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解放軍勛章、獎章史話:土地革命戰爭時期的勛章獎章【2】

姜廷玉

2017年06月14日11:17    來源:央廣軍事

寧都起義領導人董振堂、趙博生榮獲紅旗勛章

1931年春,國民黨第26路軍被蔣介石調至江西參加對中央蘇區的第二次“圍剿”。“九一八”事變后,日本關東軍一步步侵佔了我國的東北三省。國民黨第26路軍官兵絕大多數是北方人。他們感到了深重的民族危機,一致要求停止與紅軍作戰,返回北方去抗擊日寇,但遭到蔣介石的拒絕,並派重兵堵住第26路軍北上的道路,引起第26路軍官兵的強烈不滿。

在此情況下,中國共產黨在第26路軍秘密工作的特別支部因勢利導,加緊進行兵運活動,先后發展了參謀長趙博生等近20名黨員,並爭取了該部第25師第73旅旅長董振堂、第74旅旅長季振同等轉向革命。董振堂、季振同與趙博生一樣,雖是國民黨軍隊的高級軍官,但有著熱愛祖國、不戀高官厚祿的一腔熱血,他們看到“九一八”事變后大片國土淪喪,對蔣介石的不抵抗政策不滿。11月底,中共第26路軍特別支部在南昌的接頭關系被國民黨破壞,部分電文被查抄。蔣介石立即向26路軍發來“十萬火急”的電報,嚴令查拿緝捕軍中共產黨員。這份電報落在當時主持軍務的趙博生手裡。趙博生與中共特別支部成員緊急商討應急辦法,一面發出“遵令即辦”的電報敷衍蔣介石﹔一面派人到中央蘇區向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報告准備發動起義有關事宜。中革軍委批准了起義計劃,並派王稼祥、劉伯堅、左權到寧都城東南的固厚圩就近聯絡指導﹔同時部署部隊策應起義。

12月14日,趙博生、董振堂、季振同等按計劃指派部隊控制電台、指揮機構等要害部門和通往蘇區的交通要道,加強城內城郊的警戒。當晚,趙博生召集團長以上軍官在總指揮部開會,說明形勢和第26路軍的處境及出路后,宣布起義加入紅軍。全軍1.7萬余人攜帶武器2萬余件參加起義。

15日,趙博生、董振堂等帶領起義部隊開赴中央蘇區,受到中革軍委代表和蘇區軍民的熱情接待。16日,劉伯堅代表中革軍委授予起義部隊以中國工農紅軍第5軍團的番號,任命季振同為軍團總指揮,董振堂為副總指揮,趙博生為參謀長,部隊分別編為第13、第14、第15軍。寧都起義,打擊了蔣介石“攘外必先安內”的政策,增強了紅軍力量,對鞏固和發展中央蘇區起了重要作用。

為表彰寧都起義的領導者董振堂、趙博生,中革軍委根據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的決定,於1932年12月4日發布通令:“給予領導寧暴的董振堂、趙博生兩同志以全蘇大會所制定最榮譽的紅旗章”,同時,“給領導寧暴的各干部以革命書籍多種,給參加寧暴的紅五軍團全體戰士以其他的慰勉與獎勵。”通令指出:“寧都暴動是中國蘇維埃革命中一個最偉大的士兵暴動。它表示了在反對帝國主義與土地革命的民族革命戰爭中,廣大士兵的走向革命﹔表示了中國地主資產階級的武裝力量在日前革命日益發展情勢下的更加崩潰與瓦解。同時,增加了一批強大的武裝力量到革命方面來,成為紅五軍團,這是革命歷史上的一個偉大的光榮的一頁。”“通令”號召紅軍各部隊將“寧暴”的偉大革命意義聯系到目前政治形勢與我們的任務,做廣大鼓動宣傳,興奮起我紅色戰士為擁護蘇維埃政權而戰斗,為消滅白軍與瓦解白軍士兵而戰斗的勇氣,粉碎敵人的大舉進攻,以實現江西首先勝利。

董振堂

趙博生

上一頁下一頁
(責編:趙晶、謝磊)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