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張學思:從大帥府走出來的共和國將軍

葉介甫

2016年04月18日13:58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中華魂》授權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獨家發布,請勿轉載)

張學思是人民軍隊的優秀將領、中國人民海軍的創建者之一、愛國名將張學良之弟。1916年1月6日出生於奉天(今沈陽)大帥府,為奉系軍閥首領張作霖的第四個兒子。他1933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八路軍冀中軍區參謀處長、平西軍分區副司令員、遼寧省政府主席、省軍區司令員、東北行政委員會副主席。新中國誕生后,先后擔任大連海軍學校副校長、海軍司令部副參謀長、參謀長等職。1970年5月29日在林彪、“四人幫”迫害下含恨病逝。 今年(2016)1月是張學思誕辰100周年,謹以此文作紀念。

走出大帥府,百折不撓跟黨走

張學思從記事時起,父親就經常帶著他們兄弟參觀奉軍的閱兵演習,以便從小熏陶其掌握“兵權”的思想。在張學思幼小的心靈中,父親是個傳奇般的英雄,幻想自己長大了,也帶兵打仗,當大官,有威勢。

然而,張學思的生母許氏,經常給子女講古書,告誡他們:“權勢和富貴不是好東西,你們長大要自立,好好念書做學問,不要靠張家的勢力吃飯!”在許氏的支持下,他 8歲入省立第四小學讀書,打破了大帥府“不入學堂”的禁律。

1928年,張作霖被日本帝國主義謀害。張學良繼位執政,在東北進行了學習歐美、旨在反日的改革。張學思從大哥的身上看到了青年一代的希望。但是。這一改革隻不過曇花一現。張學思失望了,更加堅定“自謀出路”的決心。

不久,王金鏡介紹王西征做張學思的家庭教師。王西征是張學思走上進步道路的啟蒙老師。1931年2月。張學思追隨王西征來到北平。從此,他永遠離開了大帥府。1933年3月,立志追求共產主義真理的張學思,經王金鏡介紹,加入了中共的外圍組織——反帝大同盟沙灘支部。4月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他徹底背叛了封建軍閥的家庭,走上了為共產主義事業和中華民族的徹底解放而斗爭的光輝道路。

張學思入黨伊始,就接受一項特殊任務:為了擴大武裝力量,黨組織決定派他和王金鏡等打入東北軍67軍特務隊做“兵運”工作,待時機成熟,把隊伍拉出來,組建華北工農紅軍。

1938年1月。周恩來在八路軍駐漢口辦事處接見張學思,表揚他是個思想進步的青年。張學思向周恩來申請,要利用自己的社會關系,建立一支敵后抗日武裝。周恩來表示贊同。並指示說:“或回53軍,或是自己搞均可,盡量發展,搞起來即向八路軍靠攏。”還囑咐他“要大膽,謹慎”。同時指出:你以前接觸到的革命理論是零零碎碎的,黨決定派你到延安去學習。分手的時候,周恩來讓鄧穎超送他出門,再三囑咐他路上要小心,要注意安全。

這時,王金鏡從東京學成回國,劉瀾波派他協助張學思一起搞武裝。他倆分頭奔走,廣泛聯絡東北籍的同學、舊友和志士仁人,在河南郾城辦起了近百人的東北抗日先鋒游擊訓練班。張學思計劃把這批人培養成抗日骨干,然后帶回53軍,發展力量,把53軍變成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武裝。

可是不久,53軍在河南與日軍交戰,慘遭失敗,殘部潰退太行山一帶。劉瀾波指示張學思放棄原計劃,速與新四軍留守處主任彭雪楓聯系,把隊伍拉到確山竹溝鎮,組建新四軍張學思支隊。張學思一面派人去確山與彭雪楓接頭,一面讓王金鏡去武漢在黃顯聲處取200支步槍。但華北局勢迅速惡化。國民黨亦加緊破壞抗日武裝,確山無法立足,黃顯聲又突遭國民黨秘密逮捕,使組建敵后抗日武裝的計劃無法實現。

在接踵而來的挫折面前,張學思意志彌堅。他態度鮮明地對隨從者說:“要抗日,就得跟定共產黨。海枯石爛,此心不變!”

