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铮卿
《红广角》授权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独家发布,请勿转载。
梁铮卿(1918—1951),男,广东梅县白土乡(今梅州市梅江区三角镇)人。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6年9月,就读梅州中学高中部。根据党组织的决定, 1939年9月转学到东山中学就读高二,任中共东山中学第一支部书记;1940年夏撤离梅县离开东中,转移到江西赣州继续求学。1941年10月考入广西大学畜牧兽医学系,1945年7月毕业留校任助教。1947 年“六·二”大游行后发生七月事件,其接到党组织的通知撤离西大,到台湾从事地下工作。先后在台中农林总场、台湾省农林处畜疫血清制造所任技术员、技正等职,为中共台湾省工作委员会台中市委直属支部书记。1950年初,中共台湾省工委遭到严重破坏,工委主要领导人被捕。3月29日,台中市警察局又在台中市破获了所谓“匪华东局潜台组织梁铮卿等叛乱案”,梁铮卿被捕。不久,他被作为重要政治犯,从台中押解到台北监狱。1951 年1月24日,在台北市郊的乱葬岗刑场被秘密杀害后,葬于六张犁公墓。
一、少年时期发奋读书
梁铮卿,1918年6月11日生于广东梅县白土乡一个重视文化、热爱劳动的传统客家家庭。
梁铮卿幼年时全家以父母做厨为生,在印尼的伯父常会寄钱物接济。辛劳的父母因深知无文化之苦,家中经济虽不宽裕,但他们仍省吃俭用,尽力供孩子们读书。虽然每个孩子都很勤奋用功,但因为经济原因,大哥梁育卿、三哥梁卓卿、姐姐梁定英不得不辍学,客走他乡, 到印尼谋生,赚钱贴补家用,供弟弟们读书。即使如此,母亲李冲兰在三十年代初还是把梁育卿的女儿梁福云送给白土乡邓屋一户人家抚养,
把二哥梁焕卿的女儿梁腾玉送给白土乡泮坑村桃树下体仁居熊献深的儿媳钟闲云抚养,以减轻家庭负担供儿子们读书。四十年代中期家中经济条件稍好后又将两人接回抚养。逢交学费的困难时期还得到梁氏族人的支持。
在家乡读书的三兄弟均深知家庭的不易,发奋读书。梁焕卿(梁冠军)早年毕业于上海同济大学,是长江水利委员会高级工程师,曾任建设武汉长江大桥的副总指挥、总工程师。五弟梁欣卿在东山中学读高中时因病早逝。梁铮卿幼年在白土堡的桂林学校读高小,1933年至1936年在梅州中学读初中。他学习勤奋,吃苦耐劳,每天挑灯夜读之后,清晨3、4点钟还要起床帮父母做厨。饱尝生活苦涩与艰辛的少年铮卿养成积极向上,发奋读书,尊老敬贤的好品格。
二、青年时代 追求真理
1936年9月,梁铮卿以优异成绩考入梅州中学高中部就读。此时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关头,目睹社会的黑暗,民族的危亡,阶级仇、民族恨,怒火在梁铮卿的心中燃烧。他怀着一颗赤子之心,积极投入抗日救亡的滚滚洪流,参加爱国学生运动,救亡图存。1937年1月,李碧山代表潮汕党组织来梅县重建地下党组织和抗日义勇军。在他的带领下形成了共产党组织对梅县抗日救亡运动坚强有力的领导,推动了梅县抗日救亡运动发展。1937年10月,在中共梅县工委的领导
下,梅县的东山中学、梅州中学、县立中学、学艺中学等学校成立了全县中等学校学生抗敌同志会(简称“学抗会”)。梁铮卿积极参加学抗会,投身到剧社、歌咏队、读书会、演讲会、辩论会等抗日救亡活动中。在共产党员梁集祥、廖伟的影响下,他阅读了不少革命理论书籍如《大众哲学》、《革命三民主义》、《中国革命运动史》等,逐步认识、了解中国共产党,接受马克思主义教育。他坚信只有中国共产党才是中华民族的希望,并决心做一个无产阶级革命者,毅然投身革命。1937年底,由梁集祥、廖伟介绍,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走上光辉的革命历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