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云同志做了件很好的事,将来建设我们自己的空军,有骨干、有种子了。”
党中央对在新疆航空队学习的我党学员始终十分关怀,并寄予厚望。1939年8月,中央军委副主席周恩来赴苏联治病路经迪化时,专门接见了航空队学员代表吕黎平、严振刚。周副主席告诉他们:“党中央、毛主席很关心你们学航空,让我路过迪化时向同志们表示慰问。我不便直接去航空队看大家,就见见你们两个代表,请你们转达。”周副主席详细询问了学员们的学习情况,当听到学员们的考试成绩都在四分以上,并已能操纵、维修两种飞机时,他高兴地说:“陈云同志做了件很好的事,将来建设我们自己的空军,有骨干、有种子了。”他希望大家要抓紧时机,刻苦钻研,一定要把真本领学到手。1940年2月,周副主席回国途经迪化,再次接见航空队代表时语重心长地说:“我们党迟早要建设自己的空军。你们40多名同志既有会飞行的,又有搞机械的,一有飞机就能形成战斗力。党中央对你们寄予很大期望,你们要珍惜目前的学习机会,争取以更好的学习成绩向党中央汇报。”
我党在新疆航空队学习的43名学员,绝大多数同志没有辜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他们心怀建设人民空军的美好憧憬,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克服了学习中的重重困难,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并以高尚的气节战胜了盛世才的政治迫害,最终有31名同志胜利返回延安(在新疆学习期间,汪德祥、彭仁发两同志在飞行事故中牺牲,吴茂林在狱中病故,谢奇光在回延安的途中因病去世)。1947年2月,这31名同志又奉党中央之命到我军第一所航空学校——东北民主联军航空学校(1948年5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航空学校)担任飞行教员,并被充实到航校的各级领导岗位。他们和大家一起团结奋斗,艰苦创业,投入到了建设人民空军的伟大事业中。到1949年10月,这所被誉为“中国人民航空事业摇篮”的航校共培养出各类航空技术干部560名,这些人员后来大都成为建设人民空军、发展新中国航空工业和民航事业的骨干。新中国成立后,在我军创办的第一批航校中,我党第一支航空队伍中的这批骨干又肩负起了重要职责。其中,陈熙任第3航校校长、吕黎平任第4航校校长、方子翼任第5航校校长、安志敏任第6航校校长。他们培养出了一批批飞行员、领航员、机务人员等航空人才。作为我党第一支航空队伍中的骨干力量,他们为人民空军的创立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为中国人民航空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党和人民给予了他们崇高荣誉。1955年,方槐、方子翼、朱火华、安志敏、陈熙分别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少将军衔;1961年、1964年吕黎平、夏伯勋分别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少将军衔。 (李军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