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党史频道

陈云倡导在决策工作中要倾听不同意见和反对意见

○樊宪雷
2012年11月27日15:31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如果没有“反对派”,怎么办呢?陈云认为,那就“假定一个‘反对派’”。假定一个“反对派”,就是在作决策的时候,要换换角度,从多个角度来考虑考虑,多“找找茬”、“抬抬杠”。陈云还是举毛泽东的例子说:在阐述新民主主义思想时,“毛主席自己就假定过许多反对的意见,别人不推翻,自己来推翻,推翻了再来”。这样,才能全面客观地认识事物。1987年7月,陈云再次强调这一点:“要善于听取不同意见。对于一件事,我有了一个意见之后,可以先放一放,再考虑考虑,听听有没有不同意见。如果有不同意见,就要认真听取,展开讨论,吸收正确的,驳倒错误的,使自己的意见更加完整。驳倒错误意见的过程,也是使自己的意见更加完整的过程。如果没有不同意见,自己也要假设一个对立面,让大家来批驳。”他还说:“有钱难买反对自己意见的人。有了反对意见,可以引起自己思考问题。常常是,有不同意见的人,他不讲出来。能够听到不同声音,决不是坏事。”

这些真理性认识,是陈云熟谙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结果,也是他长期实践经验的结晶。在实际工作中,陈云是长于决策的能手。以新中国成立后经济方面的工作来说,平抑物价、统一财经、统购统销、经济调整、宝钢上马,这些与陈云相关的重大决策,对于扭转当时的困难局面,有效地推进经济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而在这些重要决策中,都是注意倾听不同意见和反面意见的。比如上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在调整国民经济,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解决粮食问题的工作中,化肥起着重要作用。陈云曾设想把发展化肥工业的重点,放在建设一批年产八百吨和年产二千吨合成氨的小型氮肥厂上。但是,经过一年多实践的检验,小型氮肥厂在技术上没有过关,证明这种设想缺乏充分根据。而与中小型氮肥厂相比,已建成的年产二万五千吨或五万吨合成氨的大型氮肥厂,不论建设和生产,在技术上都是成熟的。是继续在小型氮肥厂上下力气,还是大力发展大型氮肥厂?必须作出决策。为了全面、准确地了解情况,使决策更科学、合理,1961年3月4日至8日,陈云连续四次听取化工部有关负责人的情况汇报。他特意强调“一万吨合成氨辩论会,要找一些反对派参加,包括化工部以外的反对派,听听反面意见。不听反面意见,一边倒一定要失败的。现在有些同志有话不敢讲,应当诱导他们大胆地讲。一百句话中,只要有几句话好的,都可以吸收”。正是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听取了各方面意见特别是反面的意见,对如何发展化肥工业才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最终正确地作出了发展大型氮肥厂的决策,使我国化肥工业走上了快速发展的道路。

在作决策时要重视不同意见、反对意见,要有一个“反对派”,并不是说要故意制造矛盾,造成决策意见的分裂或对立,更不是要搞西方政治制度中那种“反对党”,因某些人或某些集团的利益为了反对而反对。陈云所说的这种“反对派”,是指决策工作中,要展开不同意见、对立意见的争论和比较,是对唯物辩证法的运用形式。多数情况下,持不同意见、反对意见的人,在党和人民事业的基本立场、观点上并不是对立的,而是一致的。只是由于看问题的角度,认识事物的深浅等等不同而形成了不同意见以至反对意见。大家的目的都是为了把决策搞正确,把工作做得更好。正因为如此,所以陈云反复强调:“作为一个领导干部,经常注意同别人交换意见,尤其是多倾听反面的意见,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作者樊宪雷,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辑

(责编:孙琳、王新玲)


相关专题
· 期刊选粹
· 陈云纪念馆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