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党史频道

宋庆龄送给孩子们的“小红花”

2013年03月21日13:18   来源:人民政协报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大批名家奉献力作

从上世纪50年代起,革命传统教育便在《儿童时代》上占有显著的位置。然而,如何才能使少年儿童喜闻乐见,编辑部同志曾有点困惑。中国福利会老社长、儿童文学作家孙毅清晰地记得,他曾在宋庆龄住处汇报工作时,向她谈起这个难题。宋庆龄听后微笑着说:“孩子毕竟是孩子,大道理怎么让孩子懂呢?要按孩子们喜欢的搞。比如我们这儿有个小时候是放牛娃参加革命的,可以叫他讲讲童年故事嘛!”宋庆龄的话,使编辑人员的思路变得开阔,他们约请抗日英雄吴运铎在刊物上举办“红色少年讲座”,讲所经历的惊心动魄的战斗故事,这受到了小读者热烈欢迎。不久,一个由名人从不同角度自叙童年生活的专栏开辟出来,定名为“我的儿童时代”。

当年,在宋庆龄的感召下,一大批名家都曾向《儿童时代》奉献力作。如巴金、冰心、郭沫若、苏步青、叶圣陶、茹志鹃、陈伯吹、包蕾、高士其、严文井和丰子恺、万籁鸣、张乐平等所写所画的作品,都在小读者中产生很大的影响。

宋庆龄自己也先后从百忙中抽空为《儿童时代》撰写了十篇文章,并四次题词,还题写了刊名。她生前的最后一篇文章,是1981年5月为《儿童时代》庆祝“六一”撰写的《愿小树苗健康成长》,文中深情地说:“可爱的孩子们,每当我想到你们,我的眼前就浮现出那些充满生机的小树苗。你们像小树苗一样,在肥沃的土地上扎根,在和煦的阳光下成长……”

冰心的美好追忆

在中国福利会儿童时代社工作期间,我曾多次赴北京。有一次,我萌生拜访冰心的想法,随即又有点犹豫;最终,还是鼓足勇气,按老编辑提供的地址找上门。然而,恰逢冰心身体不适,门上挂着一块“医嘱谢绝会客”的小牌子。我在门外徘徊良久,还是试探着摁了门铃。冰心的家人得知我是《儿童时代》编辑人员,破例同意传话。不长时间,冰心便坐着轮椅被家人推到书房。

我目睹病中的文坛巨匠,不禁十分激动,原有的紧张消失了,代之以一种亲近感。就这样,冰心像一位慈祥的长者,耐心听我汇报《儿童时代》情况,并殷切地希望我们多多贴近儿童。

冰心清晰记得,宋庆龄当年曾给她赠送过《儿童时代》。她微笑着说:“因为《儿童时代》是宋庆龄创办的,我十分珍视,所以我的《再寄小读者》和《三寄小读者》都在《儿童时代》首次连载,我的《妈妈》、《我差点被狼吃了》等也都发表于此。”这位文学泰斗毕生为播种未来勤奋耕耘的精神,深深地感动着我,也有力地鞭策着我。

对编辑人员严格要求

从《儿童时代》创刊起,编辑人员就遵循宋庆龄制定的办刊宗旨,努力“给孩子们提供健康的精神食粮”。宋庆龄常热忱指导编辑工作,从封面到栏目,从文字到插图,她都仔细审阅。

中国福利会儿童时代社老社长、离休干部冯秉序多次向年轻编辑提及:“1959年,国庆十周年纪念刊那一期的《儿童时代》,首页发表了宋庆龄主席给小读者的文章《写给孩子们》。杂志出版后,居然发现了严重的差错!其中‘你们的记忆差不多是和新中国的成立同时开始的’一句漏掉了‘新’字;‘学好本领,努力改造自然’,变成了‘改造自己’。作为儿童时代社的负责人,我的心情十分沉重。向中国福利会和宋庆龄主席做出书面检讨是理所当然的,我还请求组织予以处分。中国福利会领导研究后认为检讨深刻,建议‘不予处分’。上报宋庆龄主席后,她的批示是:‘同意本人意见’遵照宋庆龄主席的批示,我受到了记过处分。宋庆龄主席的严格要求,让我牢记了这个教训,在以后的工作中,以谨小慎微的态度,去对待每一个字,尤其是面向小读者的杂志,来不得半点马虎。”

宋庆龄一直强调“把最宝贵的东西给予儿童”,所以对向孩子提供精神食粮的《儿童时代》编辑人员严格要求。后来,宋庆龄长住北京,但编辑部里仍不时可以听到她从北京传来的声音;每当工作上出现困难时,编辑人员总觉得她仿佛就在身旁。

如今,在《儿童时代》离退休人员中,亲眼见过宋庆龄的老同志已寥寥无几,但这位伟人的音容笑貌长存,她的谆谆教诲永远回响在大家耳边……(朱少伟)

(责编:杨丽娜(实习)、王新玲)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