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党史频道

毛泽东的政治口号的独特魅力 为何深入人心?

○许起科 慈龙翔(安徽)
2012年11月26日08:13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党史纵览》授权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独家发布,请勿转载

 

毛泽东政治口号的艺术魅力

毛泽东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和理论家。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中,他十分注重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作为毛泽东思想的一部分,毛泽东的政治口号独具魅力,涉及政治、军事、文化等诸多领域,唤起了广大人民群众对党领导的革命、建设等各项事业的积极参与和热情支持,曾经达到全党、全国人民共识的高峰,极大地开发了党的政治资源,推动党的事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即使在今天,回顾毛泽东的这些打动人心的政治口号,仍能感受到其动员激励、凝聚人心、整合力量的魅力,仍能体会到立足中国国情,体现中国特色的“毛泽东思想”所取得的巨大成功。

充分体现人民的利益诉求

马克思说:“人们为之奋斗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他又说,“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一定会使自己出丑。就是说,提出政治主张并宣传解释时,一定要能和普通百姓的具体利益相结合,政治目标要与老百姓的利益相联系。联系得好就成功;联系得不好就失败。毛泽东的政治口号便充分体现了人民的利益诉求。

1927年九十月间,经过三湾改编,毛泽东带领部队走上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从1928年3月开始,正式开展了“打土豪,分田地”的革命斗争,起草了《井冈山土地法》。正是因为把土地革命贯穿于井冈山斗争的全部,所以才有了根据地的蓬勃发展。它的经验在于,武装斗争是根本,土地革命即农民的利益是目标,农民得到了自己的利益就会跟着共产党走,跟着红军走。在那个时候,让农民能分到自己的田地,就是农民利益最现实的体现,“打土豪、分田地”这一口号便很好地反映了这一点,因而深入人心。

1950年6月27日,美国出兵侵略朝鲜,并派第七舰队开进台湾海峡。面对美军对中国东北近邻的入侵和对新中国安全的威胁,中共中央作出出兵朝鲜的重大战略决策。毛泽东提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这八个字将国际义务、爱国精神和“保家”的具体利益都概括进来。对新中国刚成立正在建设幸福家园的群众来说很好理解,很有感召力。

1964年5月之后,由于苏、美加紧了对中国的军事威胁,中共中央作出决定,对我国国民经济作一次重大的区域性布局调整,毛泽东提出了“备战,备荒,为人民”;再次把党的决策与保障人民的利益紧密联系起来。

榜样引导,强调党性与修养

毛泽东的政治口号魅力体现在他根据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形势和任务要求,提出鲜明口号,用以唤起民众,引领党心、民心。1939年12月21日,毛泽东在《纪念白求恩》一文中写道:“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诚。”“每一个共产党员,一定要学习白求恩同志的这种真正共产主义者的精神。”做一个“高尚的人”、“纯粹的人”、“有道德的人”、“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有益于人民的人”。从此,“毫不利己,专门利人”成为中国共产党人努力加强自身党性和道德修养的典型口号。

1944年9月5日,八路军战士张思德在陕北山中烧炭,因炭窑崩塌而牺牲。毛泽东在其追悼会上的讲话中说:“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为人民服务”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后来成为中国共产党立党宗旨的高度概括语言。时至今日,仍被各级党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作为座右铭。

1962年8月15日,雷锋因公殉职。1963年初,他的优秀事迹被公开报道。3月5日,《人民日报》发表了毛泽东的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号召全国人民学习雷锋的共产主义精神品质。从此,学习雷锋的活动在全国展开,而且不管政治形势如何变化,雷锋精神都经久长存。“向雷锋同志学习”逐渐成为树立社会主义新风尚的动员口号。

(责编:孙琳、王新玲)


相关专题
· 期刊选粹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