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党史频道>>图书连载>>李瑞环《看法与说法》

李瑞环《看法与说法》:必须慎重地把握改革的时机和力度

2013年03月27日09:34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稳定的程度就是多数人承受的程度。

我们要随时研究新情况、新问题,注意按照邓小平关于尽可能团结大多数人的思想观察一切,深化改革。我们这几年反复讲,要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把握好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稳定的程度。稳定的程度是什么?实在地说,就是广大人民群众承受的程度。我曾说过,改革应坚持两大原则,叫群众总体受益原则和总体承受能力原则。多数人受益就应当办,多数人受损就不能办;多数人承受得了就可以办,多数人承受不了就不能办。

《在〈邓小平新时期统一战线理论学习纲要〉出版座谈会上的讲话》(1998年12月21日)

金钱加饥饿是很难稳住社会的,不能迷信高压政策和紧急手段。

劳动用工是一个比较大的问题。现在的难题是,如果提高劳动生产率,人员就富余,而如果大量多余劳动力不能得到妥善安排、疏解,没有必要的生存条件,就会造成社会不稳,人民就不能正常地生产、生活,一切也就无从谈起。我们搞改革,目的是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因此,要十分注意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不能过分强调“危机感”,不允许使大多数人都感到危机。“危机感”强调过分,也有背于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人们多年向往的是耕者有其田,居者有其屋,怎么能够一下子都搞成人人自危了呢?真要是造成一支失业大军怎么得了?要“先挖渠后放水”,也就是要先找出路再减人,哪个厂裁下人来,哪个厂就必须就地消化掉。金钱加饥饿是很难稳住社会的,不能迷信高压政策和紧急手段,这个分寸一定要掌握好。

《谈当前改革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1989年1月5日)

在一个大的改革步骤出台以后,有必要拿出一段时间来进行巩固、消化、补充、完善。

对于改革,我们讲了三句话:第一,这是一场深刻的革命,难免有些不完善;第二,改革实际上是一次权力、利益的再分配,难免有些不公平;第三,改革是调整上层建筑的一个复杂的大型的系统工程,难免有些不协调。因而,在一个大的改革步骤出台以后,有必要拿出一段时间来进行巩固、消化、补充、完善。

《同全国第四期市长研究班学员座谈时的讲话》(1986年1月9日)

在改革过程中,我们始终注意到渐进性、同步性,有时在某些方面也有迂回性。

社会主义国家不进行改革不行。中国在实行改革开放之前,领导人能力不能说不强,人口比现在少得多,但那时没有现在这种景象。过去我们每月二两肉票,一年十几尺布票,电视机几乎没有。说实话,过去我们会见外宾时穿的衣服都是借的。之所以有现在这样大的变化,是十年改革的结果,是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优越性集中的反映。在怎样进行改革的问题上,我们也有过曲折,甚至出过毛病,但我们及时总结经验,尽可能使改革少走弯路。我们的改革是在党的领导下,为了把国家建设得更好,让人民生活得更好,使社会主义制度得到完善。这是我们进行改革的目的,是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首先应该进行的是经济体制改革。因为社会主义国家中人民之所以要求改革,首先是因为经济方面有问题,如经济效益低、人民生活长期不能改善等。改革应同人民群众的工作和生活密切联系,使他们从改革中得到实惠,生活有明显改善,这样他们对改革就会关心和支持,改革就有了广泛的社会基础。我们到基层与工人农民群众谈,对他们说,你们可别放弃改革。群众说,我们从来不想放弃改革,倒担心你们头头们放弃改革。政治体制改革,我们认为也是非常重要的,政治体制改革更敏感,必须谨慎,必须与经济体制改革结合。不论政治改革还是经济改革,都不可能太快。在改革过程中,我们始终注意到渐进性、同步性,有时在某些方面也有迂回性。

《会见苏联〈共产党人〉杂志代表团时的谈话》(1990年10月30日)

(责编:王新玲、孙琳)


相关专题
· 图书连载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