇、政委吉洛(姬鵬飛)、政治部副主任何振聲等領導聞訊后,立即研究部署護漁任務。黃花漁汛有3個潮汛:第一汛是小汛﹔第二汛是大汛,即魚群大發,是捕魚關鍵的一汛﹔第三汛比第二汛魚群小些。海防團首長分析估計,偽匪主要在第二汛出來騷擾、搶掠。因此,海防團把主要兵力集中放在第二汛期。第一汛時,隻派少數戰船編隊出海巡邏。第二汛時,海防團主力就全部出動了,3個營加上部分漁民自衛隊,浩浩蕩蕩32條船編隊出海。孫仲明與柴如奎率二營為第一隊,曾洪祥與王全率一營為第二隊,趙榮生率三營為第三隊,漁民自衛隊由陳廷剛和陳一誠率領,負責偵察、后援任務。3個梯隊均配置了重機槍和八二炮。陸洲舫和陳爾勝在海防團指揮船上,負責總指揮。開始一、二小時裡沒有發現敵情,漁船競相捕魚。不一會兒,漁場的西南方向響起槍聲,孫仲明的第一船隊與敵偽稅警隊交上火了,槍聲越來越急,指揮船立即發出信號,命令曾洪祥率第二船隊迅速增援。海防團船隊搶佔了上風,實行近戰,手榴彈、八二炮彈紛紛落入敵船。偽稅警大隊長仲炳炎乘一條又大又快的5桅篷鐵甲船,走在前面,迎面接近我第二船隊,我排長季九雄、陳維壽、胡進才等率領的3條突擊隊船,順風迅猛沖擊,先打沉敵船1條,又重傷2條船,直逼敵指揮船。作為偽軍仲炳炎后盾的日軍3條鐵殼子船見勢不妙,掉頭向長江口溜了。此時,氣候突變,海上刮起颶風,惡浪滔天,偽敵兵暈船嘔吐,船隻失控,被浪掀翻沉沒。海防團除兩條船桅杆被狂風折斷,戰士傷亡8名(孫仲明指揮船上傷亡4名,一營四連傷亡班長王玉山和戰士各1名,二營四連傷2名)外,全部船隻安全返航。蘇中海防團取得了這一次海戰的勝利,致使偽匪在相當長的時間內龜縮在據點裡,不敢出海騷擾,從而保証了沿海漁民在海上漁業生產的安全。當時日本東京的《朝日新聞》曾惶恐地驚呼:“華東沿海從連雲港起到上海止,有游弋不定的新四軍水兵!”

負責守衛轉移到海上的我軍后勤各部門,確保抗幣印制、軍工生產和衛生工作正常進行

1941年12月,日偽軍2萬余人對蘇中根據地進行大“掃蕩”,在一些主要城鎮建立據點,在主要河道、港汊設立關卡,使我軍活動遭遇大困難。新四軍一師兼蘇中軍區指示:“為確保后方安全,軍區后勤機關除能隨軍行動外,其他如軍工廠、印鈔廠、江淮銀行、被服廠、印刷廠、金庫、通信倉庫、軍械倉庫、山炮連隨海防團一起行動,醫院的藥品、衛生材料也轉移到海上去。”蘇中軍區軍工廠搬遷到一條名叫“咸菜瓢”的大船上,流動在弶港、何家灶、王港閘一帶海上,正常開工修理槍炮,翻造步槍、手槍子彈,制造炸藥、手榴彈,供應前方急需的槍炮、彈藥。后來敵情更緊張了,根據蘇中軍區首長指示,將軍工廠轉移到鹽阜區笆斗山、青竹山一帶海上,繼續進行軍工生產。反“掃蕩”、反“清鄉”取得勝利后,軍工廠隨海防團回到蘇中,仍堅持在海上進行軍工生產。一次,工人們正在修理一門山炮,突遇日偽軍偷襲,工人們沉著應戰,用一發炮彈打去,嚇得敵船狼狽而逃,負責保衛軍工廠安全的海防一團指戰員迅速出動追擊,在海防三團陸洲舫部的配合下,經過一場激戰,俘虜了20余名日本兵。

1942年底,日偽對蘇北發動第二次大“掃蕩”,新四軍軍部向淮南黃花塘轉移,江淮銀行包括金庫、印鈔廠也要轉移。印鈔廠動員了一批女工回上海,留下的人轉移到海船上去生產。1943年1月,由於受到日、偽、頑的夾擊,形勢嚴酷,印鈔廠人員和印鈔設備全部登船,轉移到弶港與掘港之間的深海。船員缺少淡水、蔬菜,生活艱難﹔沒有冬衣,大家凍得發抖﹔加上海浪顛簸,暈船嘔吐,凹凸版印刷機也不能正常工作。隻有在退潮時,由舒琪、陳真在艙中開動印鈔機,趕印“江淮銀行”抗幣﹔其他人在海灘上撿些海蟶子當菜吃,漲潮時就上船。敵情緊急時,隻好在海上打游擊,每天都要在深海航行,與日偽、海匪周旋。

