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此推算,参加北伐战争的甘肃籍战士当在12万人以上,其中有多少人在当时和后来牺牲,不得而知,但有一支部队的情况可作参考。参加宁都起义的二十六路军是从甘肃出去的,起义共17000余人,后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团。众所周知,这支英雄部队在保卫中央苏区、担任长征后卫、血战高台等战斗中牺牲殆尽,幸存下来的甘肃籍将士,有7名成长为共和国的开国将军(徐国珍、张明远、鲁瑞林、李化民、黄德魁、侯世奎、靳虎)。
仅上述不完整资料,足以证明甘肃人民对北伐战争贡献卓著,牺牲巨大。甘肃有资格享誉“北伐战争革命根据地”的称号。
甘肃革命根据地的领导核心是中国共产党。
甘肃革命根据地的巩固与发展,与中共甘肃各级组织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1925年夏,应冯玉祥的要求,中共北方区委派出一批共产党员到国民军中担任政治宣传员。同年10月,国民军第二师进入甘肃,宣侠父、钱崝泉、贾宗周等一批共产党员随军抵甘,当年底,即建立中共甘肃特支。自此,中共甘肃的各级组织就成为领导甘肃大革命运动的坚强核心。
张兆钾、孔繁锦等部进攻兰州时,部分地方豪绅策划召开平番(永登)会议,企图以调解为名,釜底抽薪。刘郁芬起初赞成,宣侠父立即警告说:“如果真要上了他们的圈套,我们就都成为釜中的游鱼了。”于是,刘郁芬放出狠话,说要逮捕这批豪绅。会议的主谋者闻风逃窜,粉碎了即将发生的阴谋。
冯玉祥回国后,中共中央相继从莫斯科、黄埔军校及中共北方区委选派刘伯坚、邓小平、刘志丹等200多名共产党员,到国民军中从事政治工作,协助训练干部,整顿队伍,使这支军队的战斗力很快得到恢复和提高。
冯玉祥宣布就任国民联军总司令誓师北伐时,刘伯坚被委为政治部副部长。“至于政治部,则有刘伯坚主其事”。刘伯坚经过甘肃时,先后建立中共宁夏特支、平凉特支等组织。
1927年3月,中共陕甘区委又派胡廷珍、王孝锡、保至善、马凌山等共产党员到甘肃,建立了中共兰州特支、导河特支。上述组织的相继建立,为推动甘肃的北伐战争和大革命运动,提供了可靠的政治保障。
早在1924年国共统一战线建立后,中共中央就决定:“共产党员在国民党有组织的地方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在国民党无组织的地方帮助其建立组织。”为加强对甘肃大革命的领导,中共甘肃各级组织首先把帮助建立甘肃国民党组织、发展国民党党务作为一项重要任务。从1926年春开始,宣侠父、钱崝泉等主持开办国民党党务训练班,培养党务干部,在兰州中等以上学校发展党员,正式成立甘肃省、兰州市国民党党部,逐步建立各县县党部,使之成为推动民众革命的公开组织。对此,连国民党方面都不得不承认。朱绍良在1934年10月的《甘肃省党务整理委员会工作报告》中如是说:“当时工作之推进,延、宣、钱三人实与有力焉。”
国民党甘肃各级组织建立后,有条件的地方,共产党员都担任主要领导,成为其中的核心力量。1927年2月,改组后的兰州市党部,9名委员有7名是共产党员。4月,改组后的甘肃省党部主要职务均由共产党员担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