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長征已經在各大洲成為一種象征”

80年來外國學者筆下的紅軍長征【2】

姜廷玉 盧毅

2016年10月17日08:28    來源:北京日報

相關資料

長征人物素描(之二)

吳東峰

董必武、林伯渠、謝覺哉、徐特立在長征途中被稱為“長征四老”。

和藹可親,沉著穩健——董必武

董必武長征時四十八歲。紅軍女戰士危秀英回憶,董必武和藹可親,沉著穩健。長征之初某日黃昏,他們頭戴一束束樹枝作為偽裝,集合在山坡上開會,董必武正在講話。一架國民黨飛機飛過來,扔一炸彈,落於附近大約六米以外的地方,沒有聲響。人皆驚慌而董則走向彈坑看看,又抬頭看看,然后對大家說:“馬克思在捉弄敵人,炸彈沒有爆炸。”接著,又泰然自若地繼續講話。

白發童顏——林伯渠

林伯渠長征中戴著很深的近視眼鏡,肩上背一袋麥子。不管黑夜和白天總是看見他左手提著一個馬燈,右手執一根手杖。在等待渡河的岸邊,他向紅軍戰士講辛亥革命的故事,飢寒交迫的戰士圍著這位老人凝神地傾聽著,直到渡河為止。

常講歷史故事——謝覺哉

謝覺哉年長於董、林兩歲,和他們一樣,隨紅軍長征時都在中央休養連,當時隻穿一身破舊棉襖,背個破挎包,裡邊就隻有幾本書、放咸鹽的破紙煙盒和碗筷。他們每走到宿營地都累得不想動了,找把稻草就躺在地上休息,可是謝老還常給大家講歷史故事,如“五月渡瀘,深入不毛”,諸葛亮過大渡河,清朝“大金川戰役”等等,鼓舞大家的情緒。

教書先生——徐特立

已是58歲的徐特立,作為教書先生,穿慣了長袍,長征途中仍不改此穿著。只是這件長袍經過一年的磨損,補丁又增加了不少,加上頭頂一個縫制粗糙的軍帽,手拄一杆紅纓槍,真有點文不文,武不武,給人以“不倫不類”的感覺。

徐特立拾得一塊破紅布自己縫作褲子穿著,身著一爛破皮袍,手持一根木杖,肩膀還背上八斤炒麥子干糧。常常聽到他向一般軍官問:“今天是否有仗打?沒有封鎖線嗎?”他看見因病落后的人,一定停住腳步用湖南的口音說:“同志!努力跟上呀!快到宿營地了。”戰士們聽到他老人家慈愛的聲音,莫不興奮起來。

(資料來源:《張宗遜回憶錄》、楊定華著《雪山草地行軍記》、《紅軍女英雄傳》)

外國政要眼中的長征

●蘇聯領導人斯大林說:

“中國共產黨與國民黨蔣介石斗爭了十幾年,經過長征到達了陝北根據地,這是可喜的歷史事件。”

●英國元帥蒙哥馬利說:

長征“是本世紀最偉大的軍事史詩,是一次體現出堅忍不拔精神的驚人業績”。

●朝鮮領導人金日成說:

“中國共產主義者根據毛澤東的戰略思想,沖破蔣介石的包圍,在北上抗日的旗幟下開始了兩萬五千裡的長征。……中國共產主義者北上抗日的滾滾洪流,在中國大陸蓬勃開展的抗日救國運動,也為包括東滿在內的滿洲地區朝中兩國共產主義者的革命斗爭創造了有利的條件。”

●曾任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著名學者布熱津斯基認為:

“對嶄露頭角的新中國而言,長征的意義絕不只是一部無可匹敵的英雄主義的史詩,它的意義要深刻得多。它是國家統一精神的提示,也是克服落后東西的必要因素。”(姜文)

上一頁
(責編:常雪梅、謝磊)
相關專題
· 專題資料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