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党史频道

细诉伟人身边事——访“红墙医师”王新德

余  玮 
2013年04月16日14:12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我们和这些中央领导的关系,从来都是医生和病人的关系,我只治病不想探‘秘史’”

毛泽东平时吃饭很简单,经常粗菜淡饭,以红糙米、小米、芋头、黑豆为主食,菜少不了一碟干辣子,有时用馒头夹着辣椒吃,一般四菜一汤,一个人吃饭时常是手不释卷。毛泽东卧室里除了书报与文件,没什么值钱的器具与古董,他的生活俭朴,如果非要从中找出一点所谓“奢华”之处不可,倒也有两点勉强可以算做“奢华”——一是嗜烟,二是吃红烧肉。不喝酒的他,香烟是一根接一根,并尤爱吃红烧肉,认为吃肥肉补脑子。“主席饮食不讲什么养生之道,喜辣、喜烟、喜荤,处处犯着医学禁忌。我到后,可能是由于病情的发展,他不得不听取保健医生的劝告,改变了饮食习惯,不再有这些嗜好了。

生病期间,在工作人员与医护人员面前,毛泽东从不表现出痛苦、阴沉与悲观的表情,并尽量不让疾病给自己带来的痛苦叫人知道。他不忌医但忌药,病重了才无可奈何向医生妥协。在医生给他看病时,他总是幽默地谈话,解除医生的紧张和顾虑,并用这种特有的方式忍受病痛的折磨,跟疾病作斗争。“为了摆脱缠身的病痛,转移注意力,主席总是不停地阅读文件与书籍。在场的工作人员都帮他举过书或文件,他用放大镜阅读”。毛泽东病重以来,一直躺卧在床办公、看书,站起来都相当困难,更不用说走路了。

对于生老病死,毛泽东总是抱着乐观、自然的态度,从不因为晚年病魔缠身而失去信心和力量。当记者向王新德问起毛泽东对自己的病是否关心时,王新德说:“主席对生死看得很淡,当然也关心自己的病情,他在病重时说希望你们如实对我讲,我的病怎么样,你们也不要怕;若是孔夫子还在世,地球上就装不了这么多人了,绝对容不下,不挤破地球才怪。我们当然不能跟他讲实话,留有余话,医学上讲究保护性医疗,不能跟危重病人讲实话。”王老说这话时,显得特别认真,还不时地问记者听懂了没有,生怕记者听不懂他的江浙口音而记录有误。“可能是我的字写得比较好,好多关于主席如何治疗的请示报告都是由我代笔的,送上之前先给主席看看,他认同了便写个‘同意’,请示内容是我们保健专家的治疗方案或意见”。

毛泽东对身边工作人员生活方面的关心早已被传为佳话,而他对身边保健医护人员政治生命的爱护则更让人感动。“‘文化大革命’期间,主席有一次因心肺病和缺氧休克,经抢救而复苏。江青借机将主席身边的医生、护士说成是反革命特务集团,并吓人地举出苏联‘白衫阴谋’的例子”。而毛泽东听了江青的话后说,你说这些医生是反革命特务集团,你知道这个集团的头子是谁吗?江青没有贸然回答,主席用手指着自己的鼻子说,就是我!“就这样,主席保护了他身边的医生与护士们。当然,主席对身边工作人员的缺点从不姑息,总是严肃指出,这也是有口皆碑的”。

在毛泽东身边工作的人员,涉密的范围和程序是有严格规定的。只有机要秘书才能送文件、报告与信件,未经毛泽东本人指示,任何人都不得翻阅,连他的亲属与子女也不例外。“我们作为保健专家,我心里很清楚,主席是领袖,我是医生,这就决定了我在医疗范畴内,该问的就问,该做的就做。而不该问的,坚决不问,不该做的,坚决不做,一般只看病不问政治。对于中央领导人,找看病就看,看完以后,我们不会和他们主动联系。大夫,就是治病救人,救死扶伤,我们和这些中央领导的关系,从来都是医生和病人的关系。“文革”中,对好些领导人,不管你上去了也好,下来了也好,我照样为他们仔细看病” 。

从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毛泽东确确实实地进入了老年阶段,加上长期劳累和“林彪事件”的打击等原因,他身患多种疾病:感冒、肺心病、老年性白内障、心脏病……陷入了病痛的折磨中。当记者探问毛泽东究竟是因什么病病逝时,王新德坚持自己的原则:“中央没公布,我不去说。外国同行也曾向我打听过,我从没讲,也没什么好讲的。你不要乱猜,我不会告诉你的。”并说,邓小平逝世时公布了他的病种,主席的病可没公布,叶剑英、陈云、邓大姐都没公布,当然我都晓得,中央不讲,我也不能讲。记者一再引导他,希望他能为公众解一个谜,他却一再表示:“对于主席的病,有说是帕金森病的,其实那是对表面情况的一些猜测。我知道,我是神经科保健专家,让我们去,就是要作出诊断,订治疗方案。今天我不会讲,你不要再问了。”

(责编:孙琳、王新玲)


相关专题
· 期刊选粹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