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党史频道

“文人”陈毅与徐志摩的“交锋” 

散 木

2013年03月14日08:19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毛泽东上述关于旧体诗的评说,即称颂了陈毅诗词的“大气磅礴”,以及董必武、叶剑英各家的长处,又述说了自己的经验之谈,特别是从审美和创作的角度,对古今文学作品运用“形象思维”(比兴)的方法,作了高屋建瓴的总结,并对民歌、白话诗也有一番不失客观的褒贬,堪为毛泽东文艺思想的经典之论。显然,是陈毅的诗歌触发了毛泽东的兴趣。
 

“将军本色是诗人”


  陈毅对诗歌创作也有成熟的看法。1959年4月,诗刊社举行诗歌座谈会,陈毅在发言中提到诗歌创作的艺术表现,所谓形象思维,是“三分人才七分装”。他希望大家都要“勤学苦练”,“无论新老作家,都要从基本练习入手”。至于对五四以来诗歌创作的评价,陈毅认为其“反映革命,反映得还不够;反映生活,反映得还不够”。对于新诗的创作倾向,陈毅不客气地提出批评,即“重视外国的,轻视中国的;重视古人,轻视今人,是不好的”。陈毅又提到诗歌的传统技巧,所谓用韵:“诗的平仄和用韵是自然的,废不了的。打破旧时的平仄,要有新的平仄;打破旧时的韵,要有新的韵。我不同意反对平仄和用韵。诗要通顺流畅。有韵的,注意了流畅的,朗诵起来效果就好些。形式问题,可以几种并举,各做实验。”为此,他还特意引用了毛泽东的诗歌,以说明诗的特质,即“艺术就是艺术,写诗就是写诗”,并针对有人对毛泽东的诗词穿凿附会地理解,提出了批评。

  诗歌由于形式典雅和格式特别,成为陈毅后来主要的文学创作体裁,成为历史的记录和见证。所谓“以诗为鉴”,这其中有他对自己的督促和反省,对友人的欢晤和以诚相待,以及对子女的教诲。

  “高饶反党联盟”事件前后,即1953年12月13日夜晚、12月20日,以及翌年3月15日,毛泽东不同寻常地三次特意找陈毅谈话,话题都是关于“高饶反党联盟”。毛泽东让陈毅警惕有人搞“非法活动”,要维护党内团结,其中讲到有人向党伸手的问题时,毛泽东甚至说:“伸手岂止高饶?”(据《陈毅年谱》:当时毛泽东说此案已真相大白,只是目前不必如此提出,以免有扩大化嫌疑。对此,陈毅触动很大。1955年3月,陈毅在党的全国代表会议上发言揭发饶漱石,毛泽东审阅了他的发言稿,并回示说:“饶罪恶可能不比高小一些。”)陈毅归来后,与夫人张茜议论良久,写下了脍炙人口的《七古 手莫伸》一诗:“手莫伸,伸手必被捉。党与人民在监督,万目睽睽难逃脱。”张茜又写了座右铭曰:“满招损,谦受益。莫伸手,终日乾乾,自强不息。为了工作,必须休息。”后陈毅亲书之,并将之刻在铜砚上,是为《砚铭》。再如陈毅著名的《一闲》:“志士嗟日短,愁人知夜长。我则异其趣,一闲对百忙。”这些都很能反映陈毅的气概和风度。

  党内诗家,陈毅与郭沫若相互唱和最多。

上一页下一页
(责编:王新玲、孙琳)
相关专题
· 期刊选粹
· 陈毅纪念馆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