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党史频道

秘密列车——忆辽沈战役“前指”南下锦州

李炳侯
2013年03月22日10:17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朱瑞是东北三年解放战争中,在东北战场牺牲的最高将领。他在日本投降后来到东北,三年间,走遍了白山黑水,寻找日伪军留下的各类大炮、武器,建立起一支炮兵部队。1948年10月1日这天,当太阳升起,也就是“前指”列车开出昂昂溪不久,行驶在白城、洮南之间时,他指挥炮兵,摧毁了义县高达三丈、顶厚八尺的坚固城垣,将义县古城掀起了三个大缺口,使我军一举攻克锦州以北国民党坚固据点义县,为攻克锦州扫清了道路。杨庚社长对我们说,林彪、罗荣恒、刘亚楼、谭政看到朱瑞牺牲的消息后,都很悲痛,几个人长久沉默无语,罗荣恒政委尤为动情,两眼充满泪水。

“前指”秘密列车为防止敌机轰炸,停到天黑,才开出通辽车站,开始向南进入内蒙古科尔沁左翼后旗,驶向彰武。科尔沁草原一望无边。车外,狂风卷着枯黄落叶,在草原上团团旋转,给人一种神秘之感。这时,在前面文工团的车厢里,传出来一阵歌声:我们是为兵服务的文化战士,我们在战斗里成长,我们是部队的宣传队,活跃在爱国自卫战场。把人民的力量,战士的荣光高度发扬,把杀敌的勇气,战斗的烈火,高度歌唱,我们要面向连队和战士们在一起,我们要深入实际改造自己。高举毛泽东大旗,永远前进,永远胜利。

这时,电台的一名叫张烈的报务员,听到歌声,又见夜色中的茫茫草原,也见景生情,拿起小提琴拉了起来,琴声又感染了一名女报务员,也跟着唱了起来。这是一首蒙古民歌:“沙漠像黄的海浪,流到无边的远方,蒙古包似起伏的海岛,骆驼在那里荡漾。月光下,有人燃起野火,悠扬悲壮歌唱。我们要生活便要战斗,沙漠是自由幸福家乡”。此时,歌声、琴声和神秘的大草原夜色,交织在一起,真像梦幻一般,一时使人忘记了前面血肉淋漓的战争。

“前指”列车又叮隆了一夜,于1948年10月2日黎明时抵达彰武。彰武位于沈阳西北,北宁线沈锦中间。1947年冬被我军占领,列车进站时,四处静悄悄的,只有两辆铁道兵文工团的汽车停在路边,他们是来慰问抢修被炸的彰武大桥铁道兵战士的。

列车停在彰武后,没有再往前开。一直保持与前方部队联络的新华社电台,此时收到特派记者刘白羽发来的电讯“锦州城下”。是报道自义县10月1日下午被我军攻占后,接着一、二、三、七、八、九纵队,从四面八方逼向锦州,外围阵地全部被我军占领。

接着是特派记者华山又发来的电讯:“塔山英雄们”。报道锦州守敌从原来的五个半师,增加到了七个半师,从锦西向北增援锦州的九个师,到锦州只有半天的路程。而我军在塔山阻击从葫芦岛、锦西来的援敌,只有一个纵队,两个独立师,既没有优势兵力,也无险可守,增援部队五天后才能到达。更险峻的是,从沈阳出来的廖耀湘十二个精锐美械师,已经把我后方供应线切断。二日这天,蒋介石又飞到沈阳,布置“东北决战”,高叫:“头可断血可流东北不能丢”。此时,在塔山堡这个辽东湾上一百几十户人家的小村庄,战士们正在火与血的拼杀中,打得异常惨烈。华山的电讯还写到:“某将军形容当时处身南北夹击之中的严重情况说,我们只准备请一桌客,蒋介石却一下子来了三桌客人。请吧,菜不够吃,不请吧,这桌菜凉了。反正请客不能闹个难看,塔山部队就单独请了一桌。”华山这篇电讯是我用密码译出的,译完即送编辑科长郑坚。今天回忆这两篇电讯,已无法如实的写下来,但这一过程,还清晰地保留在我的记忆里。

译完电讯,太阳升起来了,我下车找水洗脸,站台上没有水,只有跑到车前,利用火车头喷出的蒸气,润湿毛巾擦个脸。但在站台上,我见林总(东北野战军指战员都这样称呼林彪)穿一件草绿色呢子军大衣,满脸沉思地沿着站台向后面走来。这时,停在路边的铁道兵文工团汽车上,一名女同志叫了一声“林总!”;又有一名女同志拿着照片对着林彪叫:“对,是林总!”。这时林彪已经走到我站的地方,我向他敬了个礼,还想往火车头方向走,但又见罗荣恒政委、刘亚楼参谋长也走了过来,我只好回到车上,在车上见林、罗、刘三人走到一起后,边走边谈,然后返回车前。

(责编:王新玲、孙琳)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