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12月,陈云在中央工作会议上作了题为《经济形势与经验教训》的讲话。图为讲话提纲(节录)。
陈云是一位德高望重、功勋卓著的革命家,也是一位著述丰富、留下很多名篇真言的思想家。“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交换、比较、反复”,堪称陈云真言的代表作,是他的世界观,也是他的历史观。
陈云的历史观包括他对人民群众的认识,对领袖人物的认识,对政治与经济关系的认识,也包括他对若干重大历史事件的认识,还可以举出其他一些内容。这里拟从以上四个方面作初步探讨。
对人民群众的认识
人民群众的状况如何,这是陈云“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中关注的最大的实际。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人。人民群众的活动是历史前进的真正动力。革命也好、建设也好、改革也好,最深厚的伟力都是存在于人民群众之中。人民群众的支持、拥护始终是取得胜利的决定性因素。陈云认为人民是天,唯此为大;人民是地,唯此为本。
延安时期,陈云指出:“共产党要处处依靠群众,先了解群众,帮助群众,群众才能帮助我们。”东北解放战争刚开始时农民处于旁观地位,形势对共产党不利。陈云到北满后很快发现并认识到解决农民特别是雇农土地问题非常重要,“其大等于天。”后来,正是通过解决农民特别是雇农的土地问题,赢得了广大农民的支持,使共产党在北满乃至整个东北站稳了脚跟,并最终赢得了东北解放战争的胜利。
新中国成立后,陈云主持全国财政经济工作,将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落实到财经工作上,提出“真正为人民谋福利。”他认为为人民服务是具体的,解决“实际问题就是为人民服务,不解决实际问题谈为人民服务,则是空话一句。”针对财政工作,他提出要为人民管好钱,用好钱,“钱是老百姓的,我们不能拿老百姓的钱开玩笑。”他曾一度兼任商业部长,强调商业工作要有群众观点,“商业工作天天同人民群众打交道,管吃、穿、用,管油、盐、柴、米。不要看不起这些,这是人民的大事。我们共产党必须天天关心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由于大跃进的失误、人民公社的过左政策,再加上严重的自然灾害,中国经济遇到了严重困难。陈云将调整政策调动人民群众的最大多数——农民恢复农业的积极性为根本出路。他坚定地支持农民群众创造的包产到户的做法,并本着对人民负责的态度,不顾个人进退得失,大胆向毛泽东进言建议实行包产到户的政策。虽然当时陈云因此政治上受到冷落,但新时期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正是以支持农民包产到户的做法为先导的。
陈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屡建大功,却从来都把功劳归于人民,归于党。他认为任何人离开了人民,离开了党,一件事也做不出来。有了成绩,头一个是人民的力量,第二是党的领导,第三才轮到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