毅然放棄和母親去美國定居生活,投入抗日救國的烽火中

1938年4月,中共組織根據形勢的變化,決定將郾城訓練班人員送往延安學習。因考慮到張學良能否獲釋尚無最終結果,故安排張學思暫去香港待命。

在香港,張學思與八路軍駐港辦事處負責人廖承志結下了深厚的友誼,廖承志將自己珍愛的一本《論持久戰》贈送給他。張學思如飢似渴地讀完之后,感慨地說:“毛主席真是偉大。我多想去延安見見他啊!”

當時,張學思的全家都辦好了出國手續,母親特意留在香港,要說服最心愛的小兒子與她一起去美國。然而,深明大義的母親更為兒子對祖國的赤誠之心所感動,把生離死別的痛苦埋藏心中,親自把兒子送上飛往武漢的飛機。張學思望著機窗外伶俜而立的老母,暗暗流下了淚水。

10月下旬,在周恩來的親自安排下,張學思從武漢經西安抵達延安。

在楊家嶺,張學思受到毛澤東的親切接見。毛澤東問道:“你就是張學良的弟弟吧?”

張學思回答:“是的,我是張學良的四弟張學思,現在改名叫張肪。”

毛澤東贊許地點點頭說:“你能來延安,不簡單嘍!”他親切地端詳著張學思那清秀的面孔問道:“你二十幾歲啦?”

“報告主席,我已經22歲了。”

“你還是個娃子嘛!”毛澤東慈祥地笑了,問道:“你感覺怎麼樣啊?能過得了這裡的生活關嗎?要不要錢花?”

張學思的臉唰地一下紅了,他有些不好意思又有些焦急地說:“主席,您可別把我當成小孩子呀!”

毛澤東爽朗地大笑起來,他親切地對張學思說:“你是少爺公子出身,過去的生活條件那麼好,初到延安來,我擔心你生活受不了喲!”

毛主席親切的關懷,使張學思感到格外的溫暖。他已毫不拘束了,爽快地回答:“主席,我能受得了。好多同志都是這麼過的,過得很愉快,他們都行,我也能行!”

張學思覺得有許多心裡話要向毛主席講,他說:“延安雖說艱苦些,我覺得這裡的生活比什麼地方都好。在家裡,衣食住行是都很優越,但那個家庭,隻有享樂的自由,沒有革命的自由。我像被關在籠子裡一樣,再好的東西吃著也不香。我要革命,要抗日,延安能革命能抗日,再苦我也不怕。”

“講得好,講得好嘍!”毛澤東非常高興,滿心喜歡面前這位熱情進步的青年。他像嘮家常一樣,親切地給張學思講起了革命道理和共產主義的世界觀。他說,人的世界觀不同,對事物的態度也截然不同。有些人把像你家裡的那種富貴的生活享受,當作人生的最高目的,千方百計地去追求。而你卻把它看成是罪惡,千方百計地擺脫它,跑到延安來受苦。因為你把救國救民,在中國實現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當作自己的最高目的。但是,要達到這個目的,遇到的困難會很多的,付出的代價將是很大的,肯定比你我所能想象得到的,要大得多。所以,我們共產黨人,為了實現自己的崇高理想,需要不斷地學習,積極地鍛煉。你現在很年輕,正是鍛煉自己的好時候,在艱苦的環境裡更能鍛煉人。延安就是一座鍛煉人的革命大熔爐,也是一所增長才干的革命大學校。毛澤東鼓勵張學思:“好好學習,好好工作,將來為中國革命作出更多的貢獻。”

1939年9月,23歲的張學思在馬列學院畢業,擔任抗大三分校東干隊(即東北干部隊)隊長。

1940年9月14日,張學思率東干隊告別延安,奔赴晉察冀敵后抗日戰場。

10月10日,東干隊抵達山西省興縣八路軍120師駐地。在這裡稍事休整后,賀龍師長派120師6團護送他們穿過敵人封鎖線同蒲路。在敵情嚴重的情況下,東干隊強行軍30多小時,連續走230華裡,到達河北省平山縣晉察冀軍區司令部。聶榮臻司令員親切接見了張學思。他閱讀張學思帶來的毛澤東的親筆介紹信,信中夸獎了張學思,叮囑聶榮臻酌定東干隊何時挺進東北的問題,聶榮臻和張學思研究認為,目前東北還嚴密地控制在敵人手中,東干隊尚無插足的可能。因此,電請中央將東干隊留在冀中軍區分配工作。

