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曾記否,浦東那一支平原游擊隊

袁念琪

2017年08月17日11:16    來源:解放日報

“星光映著杭州灣,月色照著浦東平原,我們是雄壯的革命鐵流,英雄地行走在敵人的‘清鄉’線上。”唱歌的是新四軍浙東游擊縱隊淞滬支隊支隊長朱亞民,當年叫諸亞民,曾被日軍懸賞十萬軍票。我是在這位傳奇英雄蘇州的家中聽到他唱這首歌的,那年他65歲。

抗日戰爭時期,上海是日偽重兵把守的政治、經濟和軍事的中心。駐有華中派遣軍第13師團、偽暫編第2軍第13師、偽中央稅警總團和偽上海特別市武裝警察大隊﹔還有地方保安團等。當地群眾把日軍叫“鬼子”“東洋烏龜”,稱偽軍是“黃衣裳”“黃狗”或“漢奸隊伍”﹔喊黑衣警察“柏油桶”“黑殼虫”,叫土匪“野貓隊”。

在如此艱難危險的境況下,堅持抗戰的淞滬支隊被譽為“浦東人民的燈塔”。在抗日戰爭全面爆發80周年之際,應該讓更多人知道這一段悲壯而感人的故事。歷史,不容忘記!

東洋人要打籬笆牆了

1942年9月初的一個夜晚,天有點悶熱。杭州灣畔的浙江慈溪古窯浦,一艘方頭“沙飛”(小船)向對面的浦東駛去。

早在全面抗戰爆發的1937年,中共浦東工作委員會就建立了第一支抗日武裝——南匯縣保衛團第二中隊,還組建了南匯縣抗衛四中隊和奉賢縣人民自衛團。

1941年,抗戰進入艱難的相持階段。日偽在南方“清鄉”,汪精衛親任清鄉委員會委員長。“軍政並進,剿撫兼施”,7月1日起於蘇南,后推至浦東。先軍事清鄉,后政治、經濟、思想清鄉。中共浙東區黨委決定朱亞民率短小精干的便衣武裝,回浦東堅持內線反“清鄉”。這時,其他號稱“抗日”的各游擊隊早跑了。

朱亞民挑了11名隊員,其中3名黨員,全換短槍。雖說隻有3個本地人,但其他人都熟悉浦東。船到奉賢柘林東,下船在灘涂走了一長段,上岸急行幾十裡,天亮前到七倉墩,來到靠攏中共的鹽行鄉偽鄉長喬阿五家。他驚詫道:“東洋人到處砍竹子,就要在海邊打籬笆牆了。你們還是趕緊走吧,將來要走也走不了啦!”

“正因為要‘清鄉’,我們才趕回來的。”朱亞民告訴他。

接上第一個關系后,小分隊往東向南匯中心活動。一路宣傳反“清鄉”,安定群眾情緒,組織青年,建立聯絡點,整頓情報網﹔並根據上海地下黨經驗建立直接秘密關系。經過工作,群眾認為隊伍回來有靠山。也有見他們就幾個人,沒“長家伙”,有些擔心,甚至勸朱亞民離開浦東的。還有觀望者,不敢聯系。

一月后,浦東“清鄉區”四周筑起竹籬笆牆。鎮上建據點,沿海港口設檢問所,大村庄駐偽軍。隨后,日軍矛字3824、3825等主力、偽軍劉鐵成部和偽稅警隊5000多人,自南向北分區“清鄉”。多路出動、分進合擊,在指定區域內反復搜剿,用朱亞民的話:“好比車干河水拷浜頭,一條小魚也漏不掉”。同時,大批佩“清鄉委員會”藍底小銅牌的政工人員,下鄉查戶口,恢復保甲制﹔組織“鄉民自衛隊”,強迫群眾站崗,發現游擊隊鳴鑼報警。

