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党史频道

“文人”陈毅与徐志摩的“交锋” 

散 木

2013年03月14日08:19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1919年,陈毅赴法国勤工俭学。其过程是:“十月到马赛,同年底到巴黎,一直到一九二一年十月回国。在这两年中,我开始研究社会主义理论,并注意当时俄国革命的情形,同时广泛地阅读法国的文学作品,特别喜欢卢梭和雨果的著作。”

  值得注意的是,陈毅旅法时期开始大量进行文学创作,当时他的文学作品如诗歌,以及通讯、杂感等,陆续发表于上海、北京的报刊,俨然成了一个文人。

  1923年春,陈毅回到重庆,在《新蜀报》任主笔。这年秋天,他又赴北京,在中法大学读书。后来他回忆说:“这时期,我仍然没有放弃对于文学的爱好。我从事翻译法国的文学作品,也另用笔名写了许多诗歌和小说。我企图用马列主义的观点来影响中国的文学。我曾经发表过下面几篇文章:(一)论劳动文艺;(二)对罗曼 罗兰及其英雄主义的批评;(三)对法朗士的批评;(四)对巴尔比士著作的介绍;(五)在列宁逝世纪念日与徐志摩的争论。”这是一段特殊的经历,也是陈毅才华横溢的青年岁月,他已经十分自觉地将马克思主义融入文学创作和评论当中,也是他投入革命实践之初的热身和练笔。

  陈毅对此还回忆说:“当时,党的经费困难,党员要资助党,还要帮助困难的同学。我只好卖稿子,和郑振铎等文化人发生了联系。但报馆撰文常苦于无固定的收入,生活很清苦。”陈毅当年的文稿,多发表于《小说月报》和《晨报》的副刊《文学旬刊》《晨报副镌》,一些政论性的文章则多发表于邵飘萍创办的《京报》及其副刊《民众周刊》《京报副刊》等,此外还有《烈火》半月刊。
 

王统照介绍陈毅加入文学研究会


  陈毅当时与许多作家和报人有过接触,除了邵飘萍、孙伏园、郑振铎等,还有王统照。王统照当时是《文学旬刊》的编辑,陈毅对他一直保留着温馨的回忆。

  1946年,陈毅在接待来访的美军雷克上校时回忆起了往事。他说:“我的兴趣不在军事,更不在战争,我的兴趣在艺术,我愿做记者,我喜欢写小说。”1923年他在北京时,经旅法的学友颜昌颐、萧振声介绍,由中共北方区委批准,由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团员转为中共党员。在那时,陈毅由于碰到适宜的环境和相对充裕的时间,重温旧梦,又一心“向往着做一个文学家”了,恰好由于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得以初识著名作家王统照。

  1924年秋,经旅法友人金满城的介绍,陈毅结识了王统照。不久,王统照又先后介绍金满城、陈毅加入了当时全国著名的文学社团——文学研究会。此外,陈毅的许多作品,如短篇小说《报仇》《十年的升沉》,白话诗《春光》《游云》等,经过王统照的修改,一一发表于《晨报》的副刊上。随之,陈毅的文学创作活动也进入了高峰。一晃30年过去,陈毅与王统照于1954年夏得以重逢。此时的陈毅已是坐镇华东的共和国的一位军队统帅了,而王统照时任山东省文化局长、省文联主席。两人相见之后,王统照激动不已,随即写了《赠陈毅同志》诗四首:

上一页下一页
(责编:王新玲、孙琳)
相关专题
· 期刊选粹
· 陈毅纪念馆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