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党史频道

聂凤智将军早年的三句话

2012年12月20日14:12   来源:人民政协报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图:抗战时期,聂凤智(左三)和战友们在一起。

名将,顾名思义,首先要是知名度很高的将领;一代名将,顾名思义,自然是在同时代将领中出类拔萃、卓尔不群之人。难得的是,聂凤智就是这样一位知名度很高,又在同时代人民军队将领中出类拔萃、卓尔不群之人:他领导过的部队,涌现出了许许多多闻名全国的英雄集体和个人——“济南第一团”、“十人桥”、“渡江第一船”……他指挥的许多战役,被拍成了电影,几乎家喻户晓,如《侦察兵》、《渡江侦察记》、《战上海》、《长空比翼》等。

“拜过黄埔军校的神”

聂凤智,乳名麒麟,曾用名聂敏,1913年9月出生于湖北礼山县(今大悟县)禹王城,少时读过几年私塾。1927年11月,不满14岁的聂凤智就手举红缨枪,跟着农民队伍庆祝黄麻起义胜利。1929年1月,王树声领导红十一军第三十一师在黄麻“扩红”,聂凤智踊跃报名参加了红军。

1930年4月,鄂豫皖边区红军统一整编为红一军,正副军长分别是许继慎、徐向前(同为黄埔一期毕业)。原红十一军第三十一师改编为红一军第一师(师长徐向前兼),聂凤智所在的连队被编入红一师的一团(团长王树声),他成了七连的勤务员。

许继慎(曾经在叶挺独立团当过营长)、徐向前带兵有道,治军有方,指出练兵主旨有五:一练胆量,二练技术,三练战术,四练行军,五练作风。他们认为,作风就是战斗力,要求干部战士必须奋勇当先,英勇顽强,敢于手榴弹开花、刺刀见红,要能“硬着头皮顶住”、“坚持最后五分钟”,在他们的严格要求和培养下,鄂豫皖红军部队形成了“狠、硬、快、猛、活”的战斗作风。在开创鄂豫皖斗争新局面的“黄埔双杰”徐向前、许继慎言传身教下,聂凤智日益向“狠、硬、快、猛、活”迈进,成为黄埔军校的“再传弟子”,他自己幽默地说过:“我没有进过黄埔军校的门,但我拜过黄埔军校的神(指许继慎、徐向前)。”

(责编:杨丽娜(实习)、王新玲)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