朱亞民將隊伍分為三組,由許培元、張寶生各帶一組隱蔽在“清鄉”邊沿區,自己帶一組在祝家橋一帶活動,住的是偏僻小村宅、祠堂、漁民的蟹棚,甚至看墳的小棚,每天換個地方。吃飯群眾送,送一次吃一天,沒人送就挨餓。已是深秋,還是穿剛到浦東時的單衣。艱難環境和敵人引誘,使少數意志薄弱者叛變。朱亞民感到,隻有打個勝仗,才能滅敵威風、鼓舞士氣、打開局面。第一仗怎樣打?10月下旬,機會來了。喬鄉長與蘇家碼頭(今奉賢區塘外鄉墩外村)檢問所一偽軍結拜,那人吃鬼子虧要報仇。一天夜裡,全隊集合,從南匯長途奇襲。一路得到群眾幫助,站崗的等隊伍過了再敲鑼。穿過層層封鎖線,裡應外合沖進據點。擊斃3個鬼子,一個班偽軍全部繳槍,我無一傷亡,隻花20分鐘就第一次全殲一個據點。當附近敵人趕來,隊伍已在幾十裡外南匯周家弄休息了。

第二天,得到敵機動部隊又回南邊的情報。朱亞民抓住機會,在三灶接連打了兩仗,共打死3個鬼子和10多個偽軍。這些戰斗殲敵不多卻震動不小,畢竟發生在敵佔絕對優勢的“清鄉區”內。於是,三五個鬼子帶一個班偽軍的小據點全撤了,放哨的老百姓也收鑼回家,游擊隊能集中行動了。

鋤奸“扳蟹腳”

不甘心失敗的敵人,一面集中兵力繼續軍事搜剿,另一面利用漢奸偵察我方行蹤、捕殺與我有關系的群眾、威脅利誘替我工作的鄉保長,收買地痞流氓、白粉鬼建立情報網。一時間,我幾個情報站被毀,有的群眾被整得傾家蕩產。朱亞民決定,鋤奸“扳蟹腳”。

先向整頓保甲組織的漢奸開刀,使“清鄉”政工人員不敢單獨下鄉。但仍有本地鐵杆漢奸作對,特別是鶴沙鎮(今浦東新區下沙鎮)的,依仗那是鬼子駐守的據點。1943年正月,趁鎮上敵人向公路東掃蕩,隻留少數偽軍。冒著漫天大雪,朱亞民經兩天長途奔襲,於初五深夜進鎮。不到半小時,把偽鎮長、清鄉主任和情報隊長等13個漢奸頭目一鍋端。接著,他們化裝混進駐重兵的大據點大團鎮,除掉作惡多端的偽大團維持會會長韓鴻生。

鋤奸震動浦東。偽鎮鄉長紛紛打招呼表白,願意送情報送子彈,協征抗日捐稅。鬼子在會上無奈地說:“你們區長以上的人,八分相信東洋先生,二分相信游擊隊。區長以下的人,七分相信游擊隊,三分相信東洋先生。鄉長嘛,一半對一半,保長以下統統靠不住!”

朱亞民決定打浦東大據點新場。新場街上設木柵門,警戒嚴密﹔西頭住日軍,東頭住偽保安四團一個中隊。通過新場保長張祖德找偽司務長沈墨予,搞來發餉那晚口令。4月一個深夜,他們摸掉哨兵,沖進偽軍營房,100多偽軍夢中繳槍,隻逃出幾個在樓上賭錢的。繳獲機槍1挺、步槍幾十支,為反“清鄉”以來俘敵最多一仗。相隔幾百米的日軍不敢出來增援,他們哪會想到襲擊這樣據點的是二三十人的小游擊隊。隨后襲擊錢家橋據點,打死十幾個鬼子,繳了剛發下來的96式輕機槍。旋即伏擊廟涇港,全殲鬼子一個小隊。

接二連三的勝利,逼敵又撤了三灶、青村港和錢家橋等中等據點。朱亞民趁機積極開展偽軍策反,促使駐泰日橋偽保安五中隊的區隊長擊斃中隊長張潮毅等親信4人、打死8名鬼子﹔率五中隊近百人攜輕機槍2挺、長短槍80多支及全部彈藥反正,使日軍不再信任偽軍劉鐵城部,將其調離浦東。

春去夏來,田裡起了青紗帳。鬼子一年“清鄉”無果。因其主力不能長期待於一地,部分日軍調出浦東,留下的輕易不敢下鄉。這時,我軍隊伍已從12人的短槍隊發展為擁有3挺機槍的幾百人長槍隊,番號改為“新四軍浙東游擊縱隊浦東支隊”。

下一頁
(責編:常雪梅、趙晶)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