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党史频道

记忆中的张奚若公公

许进
2013年01月17日14:36   来源:人民政协报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图:一九五三年四月二十五日,许德珩(左一)、张奚若(右一)陪同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董必武、彭真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第二届全国司法会议代表。

抗日战争胜利后,随着北大、清华等高校陆续回迁,祖父与张奚若公公又在北平相聚了。在北平期间,他们仍然像抗战期间在国民参政会时一样“不安分”。沈崇事件发生后,张公公与祖父等11位教授在《益世报》上发表文章,谴责美军的暴行,要求美军退出中国,“以免中国成为美国的殖民地”。1948年6月12日,张公公与祖父等北平各大学的437名教授以《为反对美国扶日致司徒雷登书》为题,联名公开致函美国驻华大使,揭露对于发动侵略战争的日本军国主义清算不彻底,抗议美国政府公然违反《波茨坦协议》,指出美国的这种行为严重损害了中国人民的权利和感情。

解放战争开始后,中共领导下的人民解放军在广大人民群众的帮助下,很快就改变了整个力量的对比。1948年,解放战争已进入战略反攻阶段。在开封战役中,毛泽东逐字逐句地修改了对开封守敌的喊话材料,中共中央军委颁布了8条《入城纪律守则》,要求切实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爱护人民解放军的声誉。华东野战军政治部向攻城部队下达城市政策纪律7条规定,号召大家严格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做执行政策纪律的模范。与此相反,国民党当局依仗其武器优势,在作战中对开封古城狂轰滥炸,导致十余万平民丧生,城市遭到严重破坏。祖父得到消息后,为抗议国民党的战争罪行,联合九三学社全体同人发动北平各院校的百余名教授共同发表宣言,“迫切呼吁全国父老,共起抗议,万勿再有此等轰炸行为,置民族生存及文化前途于不顾。”张公公闻讯赶来,毅然在宣言上签了字。

1949年1月,北平获得和平解放。张公公与祖父一同约集北平各高校的教职员工召开会议,邀请中共中央负责人介绍中共的知识分子政策,鼓励大家留下来参加新中国的建设。2月26日,张公公与祖父一同出席了由解放军平津前线司令部、北平市军管会、北平市人民政府和中共北平市委举行的欢迎各方民主人士大会并发言。3月25日,他们两人又一同到西郊机场迎接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机关到京。3月29日,他们一同代表新中国到欧洲出席世界和平大会。6月16日,他们一同以民主教授的身份出席新政协筹备会议,当时祖父是北京大学的代表,张公公是清华大学的代表。在新中国成立前夜的晚宴上,毛泽东主席看了一下他所在的桌子上的来宾后站起来对大家说,“我们这一桌什么人都齐了,有无产阶级李立三,有文学家郭沫若,有民主教授许德珩,有前清翰林陈叔通,还有妇女界廖夫人何香凝和华侨老人司徒美堂,这是统一战线的胜利!”

在新中国的人民政权里,张公公担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政务院政治法律委员会副主任,而祖父则担任政务院政治法律委员会委员、法制委员会副主任。他们同为全国政协常务委员,经常一同参加政务院和全国政协的会议,一同为建设新中国奉献他们的知识和智慧。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后,经周恩来总理动员,祖父辞去了北京大学教职,专心从事政府工作。因此,我家也从北京市东城区的府学胡同北大宿舍搬到了地安门慈慧胡同的一所院子里。张公公也离开了清华大学,专职政府工作。他的家从当时还是郊区的清华园搬到北长街。

(责编:杨丽娜(实习)、孙琳)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