1941年1月,張學思擔任了冀中軍區參謀處長。從此,他在華北抗日斗爭最艱苦、最殘酷的冀中平原,經受了戰火鍛煉和生死考驗,發揮了自己的軍事指揮才干,成為呂正操司令員的得力助手。

1942年三四月間,張學思到九分區去,與分區領導同志研究布置了打安國縣石佛鎮戰斗,並親自帶工作組直接去參與指揮戰斗。他在作戰中機智勇敢,情況分析准確無誤,眼睛熬紅了,嗓子沙啞了,打了一個漂亮的勝仗,一舉攻佔石佛鎮,俘敵副團長以下40余人。九分區的參謀們都稱贊他:少年英俊,有勇有謀,前途不可限量。

1942年“五一反掃蕩”中,冀中軍區與區黨委機關在日軍多次的“銅牆鐵壁”合擊下,在准確掌握敵情的基礎上,大膽利用日軍空隙,多次巧妙的跳出日軍合擊圈,安全轉移。張學思起了很好的參謀作用。特別是6月11日拂曉,在威縣掌史村,軍區警戒部隊突然與敵接火。張學思親去前沿偵察,迅速判明情況,日軍只是小股部隊與我軍突然遭遇,尚不知村中隱蔽著冀中首腦機關和主力部隊。據此,軍區司令部決定:隱蔽實力,麻痺敵人,拖到夜晚,設法突圍。呂正操命令部隊,隻准用步槍、手榴彈與日軍打“蘑菇戰”,不准使用重武器。就這樣,我軍連續打垮了日軍七八次沖鋒,日軍摸不清我軍實力,越輸越惱,不斷補充兵力,由最初的一二百人增加到二三千人,但始終未能越我戰線一步。喪心病狂的日軍竟使用了毒氣。張學思冒著槍林彈雨親自到前沿部署部隊防毒。

晚9時,我軍分三路突圍。張學思和軍區政治部主任卓雄率領一路,從村東南角突了出去。日軍做夢也想不到,這個小小的村子裡,竟會殺出千軍萬馬!

8月,轉戰至冀魯豫根據地的冀中軍區接到八路軍總部的指示,要他們乘青紗帳茂密的時節,向太行山轉移。去太行山要西躍平漢路,通過130多華裡縱深的日偽封鎖線。為此張學思兩次派出偵察小組化裝偵察,在摸清情況的基礎上,主持制定了一個周密的行動方案。

按照計劃,冀中軍區5000人的隊伍從內黃出發,渡過衛河,直插民團武裝天門會的領地。天門會勢力橫貫浚、滑、湯(陰)三縣,掌握兩萬多條槍,中共地下黨員胡紫青擔任這支武裝的參謀長。胡紫青根據事先的安排,派人給浚縣日、偽政權送去情報,謊稱:“夜裡突然來了上萬的八路軍,揚言要光復失地!”愚蠢的敵人信以為真,立即緊閉城門,龜縮在碉堡裡,不敢走出半步。這樣,我軍夜晚隱蔽急行軍,一槍未發,安全通過了日軍重點把守的平漢路及其兩側密集設防的地段,在太行山下,與129師勝利會師。

在八路軍總部舉行的歡迎冀中軍區的軍民聯歡大會上,彭德懷副司令員當眾表揚了張學思。

赴東北老家收復國土,馳騁在白山黑水之間

1946年10月12日,30歲的張學思出任遼寧省主席。他和副主席朱其文一道,正式接收偽奉天省公署,成立了遼寧省政府。

張學思出任遼寧省主席,頗得民心。東北人民在他的身上,寄托著對張學良將軍的尊敬和愛戴。每當張學思在公開場合露面,都會出現“萬頭攢動”“翹首相望”的情景。張學思上任伊始,便發表《告東北同胞書》,召開各界群眾大會,接見各方代表,發表廣播講話,廣泛深入地宣傳共產黨和平、民主、自治的主張,揭露國民黨反動派發動內戰、搶奪東北的陰謀。

蔣介石在美國支持下,瘋狂調兵遣將,爭奪東北。張學思率遼寧省級機關乘火車向長春轉移。當列車行至梅河口車站時,突遭敵機轟炸。張學思對保護他的警衛員大聲命令道:“不要管我,快去保護車向忱、高崇民!”他孤身冒著硝煙炮火,沖上火車頭,要把火車開到安全地帶。這時,一顆炸彈落在車頭前,路基被炸了一個大坑。列車無法開動,而敵機卻仍在上空盤旋、俯沖、掃射。在萬分危急之際,人民軍隊的高射炮怒吼了,敵機倉皇而逃。省主席親自駕駛火車搶險,使在場的目擊者無不感動。

