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毛澤東:“學有本源”的政治家

2016年05月18日13:44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編者按:《黨的文獻》刊發戚義明文章《領導干部應該“學有本源”——從青年毛澤東的一封信說起》中記述了,1917年,青年毛澤東給老師兼好友黎錦熙寫了一封信,提出了“學有本源”的理念。本著這個理念,毛澤東在后來的學習工作革命實踐中,逐漸明確了解決當時中國問題的大本大源之道,也就是確立了馬克思列寧主義信仰,成為“學有本源”的政治家。文中寫道:

1917年8月23日,正在湖南省立第一師范學校讀書的毛澤東,給老師兼好友黎錦熙寫了一封信,分析了他對時局的看法。其中有這樣兩段話:

愚意所謂本源者,倡學而已矣。惟學如基礎,今人無學,故基礎不厚,時懼傾圮。

欲動天下者,當動天下之心,而不徒在顯見之跡,動其心者,當具有大本大源。今日變法,俱從枝節入手,如議會、憲法、總統、內閣、軍事、實業、教育,一切皆枝節也。枝節亦不可少,惟此等枝節,必有本源。……夫本源者,宇宙之真理。

當時的中國正處於社會動蕩、新舊文化的激烈交鋒之中。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然而並沒有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悲慘命運。改良主義、自由主義、社會達爾文主義、無政府主義、實用主義、民粹主義、工團主義等各種主義和思潮,“你方唱罷我登場”,但都沒能改變舊中國的前途和命運。分析時局,毛澤東說了上述這番話。他認為,變革中國的方子開了不少,但都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做法,“俱從枝節入手”而“本源未得”,沒有抓住病根。對於當時的軍閥政客,毛澤東認為他們“胸中茫然無有”,“如秋潦無源,浮萍無根”,隻剩“手腕智計”。這樣的政客與古代奸雄無異,無補於中國世事。隻有“學有本源”、有雄才大略的政治家,才是中國之所需,才能求得中國面貌之根本改變。

在1917年8月給黎錦熙的信中,毛澤東還說:“十年未得真理,即十年無志﹔終身未得,即終身無志。”當時,他因未得大本大源之道而心中茫然。而到了1920年夏后,毛澤東心中的解決中國問題的大本大源之道開始明確起來。他明確提出:對中國問題,“不贊成沒有主義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解決”,“要有一種為大家共同信守的‘主義’”﹔“主義譬如一面旗子,旗子立起了,大家才有所指望,才知所趨赴”。這個主義,就是馬克思列寧主義。

所謂“學有本源”,就是不能靠“手腕智計”、耍小聰明,而要修學儲能,以馬克思主義的深厚學養作為為人做事之支撐﹔同時,要將“外觀之識”與“內省之明”結合起來,注重修身養性。隻有在治學窮理、修養為人、辦事從政等三個方面相互貫通、互為表裡,皆能為世人之楷模,這才是“學有本源”的大政治家。

頻道精選


“敵進我進”:毛澤東盤活中國抗戰大棋局

周恩來“勸蔣”“逼蔣”抗日的八封信

陳雲為何主張對犯錯同志“少戴大帽子”

李達怎被贊為129師司令部的“好學生”

抗戰中華國鋒如何“巧改敵人標語”

長征路上周恩來從張國燾槍口智救廖承志

徐向前怎樣教育改造國民黨被俘將領

宋慶齡的“延安密使”:“紅色牧師”董健吾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楊文全、謝磊)
相關專題
· 毛澤東紀念館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