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6月27日10:48 來源:江西日報
第一批“娘子軍”
記者 宋 茜 楊 靜
一提及八一南昌起義,人們自然而然會想起參加起義的鐵血男兒。其實,當時起義軍中不但有男兵,還活躍著一支30人的女兵隊伍。
這些女兵大部分是武漢中央軍事政治學校學員(黃埔軍校第六期學員),少數是廖仲愷夫人何香凝創辦的婦女訓練班的學員。汪精衛叛變之后,女學員紛紛離開學校,跟隨葉挺、賀龍的部隊來到南昌,並參加了隨后的起義。這些女學員,算得上是人民軍隊的第一批女兵。
起義軍南下時,3人被分配到參謀團,其余27人分別被分配到葉挺的第十一軍、賀龍的第二十軍和朱德的第九軍從事宣傳或救護工作。
在行軍戰斗中,女兵們表現得頗為英勇,部隊首長對她們都刮目相看。周恩來曾表揚女兵:“女將們,你們這一路表現得很不錯,又勇敢又有毅力。等我們打到廣東站住腳以后,派你們到蘇聯去深造,專攻軍事。”
女兵中,王鳴皋、楊慶蘭、譚勤先、陳覺吾4人,因身體強壯、表現英勇被稱為女兵“四大金剛”。其中,17歲的楊慶蘭還救了陳賡一命。
原來,因為會昌戰斗激烈,彈藥缺乏,傷亡很大,原本負責宣傳的楊慶蘭被臨時分配到前線當救護兵。
在經過戰場上的一個水田時,楊慶蘭隱約看見長滿茅草的田溝裡躺著一個人,她走過去一看,一個身著背心、穿著短褲的人躺在草叢裡昏迷不醒,左腿兩處中彈,膝蓋骨、腳腕骨被打折,如注的鮮血把田溝裡的水染紅了。
楊慶蘭來不及細想,一把背起這名重傷員,急忙往山下走去。汗水浸濕了楊慶蘭的衣衫,可她咬緊牙關,竭盡全力,最終將重傷員送到了醫護所。后來,大家才知道,這位重傷病員竟是起義軍第二十軍三師六團二營營長陳賡。
多年后,陳賡和楊慶蘭再見面時,總要提起當年楊慶蘭的救命之恩,他們之間也一直保持著深厚的革命友誼。而當年為八一南昌起義作出貢獻的女兵,也大多被黨組織動員轉入到地方,繼續為革命事業拋頭顱洒熱血。
信仰的星光
記者 宋 茜 楊 靜
疾風知勁草,烈火見真金。在革命處在最低潮、中國的天空最黑暗的時候,卻有理想信念堅定者,置生死於度外,毅然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其中,賀龍就是典型的代表。
會昌戰役后,起義軍撤出會昌折回瑞金進行休整,賀龍的入黨問題被提上了日程。
八一南昌起義時,賀龍雖然擔任了起義軍總指揮,但當時的他,還不是中共黨員。
早在1926年8月,賀龍就向周逸群明確提出了加入中國共產黨的要求,在起義后的南下途中,賀龍在第8次向黨組織遞交入黨申請書后,終於在瑞金被批准入黨。
周恩來表示,經過起義的實踐和會昌這場惡戰的檢驗,証明了賀龍對共產黨和革命事業的忠誠,應該吸收他加入。當時在革命委員會中任委員長的譚平山,也力主吸收賀龍入黨。
經以周恩來為首的中共前委討論通過,以周逸群、譚平山兩位為介紹人,在當時的瑞金縣城河邊的一所小學校裡正式舉行了賀龍的入黨儀式,周恩來、李立三、惲代英、張國燾等負責人都出席。汽燈將教室照得通亮,面對著寫有“CP”字樣的鮮紅的黨旗,賀龍鄭重宣誓:“信仰共產主義,執行決議,服從紀律,努力做一個忠實黨員!”
值得后人感嘆的是,當時主持儀式的是最老的中國共產黨黨員、身為中央代表的張國燾。儀式上,周恩來、惲代英都以親切的口吻對賀龍入黨表示祝賀,而自視甚高的“張特立同志”卻以教訓的口氣,口口聲聲提醒賀龍要服從黨紀。
10年后,在延安會議上,當大家聲討批判張國燾的錯誤時,賀龍重提往事,譴責這個老共產黨員變成了軍閥、土匪,與10年前的情景形成了鮮明的對照。
歷史証明,恰恰是賀龍始終踐行了自己的誓言,在極端困難的條件下跟著共產黨革命到底,取得了勝利。
推薦閱讀
上一頁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