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居功、不自恃
陈云一贯倡导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要谦虚谨慎,清正廉洁,无私奉献。在这方面,他也是首先从自己做起。
陈云有一位在他1927 年组织小蒸地区农民秋收暴动时曾经并肩作战的老战友,两人之间的革命感情十分深厚。后来,这位同志的孩子陈恺悌因为家庭经济问题不能上学,陈云得知此事后,当即把他接到北京来,住在家里,并送去上学。全国解放前夕,陈云在写给陈恺悌的一封信中,以“父兄的责任”谆谆教导他要保持谦虚谨慎,力戒骄傲自满,叮嘱他“千万不可以革命功臣的子弟自居,切不要在家乡人面前有什么架子或者有越轨违法行动,这是决不允许的。你们必须记得共产党人在国家法律面前是与老百姓平等的, 而且是守法的模范。”况且,“我与你父亲既不是功臣, 你们更不是功臣子弟。这一点你们要切记切记”。“你们必须安分守己,束身自爱,丝毫不得有违法行为。”
陈云历来主张要正确看待个人的作用,反对过分突出个人和宣传个人。八大以前,他已经是中共中央的五大书记之一。八大后,他是中共中央四位副主席、六位常委之一。但是,陈云始终要求有关部门在待遇上、宣传上不要把他同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并列。苏联政府赠送给中共中央五大书记一人一辆小汽车,陈云坚持把给他的那辆小汽车退给有关部门。实行工资制时,有关部门给五大书记定为一级,陈云则坚持把自己的工资改为二级。八大之后,《红旗飘飘》丛书要给每位中央政治局常委都登一个小传,陈云始终不同意登他的小传。凡是宣传他的文章,只要报到他那里,毫无例外地都要被他“枪毙”。有人说,这是陈云同志谦虚。他说这不是谦虚,是实事求是。
对于自己同集体的关系, 陈云同样注意摆正。1982 年4 月,有关部门将他在1949—1956 年的文稿选编出版时,他特别要求工作人员向编辑组转告,在文稿《后记》中一定要说明,他当年在中财委主持工作期间,几乎所有的决定,特别是重大决策,除了他作了必要的调查研究以外,都是经过集体讨论作出的。在具体工作中,薄一波起了重要的作用。另外,许多重大决策都是根据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确定的路线、方针、政策作出的,或者是经过党中央批准的。大家在阅读这卷文稿时,如果觉得哪一段工作还有成功之处,决不要把功劳记在一个人的账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