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南昌起義的策劃

崔若林 何仁美

2017年07月27日14:20    來源:人民政協報

原標題:南昌起義的策劃

油畫《南昌起義》

油畫《南昌起義》

1927年8月1日的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從此開始了中國共產黨獨立地領導軍隊進行武裝斗爭的新時期,是中共黨史上具有重大意義的歷史事件。而九江地區被譽為“發動南昌起義的前沿基地”,在南昌起義史上佔有不可或缺的地位。

革命力量集中九江

1927年4月,蔣介石發動四一二政變后,汪精衛把持的武漢政府反共面目也逐漸由秘密轉向公開。6月底,武漢國民黨中央和國民政府開始實施“東征討蔣”的計劃,准備把張發奎統領的第四集團軍第二方面軍作為“東征討蔣”的中路前鋒開往九江集結,再由九江、湖口向安慶進發。第二方面軍共3個軍,除了第二十軍(軍長賀龍)外,還有第四軍第二十五師兩個團、第十一軍第二十四師(師長葉挺)等由共產黨直接控制。

為了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屠殺政策,挽救中國革命,7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召開擴大會議,討論了“集合我們的武力,依張回粵徐圖發展”的問題。12日,中共中央進行改組,由周恩來、李立三、張太雷等組成臨時中央委員會。改組后的中共中央發表對政局的宣言,譴責武漢國民黨中央和國民政府的反動罪行,宣布撤回參加國民政府的共產黨員﹔表示了“必定能夠引導民眾經過革命的一切艱苦時期,去達到最后勝利”的決心。

15日,汪精衛公開叛變革命,同時煽動張發奎“清黨”。15日晚,中共中央在武昌召開緊急會議。會上,中央軍事部長周恩來作了撤退的部署:准備第一步撤到江西南昌,要武漢國民黨中央常委兼秘書長、中共湖北省委委員吳玉章,武漢國民黨中央政治委員會委員、國民革命軍第六軍黨代表林伯渠立即趕赴九江,成立一個“國民黨中央辦事處”,以接應中共同志和國民黨左派人士到南昌去。江西早期共產黨員、國民黨江西省黨部執委鄧鶴鳴同時被派往九江,協助吳、林工作。

7月16日,吳玉章、林伯渠、鄧鶴鳴乘船抵達九江,同船的還有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共產國際主席團委員、國民黨中央常委、國民黨中央中共黨團書記譚平山。在中共九江市委和國民黨九江市黨部的安排下,吳玉章、林伯渠在當時的九江“審判廳”建立了“國民黨中央辦事處”。到7月29日,“國民黨中央辦事處”在九江存在10余天時間,吳玉章、林伯渠先后接待了中共領導人和國民黨左派人士宋慶齡等人。

7月11日,葉挺的二十四師、賀龍的第二十軍等部隊已陸續向九江進發。中共領導人和葉挺、賀龍部隊的陸續到來,給了九江民眾很大的鼓舞。為了配合中共中央“集合我們的武力,依張回粵徐圖發展”戰略,中共九江市委加緊了宣傳工作,市委書記袁玉冰等為《國民新聞》寫文章,揭露汪精衛徹底背叛孫中山制定的國共合作政策和反帝反封建綱領的假左派、真右派的面目以及“東征討蔣”的用心。共產黨員、第二方面軍總指揮部秘書長高語罕應約在《國民新聞》給汪精衛寫了一封公開信,揭穿他背叛革命的行徑。

下一頁
(責編:姜萍萍、謝磊)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