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受降纪念馆文物:我们的胜利 历史的见证 新华社长沙9月3日电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记者来到位于湖南省怀化市芷江侗族自治县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受降纪念馆,感受和平的来之不易。这里收藏着数千件抗战和受降文物,它们不仅记录了先烈为国为民浴血奋战的光荣历史,更见证了中华民族近代史上抵御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光辉一页。 …【详细】
辩证看待干部理论学习和工作经验的关系 1942年3月24日,《解放日报》刊登了陈云的署名社论《到什么地方学习》。在这篇文章中,陈云结合当时延安正在开展的整风运动,针对党员干部学习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辩证地分析了理论学习与工作经验的关系,在回答到什么地方学习的过程中,从更深层的立意上,反映了对干部学习教育问题的深切思考。 问题的…【详细】
《论持久战》的新时代回响与史鉴价值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场战争“是正义和邪恶、光明和黑暗、进步和反动的大决战”。这场战争彻底打败了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者,洗刷了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来侵略屡战屡败的民族耻辱,捍卫了中华民族五千多年发展的文明成果和人类和平事业,确立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详细】
抗日烽火熔铸的晋察冀文艺 1945年《晋察冀日报》刊发火星创作的《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1950年毛泽东将其改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照片由王律提供 罗工柳创作的木刻版画《马本斋之母》 照片由王律提供 活跃在晋察冀边区的华北联大文工团团员合影,内有艾青(后排左1)、贾克(后排左2)、周…【详细】
《陈伯钧日记》折射的党性光辉 陈伯钧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和长征,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陈伯钧日记》记载了他1933年至1937年的亲身经历和所思所想,聂荣臻曾说“这是一位红军老战士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和艰难险阻的征途中留下的珍贵资料”。日记彰显着陈伯钧的党性光辉,读来既感人肺腑又催人奋进。…【详细】
缅怀三军英烈 传承一江山精神 在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枫山北麓的解放一江山岛烈士陵园内,坐落着一座烈士纪念碑。穿过长长的烈士墓道,拾级而上,到达山上的烈士墓群,在四百余座汉白玉烈士墓碑环绕下,一座六角飞檐的传统式六柱碑亭出现在眼前,碑亭里安放的,正是解放一江山烈士纪念碑。 纪念碑分碑身、台基两部分。青色花岗岩碑身正面的六…【详细】
切实提高党员干部学习马列主义的水平 1941年4月7日,张闻天在《共产党人》杂志第14期发表了《提高干部的学习质量》一文,针对当时党内在学习马列主义过程中存在的错误现象,提出提高干部学习马列主义的质量是干部学习的一个中心任务,并指出要完成这一任务需要解决三个方面的具体问题。这对于纠正当时党员干部在学习马列主义过程中存在的不良倾向发…【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