不久,蔣介石炮制了一個“先南后北”的戰略計劃,妄圖集中兵力先消滅南滿我軍,然后再進攻北滿,獨佔全東北。為此,他調集8個整編師、十余萬精銳部隊,分三路向南滿根據地進逼。在敵情異常嚴重的關頭,中共中央東北局成立了以陳雲、肖華為正副書記的遼東分局和以肖勁光為司令員、陳雲為政治委員的遼東軍區,東北行政委員會成立了以張學思、劉瀾波為正副主任的遼東辦事處,加強對遼東黨、政、軍的領導。

12月11日,陳雲在臨江主持召開中共遼東分屬會議。與此同時,肖勁光在七道江召開遼東軍區會議。兩個會議研究一個主題,是堅持南滿斗爭,還是放棄南滿北撤?

張學思、劉瀾波、白堅等主管地方工作的同志參加了臨江會議。陳雲充分發揚民主,與會者各抒己見,形成兩種意見。一是主張放棄南滿,撤到北滿去集中力量﹔一是主張堅持南滿斗爭,反對北撤。張學思是持后一種意見的代表者。他說,從整個東北戰場來看,南滿和北滿相當於兩個拳頭。蔣介石戰略方針的險惡用心,就是先消滅我一個拳頭,然后再消滅我另一個拳頭。如果南滿我軍5個師撤向北滿,敵人在南滿就無后顧之憂,就會有10個師跟進北滿。就算我3縱和4縱主力部隊都到北滿,頂多能對付敵人一個軍,但留在南滿就可以牽制敵人4個軍。因此,我們必須兩個拳頭同時揮動,鉗制蔣軍力量,粉碎其“先南后北”的陰謀。他還情緒激動地說:“長白山區連土匪都能呆,我們人民軍隊為什麼就不能堅持?!”

由於前線軍情緊急,臨江會議在第二天傍晚中途散會,肖勁光派警衛員連夜請陳雲赴七道江最后定奪。陳雲在充分聽取各種意見后,果斷地說:“我們都留在南滿,一個也不走!要在長白山上打紅旗,搖旗吶喊!”

張學思聽到這個決策,感到歡欣鼓舞。他對同志們說:“有這樣一位善於集中群眾正確意見的好領導,還怕我們不能打勝仗嗎!”他懇求陳雲讓他去主力部隊參加戰斗。陳雲鼓勵他抓好地方部隊和支前工作,並說:“沒有地方工作,我們保衛臨江,堅持南滿斗爭就沒有群眾基礎。”

張學思堅決貫徹中共遼東分局的指示,親自動員和率領遼東各級地方干部下去做群眾工作。在極其艱難的條件下,保証了主力部隊的吃糧、穿衣和兵員補充、運輸的需要。與此同時,張學思還指揮地方部隊,破襲敵人的鐵路運輸線,阻止敵人向通化、臨江運送兵員和物資。在火石嶺戰斗中,遼寧省軍區警衛團1營,一舉擊潰了敵新1軍88師的一個騎兵團,有力地配合主力部隊進行四保臨江的戰役。

1947年春,蔣介石的“先南后北”的戰略計劃已徹底破產,我軍在東北戰場上由戰略防御轉為戰略進攻。張學思率領遼寧軍區獨立師、警衛團和李洪光支隊,積極配合主力部隊反攻。在攻打輝南鎮時,遼寧軍區部隊遇到守敵的拼死抵抗。我軍攻了一天一夜沒有攻進城關。張學思和參謀長解方研究了一個“滲透突擊”打法。拂曉,集中兵力,先炸毀敵人一座炮樓,張學思指揮突擊隊,不等掃清外圍即突入城關,時到中午全殲守敵1000人,解放了輝南鎮。

