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左權:烽火歲月家國情

陳艷

2016年05月20日10:07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湘潮》授權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獨家發布,請勿轉載)

1940年8月,在山西武鄉縣磚壁村,左權和夫人劉志蘭及女兒左太北照的唯一一張全家福

戰斗間隙給家人寫信

志蘭:

我時刻想著如果有你及太北和我在一塊,能夠聽到太北叫爸爸媽媽的親懇聲音,能夠牽著她走走,抱著她玩玩,鬧著她笑,打著她哭一哭,真是太快樂了。可是我的最親愛的人恰在千裡之外,空想一頓以后,隻得把相片擺出來一一的望著。志蘭!親愛的:別時容易見時難,分離二十一個月了,何日相聚?念、念、念、念!

這是一封來自抗日戰場前線的家書。1942年5月,中國西北延安的一個小山村,一排低矮的土坯房前,一位年輕母親抱著嗷嗷待哺的女兒,正飽含深情、一字一句默念著這封家書。她的眼裡噙滿淚水。這位年輕母親就是劉志蘭。信裡這些似水柔情,這些綿長愛意,出自一位在抗日戰場上叱咤風雲、在烽火連天中沖鋒陷陣的熱血男兒。這位在烽火中有著家國情懷的熱血男兒,不是別人,正是八路軍副參謀長左權。

1905年3月12日,左權出生於湖南省醴陵縣新陽鄉一個貧苦農民家庭。在縣立中學讀書時,左權通過閱讀《新青年》《向導》等進步讀物,接觸到了馬克思主義,萌生了改造社會的志向。1924年春,左權進入廣州陸軍講武學校,后轉入黃埔軍校,1925年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左權英勇善戰,深得毛澤東等的贊賞。周恩來稱他“足以為黨之模范”,朱德贊譽他是“中國軍事界不可多得的人才”。抗戰爆發后,左權擔任八路軍副參謀長,協助彭德懷指揮了著名的百團大戰。他指揮的黃崖洞保衛戰,殲敵2000多人,被中央軍委稱為“反掃蕩的模范戰斗”。在戰斗的間隙,左權常給家人寫信:

母親:

亡國奴的確不好當,在被日寇佔領的區域內,日人大肆屠殺,奸淫擄搶,燒房子……等等,實在痛心。……日寇不僅要亡我之國,並要滅我之種,亡國滅種慘禍,已臨到每一個中國人民的頭上……我軍在西北的戰場上,不僅取得光榮的戰績,山西的民眾,整個華北的民眾,對我軍極表好感,他們都喚著“八路軍是我們的救星”。我們也決心與華北人民共艱苦,共生死。不管敵人怎樣進攻,我們准備不回到黃河南岸來。我們改編為國民革命軍后,當局對我們仍然是苛刻,但我全軍將士,都有一個決心,為了民族國家的利益,過去沒有一個銅板,現在仍然是沒有一個銅板,准備將來也不要一個銅板,過去吃過草,准備還吃草。

牽挂妻兒顯柔情

在左權的家書中,牽挂得最多的還是妻子劉志蘭與女兒左太北。

1939年4月16日,左權與劉志蘭結婚。34歲的左權由於長年征戰,皮膚黝黑,顯得風塵仆仆。劉志蘭隻有22歲,年輕、白淨、漂亮,又是北京城出來的,左權對劉志蘭一見鐘情。兩人的愛情結晶左太北出生於1940年5月,正好百團大戰在同年8月打響,左權是這場重要戰役的主要策劃人,女兒出生時也是其工作最忙的時候。左權從不向家人談起自己的難處。左太北出生后,為了不影響別人休息,左權一家從司令部搬出來,住進了一間廢棄的奶奶廟。

百團大戰前夕,左權忙於戰斗准備和部署工作時,仍抽空去看望了劉志蘭母女。妻子抱怨他長時間不來看望,左權便自己拿起炕頭上的臟尿布到河邊洗干淨、晾好,又端起碗給孩子喂米湯。待妻子氣消后,他才耐心地解釋目前的時局和前線情況,使妻子破涕為笑。他為妻子安排好去延安的事宜后便返回前線,一家三口不得不分開。

在能搜集到的左權照片中,左權幾乎總是嘴唇緊閉、神情嚴肅。唯有抱著女兒時,笑得燦爛。那是1940年8月,左權抱著揮舞雙手、不滿百天的女兒與妻子劉志蘭拍了一張臨別前的照片。這張照片是唯一的一張全家福,3個月大的左太北依偎在爸爸懷中,夫妻很開心地笑著,時間仿佛定格在那一刻。

從1940年11月開始到1942年5月,18個月的時間裡,左權總共給妻子寫去11封家書,表達自己對妻子的摯愛與對女兒的牽挂。在第一封家書中,左權寫道:“有不少的同志很驚奇我倆真能夠分別,你真的去延安了。本來分別是很痛苦的,但為了工作,為了進步,為了於黨有益,分別也就沒有什麼了。”“不知道你在征途中及‘長征’結束后,身體怎樣?太北身體好嗎?沒有病嗎?長大些了沒有?更活潑些了沒有?”

