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党史频道

抗美援朝与我军炮兵建设

2012年12月13日10:20   来源:人民政协报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在部队规模迅速发展的同时,炮兵武器装备也有了质的飞跃,这也要归功于陈锡联。

抗美援朝初期,我军炮兵武器装备的计划和调配工作,由军委炮兵军械部负责,开始由苏进兼部长。1951年秋冬,中央军委决定将总后勤部军械部与炮兵军械部合并,改为军委军械部,由陈锡联兼任部长,负责全军各军兵种通用火炮、枪械、弹药等的计划、调配和管理工作。这样一来,军委炮兵的职责更广泛,任务更复杂,工作更艰巨了。“使我深感欣慰的是,军委军械部的全体同志,无论来自哪个单位,都能团结一致,相互支持,为尽快改善和保障全军械弹,支援朝鲜战争和国防前线而辛勤工作。”在陈锡联统筹下,从1950年到1953年7月,陆续订购接收了苏式火炮数千门,以及相应的运输、牵引工具和观察、通信等配套装备。这些火炮中,有相当部分是大口径远射程的加农榴弹炮,还有压制集团目标的火箭炮和对付空中目标的高射炮。所有火炮的战术技术性能和配套程度,较之旧杂式火炮都有很大提高。我军按照先满足在朝作战部队,后解决国防前线和准备入朝参战部队的原则,有步骤地装备了82个炮兵团又177个炮兵营。同时,将堪用的旧杂式火炮进行维修,按炮种、性能进行调整。通过这些措施,使预备炮兵的火炮总数翻了一番,其中仅苏式火炮就达70%以上,摩托化炮兵团增加了8倍。这样,通过短短一两年的努力,使炮兵的武器装备基本上实现了由多国杂式装备向主要使用苏式装备、以骡马炮兵为主向摩托炮兵为主的转变,我军炮兵基本形成了一支既可与其他军兵种协同作战,又可单独执行火力任务的战斗兵种。

随着炮兵部队源源不断地投入战场,装备上敌优我劣的差距逐渐缩小,战场面貌大为改观。在1952年“秋季反击作战”中,志愿军步兵攻击敌1个连的阵地时,通常能得到8至10个炮兵连的火力支援。在举世闻名的上甘岭防御战役中,志愿军炮兵以强大的火力,支援、掩护步兵作战,打退敌数百次冲击,毁伤敌机数百架、火炮百余门,以及坦克、车辆等大量技术兵器,毙伤敌2.5万余人,其中被志愿军炮火毙伤者达一半以上。当年12月,毛泽东特别指出:“今年秋季作战,我取得如此胜利,除由于官兵勇敢、工事坚固、指挥得当、供应不缺外,炮火的猛烈和射击的准确实为致胜的要素。”

1953年7月,志愿军发动金城反击战役,志愿军集中了上千门火炮,半小时内即将敌苦心经营的坚固工事大部摧毁。在争夺一个高地时,我军打退敌73次反冲击,其中敌人被我炮火直接击溃的有56次。(卢品张)

(责编:杨丽娜(实习)、程宏毅)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