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党史频道

杨庆旺:自费追寻毛泽东的足迹 行程15万华里

杨庆旺

2013年04月16日14:35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一张毛氏木床与73个补丁的睡衣

韶山,是毛泽东的故乡。这里有他出生时的老房子,有他发蒙的私塾,有他最初学游泳的池塘,有他祖辈父辈的坟墓,有毛氏家族供奉祖先的祠堂,还有他考察农民运动、进行革命活动留下的更多足迹。

这些都是有形的,能看得见、摸得着的旧址遗迹。还有那些无形的,看不见、摸不着的舍不下、割不断的亲情、友情与思念。

也正因为这个原因,在韶山不仅遗址遗迹保护得很好,还修建了一些专供研究、瞻仰、参观的馆、所、园等。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毛泽东遗物馆就是代表。

这两馆不仅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毛泽东一生的伟大革命实践和丰功伟绩,还保存了很多毛泽东的遗物,看后让人感到更亲切、更真实、更受教育。

我曾四次到韶山参观。第一次参观遗物馆是2010年5月。此前虽然在报刊上看到过一些文字介绍,但与亲临其境,近距离或零距离观看乃至亲手触摸那些遗物,感受是不一样的。

这里展出的数百件遗物,都很有讲头,让人感叹不已,深受启迪。其中仅举两样说说我的感受。

一是木板床。纪念馆有一张宽宽的木板床。1992年12月,毛泽东卫士李家骥陪同我在中南海菊香书屋参观,我第一次看到这张大木床。以后在多处毛泽东住过的地方也看到过几乎与它一样的仿制的大木床,我称之“毛氏木床”。我还听李家骥、马尚志、孙勇等身边工作人员讲过毛泽东不睡沙发床要换木板床的故事,毛泽东说“我享不了这个福”。我还在宁夏彭阳县城阳乡乔家渠毛泽东住的窑洞,见过他睡觉用的一块大面板,在延安凤凰山下的旧居见到炕上架着一张木床(我称之为“炕床”)。毛泽东始终保持着平民、平常、平静的生活和心态。

二是一件睡衣。这是20世纪50年代初,由北京东交民巷雷蒙服装店王子清师傅做的一件木薯棉睡衣。他很喜欢,一直穿到晚年,上边补了73个补丁。这还让我想起毛泽东在延安作报告时穿的那件带补丁的棉裤。据说晚年毛泽东经常看他这张照片,或许又想起了这件带补丁的棉裤,或由这条棉裤又联想到了另一类问题——艰苦扑素——平民生活——不脱离群众——不变本色——永远革命。

这是我的猜想,我的感悟,或者说收获。

(作者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上一页
(责编:王新玲、孙琳)
相关专题
· 期刊选粹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