一師衛生部長李振湘派材料科長張啟隆與海防團接上關系,雇用了船隻,動員沿海民兵用牛車,將分散打埋伏的藥品、衛生材料分路沿線集中,直運停泊在弶港的海船上。隨后,材料科人員一分為二,張啟隆帶領殷才高、葉振東等人,仍隨后方醫院留在陸上,留一部分藥材打埋伏,以便隨時應急用﹔下海人員由藥劑主任許文華負責,帶領余怡德、沈士林,及新來的周萍、樂美新、王瑞等人,還配了兩名炊事員。1942年元旦,敵人出動“掃蕩”時,衛生船隊迅速下海轉移,隨海防團船隊南北流動。衛生船隊每到一地進港靠岸,師部后方醫院、直屬療養所和各旅、團的衛生所、門診部需要的藥品、衛生材料,都由李振湘親自審批,前來領取。衛生船隊還建立了一個小藥庫,由樂美新負責,專門對海防團及直屬單位供應藥品和衛生材料。陸上環境險惡時,醫政科長陳耀漢也帶領醫護人員和重傷員登上海船,與衛生船隊一起行動。新四軍衛生部長沈其震曾來海上視察衛生船隊,他肯定了“藥材在海上供應”的做法,認為衛生船隊海上集中供藥,比陸上藥材分散打埋伏,發一次藥跑幾個地方要方便安全得多。我軍在上海採購的藥材,通過外地商船運過來,我船駛到海上深水處過船卸貨,安全方便。由於藥材充足,做到了供應及時迅速。

作為海上交通線,成功接送我黨政干部、軍隊指戰員、進步文化人、愛國青年、國際友人

據新四軍海防部隊老同志回憶,抗戰時期,新四軍海防部隊化裝接送出入蘇中、蘇北、浙東的各方面人士,數以上百批,總人數達千余人。1941年冬和1942年春,來自香港、桂林、重慶等地的一批進步文化人如鄒韜奮、范長江、許幸之、莫朴等,經上海秘密黨組織安排,由蘇中海防團派人接送,先后來到鹽城新四軍軍部。著名畫家、木刻家賴少其夫婦從上饒集中營逃出后,與奧地利醫生羅生特、德國進步記者漢斯·希伯夫婦等,也是乘坐蘇中海防團的指揮船,安全到達蘇北王港閘,而后轉到新四軍軍部的。1942年3月,劉少奇一行奉命返延安,從阜寧廢黃河口出海,由鹽東縣海防大隊武裝護送至膠東柘汪,再由山東縱隊三旅海防中隊接送至微山湖,安全進入華北八路軍防區。1943年2月,由新四軍政治部組織部副部長張凱率領的政治部及直屬機關的江嵐、丁公量、徐放、黃源、陳洪、謝飛等人,由周強、周一光陪同,於啟東回龍鎮附近秘密登上蘇中海防團的船赴浙東。是夜月光皎潔,海灘寂靜,海浪滔滔,徐放有感於此,作詩留念,詩曰:“孤舟挂征帆,海闊心潮急。沙洲月光瀾,寇深民憤懣。滔滔萬裡浪,同仇肝膽照。颯颯朔風寒,偷渡戍明山。”

1943年6月,浙縱海防大隊接到上級通知說:有一位胡先生,須送到長溝鄉浙東縱隊五支隊長連柏生處,並再三叮囑要特別小心,確保安全。當時大隊長張大鵬意識到這是一位重要干部,特地借了一套偽軍裝,叫了一輛獨輪車,接了這位胡先生,讓胡先生穿好偽軍裝,混過萬祥偽軍據點,安全到達長溝鄉連柏生處。事后才知道,這位胡先生就是中共浙東區委書記譚啟龍。同年7月,譚啟龍到達浙東后,為加強浙東根據地建設,蘇北、蘇中動員了一批干部前來支援,海防大隊派一中隊指導員胡漢萍協助周強,做好這批干部的接運工作。從蘇北到浙東,線路長,情況雜,關口多,險情大,海門牛洪港駐有偽軍,長江口有日軍兵艦或巡邏艇游弋,白龍港又是海匪張阿六的老窩,要力爭偷渡成功,有很大風險。第一批接送的干部,有浙東縱隊司令員何克希、主任張文碧、參謀長劉亨雲以及張季倫、張浪、余旭飛、戈陽、沈菊祥等10多位干部,他們登船前化裝成商人或小販,從蘇北橫渡長江順利到達浦東,再由海防大隊武裝護送,從潘家泓登船出海,適逢順風,經一個晚上安全抵達浙東。第二批是由胡漢萍的三號船和黃克敏的二號船負責接送,從浦東到蘇北的,可是當兩船航行到海門牛洪港附近,失去了聯系。胡漢萍的三號船遇上偽軍的哨船被扣,黃克敏的二號船雖混進了牛洪港,但他身上沒帶介紹信,又不知道聯絡地點和暗號,幸虧找到了我行署專員趙健民,終於接到了鐘發宗等20多位團、營干部。他們化裝成小販,混過偽軍據點,登上二號船,船經崇明海域時又遇到偽軍哨船攔截盤查,大家化裝得很好,黃克敏熱情向偽軍敬煙獻茶這才應付過去,總算到達浦東,由海防大隊送往浙東。第三批23位同志(9男14女),由中共鹽阜區海上工作委員會從蘇北直接運到浙東古窯浦港后,再由海防大隊負責護送到浙東縱隊部。

1945年10月新四軍北撤途中,何亦達、魯冰、洪星率領浙東軍政干校學員百余人,北撤途經灘滸海面適遇大風, 3條船不得不靠攏灘滸,經何亦達用旗語聯系,駐灘滸的“白皮紅心”國民黨海軍倪永祥部看清后,親自下船迎接,在灘滸停留了3天,觀賞了海島風光,順利到達了蘇北。

頻道精選


哪位上將26歲就擔任紅四軍軍長 陳毅對他贊口不絕

毛澤東曾向哪位大將“借寶”(組圖)

賀龍女兒賀曉明談紀念賀龍元帥誕辰120周年

緬懷上將王震:功耀天山創軍事奇跡 開創新中國農墾事業

毛澤東稱誰不可不授上將軍銜(組圖)

周恩來曾因何事向下級道歉檢討?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楊翼、趙晶)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