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叶同志出身于泥瓦匠,善于钻研,依据我军火力弱和防御战多的实际,格外重视工事地道的构筑。特别是他担任冀中二十二团团长后,亲自指挥干部战士在无极县大陈村、赵户村等地将老百姓的藏身地道修建发展成为作战地道,里面可以隐蔽成建制的作战部队。他组织修建的作战地道不断成熟与发展的过程中,得到了我军著名工兵专家王耀南同志的肯定和具体指导。在五一反扫荡中,冀中二十二团在赵户村先后打了四次地道战,每战皆能有效保护自己消灭敌人。赵户村地道战是我军第一个运用战斗地道进行的武装地道战战例。
除此之外,左叶同志在宋庄,根据实际战斗需要,因地制宜,创造开辟了一种新型的工事——壁里藏身。这种因地制宜的简单工事在战斗中发挥巨大的作用,有效避免了大量伤亡。宋庄的工事及其战法,引起吕正操司令员、程子华政委的高度重视,指示在实战中加以推广运用。据程子华政委讲,解放战争著名的塔山阻击战就是运用了宋庄战斗的工事经验和作战经验。
地道战是抗日战争的特定的条件下产生的,是冀中军民在抗战最残酷的岁月里创造的适用于平原地区的武装斗争形式,是我军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扬长避短、有效保护自己灵活机动杀伤敌人的好办法,是冀中抗战留下来的宝贵经验。
地道战在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中又有了新的发展。面对武装到牙齿的联合国军的狂轰滥炸,志愿军打筑坑道、建防空工事,并将各连队坑道打通,辅以交通沟,形成了以坑道工事为骨干的防御阵地,据此,志愿军每日每个军阵亡人数由80人降至2~3人,抗击敌人进攻,持久坚守防御作战,为最后战胜敌人奠定了有利的基础。1982年,秦基伟同志在看望住院的王耀南同志时说:“30年前,咱们在朝鲜上甘岭战役前,你提出依托以坑道工事为骨干的防御阵地,抗击敌人进攻,持久地坚守防御作战。这个坑道战的战术解决了我十五军抗击美帝国主义的大问题。”这些在王耀南同志和左叶同志的回忆文章中都有具体的记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