周恩來點將擔當海軍學校創始人,從此成長為海軍參謀長

1949年年初,中共中央決定,組建人民海軍。

創建人民海軍,首要任務是培養海軍干部。周恩來建議,由張學思負責這項工作。4月,張學思赴北平中央組織部報到,領受創建人民海軍學校的任務。

9月21日,張學思以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部海軍代表的身份,出席“全國第一屆”政治協商會議,並作大會發言。他激動地說,張學良、楊虎城兩位將軍,今天雖未能親身參加這個盛典。但是他們會得到最大的欣慰。在談到人民海軍的組建時,他說:“中國人民海軍以一個幼年的資格,列入偉大的中國人民解放軍的行列。……我們一定在實際行動中貫徹毛主席、朱總司令的號召,為建設一個強大的中國人民海軍而奮斗。”

會議休息時,毛澤東高興地對張學思說:“你干海軍好哇!中國的領海需要海軍來保衛,沿海的島嶼也需要海軍去解放。好好干吧!”

此后。張學思把整個身心投入到創建人民海軍的神聖事業之中。他奔波於沈陽、安東(今丹東)、大連、葫蘆島之間,組織力量做打撈重慶號的准備工作。1950年2月,大連海校正式開學。

1951年初夏。周恩來和鄧穎超乘大連海校炮艇,巡視大連海灣。周恩來高興地表揚張學思說:“在這麼短的時間裡,你不僅辦起了海軍學校,而且已學會親自操船,能帶領學員海上實習,干得很好嘛!”

張學思謙虛地說:“我對海軍業務還不熟悉,有許多東西自己不懂。”

周恩來微笑著勉勵他:“知難而進,邊干邊學。” 

1953年3月,張學思被任命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司令部副參謀長,帶職赴朝鮮戰場見習。1954年年底,為鞏固海防,中央軍委命令華東軍區部隊攻佔一江山島。這是人民解放軍陸、海、空諸兵種首次聯合渡海登陸作戰。張學思作為海軍方面負責人被派往聯合指揮部,協助浙東前線指揮部司令員張愛萍指揮這場戰斗。11月14日凌晨,我雷達觀測站發現蔣軍太平號護衛艦目標,張學思親臨岸上指揮所指揮。我魚雷快艇奉命出擊,在夜幕掩護下佔領最佳攻擊陣位,在太平號尚未察覺時。“轟”的一聲巨響,我魚雷已命中艦艏,國民黨那艘1400多噸的護衛艦葬身海底。這是人民海軍史上第一次由魚雷快艇擊沉敵艦。同時也為解放一江山島戰斗奪取制海權創造了條件。

1955年1月18日晨,張學思和張愛萍在聯合指揮部再次檢查潮汐、水文、氣象等情況,與轟炸機、岸炮、艦艇部隊不時緊張聯絡。總攻時間到了。頓時,在浙東遼闊的海域上,織成了海、陸、空立體戰網,一江山島在我三軍協同作戰下很快被攻克。戰后,美國合眾社不得不發布消息承認:“中國的第一次陸海空聯合作戰是經過周密策劃而且執行得很好。”張學思為這個作戰方案的制訂和戰斗的組織,傾注了心血。

1961年3月,張學思升任海軍司令部參謀長。

“為了案徇情編造事與實違,願身殉共產主義萬死如歸”

然而,正當海軍建設事業蓬勃發展,張學思為之竭力奮斗作出貢獻的時候,前進的航道上驟起狂瀾。在一次中央軍委會議上,擔任國防部長的林彪突然發難,批評海軍沒有把“四個第一”擺在第一,而是變成了“四個第二”,對海軍工作予以全盤否定。接著,他又派其親信李作鵬等人到海軍,拉幫結伙,擴充勢力。

為了樹立林彪在海軍中的地位,李作鵬一伙對海軍建軍以來的各項工作進行全面否定,如“不突出政治”,“技術第一”,“單純軍事觀點”,等等。在1965年海軍黨委會議上,他們秉承林彪旨意,對海軍主要領導同志進行攻擊和污蔑。當時,張學思正在天津農村搞“四清”,看了會議“簡報”后,憤然不平地說:“海軍是在毛主席親切關懷下成長起來的,成績是主要的。他們把海軍的工作說得一團漆黑,太不像話了!”

