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解放战争时期创办的中央机关报刊
北平《解放》报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出版的机关报。1946年2月22日在北平创刊,三日刊。自第27期起改二日刊。5月29日与新华社北平分社同遭国民党政府封闭,共出37期。
抗战胜利后,为了在国际上展开争取和平民主的舆论斗争,我党于1946年5月17日创办了16开的英文刊物《新华周刊》。这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份外文机关刊物,总编乔冠华,编译关振群、孙一新,由同情中国革命的法国商人密须里埃承担印刷,周恩来的秘书兼翻译龚澎负责发行,编辑部设在上海法大马路(今金陵东路)23号。《新华周刊》及时向全世界报道中国当时所发生的重大政治新闻,宣传我党的方针、政策及对国共和谈的立场,介绍宋庆龄福利基金会的工作计划,揭露国民党内战的阴谋等,内容丰富,通俗生动。国民党上海当局于6月5日查禁了《新华周刊》,前后共出版三期。
1947年3月27日《解放日报》停刊后,由于战争环境恶劣,办报极为困难,党中央决定暂由新华社和陕北的新华广播电台代行中共中央机关报的作用。党的决议、指示和中央领导人的重要讲话、文章常以新华社评论的名义发出,继续指导全国人民的革命斗争。
1948年6月15日,中共中央华北局机关报《人民日报》在河北省平山县里庄创刊,为代中共中央机关报。1949年1月,北平和平解放。2月2日始,《人民日报》出版北平版和平山版两个版本。3月14日,《人民日报》平山版在报眼位置刊登了《本报移平出版启事》:“本报自近日起正式迁移北平市出版。北平解放后先设之本报北平版,改版《北平解放报》。”8月1日,《人民日报》由代中共中央机关报转为正式的中共中央机关报至今。
1949年9月15日,中共中央还在北平创办了一份全国性的理论刊物《学习》,其主要任务是辅导干部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初为月刊,后为半月刊,1958年10月停刊,共出145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