左權每個月僅5元津貼,但隻要有機會,他就會把攢下來的錢托人帶給劉志蘭,還托人給女兒買花布、做衣服、織毛衣。在家書中,左權一邊寬慰著獨自帶孩子的妻子,一邊關心女兒“手腳沒有凍壞吧?之前寄的小棉衣能穿嗎”。

左權寫給妻子的最后一封家書

留得浩氣傳千古

1942年5月21日晚,左權又給妻子寫信說:“想來太北長得更高了,懂得很多事了,她在保育院情形如何?你是否能經常去看她?來信時希多報道太北的一切。在閑游與獨坐中,有時總仿佛有你及北北與我在一塊玩著、談著,特別是北北非常調皮,一時在地下、一時爬在媽媽懷裡,又由媽媽懷裡轉到爸爸懷裡來鬧個不休,真是快樂。可惜三個人分在三起,假如在一塊的話,真痛快極了。重復說我雖如此愛太北,但是時局有變,你可大膽按情處理太北的問題,不必顧及我。一切以不再多給你受累,不再多妨礙你的學習及妨礙必要時之行動為原則。”

沒有想到,這封家書是左權壯烈殉國前寫給愛妻的最后一封信。

那是一個血染夕陽的歷史傷口,成了人們心中永遠的痛。1942年5月,瘋狂的日寇對太行抗日根據地進行鐵壁合圍大“掃蕩”。5月25日下午5點,殷紅的熱血映紅了西斜的太陽。就在這一刻,日寇一發罪惡的炮彈落在左權的身邊,左權不顧危險,高喊:“大家臥倒——”接著第二發炮彈又來了,不幸的是,左權的頭部、胸部和腹部都中了彈片……就這樣,一位才華橫溢、智勇雙全的八路軍將領為了拯救民族危亡,過早地在十字嶺失去了年輕寶貴的生命,年僅37歲。名將陣亡,太行山為之低咽,親人戰友為之悲痛。左權永遠也看不到她的愛妻在得知他犧牲的噩耗后寫下的悼詞:

幾次傳來你遇難的消息,我不願去相信。或是重傷的歸來,不管帶著怎樣殘缺的肢體,我將盡全力看護你,以你的殘缺為榮……由於你的犧牲,更加深我斗爭的決心,日本法西斯不僅奴役我的國家,而且殘殺了我親愛的人。……在任何困難之下,我都要咬著牙關渡過去。如果有一點失望和動搖,都不配做你的妻子。

左權壯烈殉國的消息傳出后,三軍慟哭。朱德親自題寫了悼念詩:“名將以身殉國家,願拼熱血衛吾華﹔太行浩氣傳千古,留得清漳吐血花。”然而此時左權遠在湖南的老母親並不知道這一噩耗。新中國誕生前夕,人民解放軍揮師南下,朱德親自命令南下部隊路過醴陵時,要列隊去看望老人。左權年幼時父親就過世了,母親含辛茹苦地將4個子女拉扯大。而左權19歲離開家鄉后,與母親再未相見。當隊伍進入醴陵縣境,《左權將軍之歌》響徹雲霄,成千上萬的戰士對老人喊道:“左權沒有回來,我們都是您的兒子!”老太太終於明白自己日思夜想、日夜牽挂的小兒子已經在7年前血洒戰場。

堅強的老人沒有慟哭,她沒有讀過什麼書,就請人代筆,寫下了這樣的話:“吾兒抗日成仁,死得其所,不愧有志男兒。現已得著民主解放成功,犧牲一身,有何足惜,吾兒有知,地下瞑目矣!”

時間來到2015年,左權信中的愛女“北北”已是75歲的老人。現在的她住在北京的一家療養院中,頭發花白,衣著簡朴,戴的眼鏡已經有多處鏽跡。談起父親,時空在這位老人心中仿佛一下子回到了70多年前,左太北仍舊如年幼的孩子一般,表達女兒對父親的愛慕與思念。每年的清明節和父親犧牲的日子,左太北都會到父親戰斗和犧牲的地方,沉思很久。2014年,左太北再次站在十字嶺,一隻小黃雀落在左太北面前的鬆樹上,不停地叫著。談到這裡,左太北再次失聲痛哭:“我就覺得,父親仿佛知道我來看他,特別高興。這隻小黃雀仿佛就是父親從天上來,專程告訴我:‘我挺好的,你放心吧’。”一隻小黃雀,帶著她穿過了70多年的滄桑,她覺得離父親非常近,近得能感受到父親的溫度。

左權是中國共產黨在抗日戰場上犧牲的最高級別將領。品讀左權家書,就是品讀他在烽火歲月中輾轉戰場的身先士卒,在烽火歲月中奔赴國難的勇往直前,在烽火歲月中鴻雁傳書的家國情懷,正如劉伯承、鄧小平在悼念左權的文章中所說:“最好的紀念,不是在死者血泊的周圍踟躕,而是踏著他的血跡前進,向死者與我們共同堅信的真理前進!”

頻道精選


“敵進我進”:毛澤東盤活中國抗戰大棋局

周恩來“勸蔣”“逼蔣”抗日的八封信

陳雲為何主張對犯錯同志“少戴大帽子”

李達怎被贊為129師司令部的“好學生”

抗戰中華國鋒如何“巧改敵人標語”

長征路上周恩來從張國燾槍口智救廖承志

徐向前怎樣教育改造國民黨被俘將領

宋慶齡的“延安密使”:“紅色牧師”董健吾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楊文全、謝磊)
相關專題
· 期刊選粹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