1966年春天,在海軍黨委召開的全會上,林彪一伙更變本加厲,猖狂進行非組織活動,急不可待地奪取海軍領導權,公然提出要撤換海軍領導。張學思頂住林彪反黨集團的壓力,對林彪的兩個死黨及親信的陰謀奪權活動,進行了面對面的揭露和斗爭。會上,他拍案而起,十分尖銳、明確地指出:“在黨中央、毛主席直接關懷、領導下,海軍廣大指戰員發奮努力,成績不容抹煞,海軍建設不能否定!”“如果說海軍主要領導同志有錯誤的話,首先要分清是‘延安’還是‘西安’。我就是‘延安’!”在斗爭的關鍵時刻,葉劍英代表中央軍委來到海軍,一針見血地指出林彪死黨及其親信是“黃袍加身”,搞地下活動,沉重地打擊了他們的反動氣焰。

張學思堅持黨的原則,反對搞陰謀詭計,林彪反黨集團對他懷恨在心。1965年,他們妄圖把張學思排擠出海軍,受到了周總理的批評和制止。“文化大革命”開始后,他們利用篡奪的一部分權力,加緊了對張學思的迫害。1967年7月初,林彪指使他的老婆給在海軍的死黨打電話說:“張學思在東北是反林彪的”。7月21日,葉群電話向李作鵬打招呼:“張學思在東北時是反對林彪的,以前他和國民黨有勾結。”李作鵬兩天后搞出一份《關於張學思的嚴重問題》的材料,羅織了兩條“罪狀”:一是張學思在東北工作時,與彭真、林楓等關系很好,來海軍后忠實地執行了資產階級軍事路線﹔二是張學思有特嫌。

7月24日,李作鵬及其親信炮制了一個陷害張學思同志的黑報告。

9月11日凌晨,他們以“開緊急會議”為名,將張學思從家裡騙到海軍第一招待所,把他非法抓走了。他們還無恥造謠說,張學思是“特務”,“正在發報時被抓住了”。

林彪反黨集團伙同江青迫害張學思,包含著一個極大的禍心。因為他們知道,張學思參加革命以來,得到過周總理的許多親切教誨,他的成長,浸透著周總理的一片心血。他們妄圖給張學思加上種種莫須有的罪名,借此誣陷和攻擊周總理。張學思看透了他們的險惡用心,不管怎樣逼供,他都堅持原則,拒絕回答。

張學思被捕后,關在北京某營區的一間陰暗、潮濕、不通風,隻有10平方米的房子裡。他內心充滿了屈辱和憤怒。 他寫信向周恩來申訴,但信被扣壓,根本沒有向總理呈交。一個月后,他被提審時,察覺到林彪一伙要借誣陷他達到誣陷、攻擊周恩來的目的。為了挫敗林彪一伙的陰謀,張學思忍受著精神和肉體的痛苦折磨,堅持不說假話,不出假証。給林彪一伙的“供詞”竟是響錚錚的誓言:“為了案徇情編造事與實違。願身殉共產主義萬死如歸。”

從此,張學思遭受到更殘酷的摧殘。1970年2月18日晚。他被送進醫院,醫生診斷為全身血行播散性結核,肺原性心臟病,重度營養不良。周恩來得到消息后,立即指示搶救,但已病入膏肓。5月29日,張學思含恨離世,享年54歲。臨終前,他憤然疾書“惡魔纏身”4個大字,表達他對林彪、“四人幫”反革命集團的深仇大恨。

1971年9月13日,林彪叛國出逃,林彪反革命集團垮台了!張學思夫人謝雪萍心潮難平,她決心向毛主席上書,為丈夫鳴冤!1972年4月30日夜,毛澤東讀罷這封信,流下了眼淚。他對張玉鳳說:“在延安的時候,我就認識了張學思,他是一位很進步的青年,長期接受革命培養。想不到,這麼一位海軍的干才,被他們活活整死了,可惜呀!”毛澤東當即批示:送葉劍英同志閱處。

1975年年初,黨中央、中央軍委批准了海軍黨委復查的結論。1975年4月8日,海軍召開了為張學思同志平反、恢復名譽大會。4月19日,舉行了骨灰安放儀式。

頻道精選


哪位上將26歲就擔任紅四軍軍長 陳毅對他贊口不絕

毛澤東曾向哪位大將“借寶”(組圖)

賀龍女兒賀曉明談紀念賀龍元帥誕辰120周年

緬懷上將王震:功耀天山創軍事奇跡 開創新中國農墾事業

毛澤東稱誰不可不授上將軍銜(組圖)

周恩來曾因何事向下級道歉檢討?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楊翼、謝磊)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