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党史频道
在担任领导干部和中央委员时,王国藩本应有好的住房条件,但他什么也不要,一直住在西铺村自家的土屋里,有时还去参加生产队的劳动,和其他群众一样记工分,一样到年底领取分给自己的粮食。

红色印记和不朽的精神

金熊鹤
2013年04月27日11:00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王国藩:要发扬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精神

这位引起毛泽东格外关注的普通农民代表王国藩是怎样一个人?为什么毛泽东多次接见他?在“文革”中他还担任领导干部职务?其实,王国藩很普通,他就是河北省遵化本地人,1919年8月12日出生,2005年7月30日去世,享年86岁。

抗战时期,他于194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武装班长,办事员。新中国成立以后,1952年l0月的一天夜晚,一盏油灯下,西铺村2l户农民开会成立初级社。村干部王国藩被推选为合作社主任。全社23户,共有230亩地。此后,王国藩先后任初级社主任,西铺乡四个乡高级社主任,遵化县建明人民公社社长。

1957年,王国藩被选为全国首届农业劳动模范;1959年、1964年、1975年先后三次出席第二、三、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60年3月30日,毛泽东亲自接见了他,他的名字也随之响彻中华大地。他的先进事迹被选入了当年的小学课本,至今的中学历史教科书中仍有记载。有件事能够反映出他的性格。“大跃进”期间,遵化县和全国其他地方一样,曾经开会报产量。各公社领导竞相“放卫星”,产量越报越高。有个公社书记居然把白薯的产量报到亩产百万斤。王国藩参加了那次会议。会后,王国藩问那位书记:“你体重有多少斤哪?”那人一愣,说:“一百多斤。”王国藩说:“就你这么大个儿的白薯,一亩地能堆下一万个吗?”王国藩说罢扬长而去。

1961年3月20日,唐山市15000多名少先队员举行盛大集会,代表市区4万名少先队员,把他们用劳动换来的拖拉机“红领巾一号”赠送给遵化县建明人民公社(由“穷棒子社”衍变而来)。在赠献“红领巾一号”拖拉机的大会上,万名少先队员们高声朗诵:劳动换来拖拉机,披红戴绿多美丽,拖拉机呀拖拉机,你替红领巾表心意。在现场,脖子上系着红领巾的王国藩,站立在拖拉机旁,挥手向孩子们微笑致意。很多年后,鬓发斑白的少先队员们总会想起那个盛大的节日。“穷棒子社”当年的盛况,深烙在村里老人们的脑海里。

“文革”开始以后,王国藩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随着历史风云的变幻,担任了遵化县“革委会”副主任、主任,唐山“革委会”副主任,河北省“革委会”常委,遵化县委第一书记,唐山地委书记,河北省常委等职务。是第一届全国著名劳动模范。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三届、四届代表,中共第九、十、十一届中央委员。从1957年至1970年,王国藩先后10次在北京被毛泽东接见,其中有8次握手,并先后作为中国代表团成员访问过苏联、叙利亚、巴基斯坦等国家(1978年,他回到老家西铺村务农,1984年7月,担任遵化县水利局顾问)。在上世纪70年代,西铺这个典型曾经被一度神化。

然而,王国藩个人的生活却非常俭朴。他始终没有忘记和改变自己的农民身份,也没有改变自己的农民形象。在担任领导干部和中央委员时,本应有好的住房条件,但他什么也不要,一直住在西铺村自家的土屋里,有时还去参加生产队的劳动,和其他群众一样记工分,一样到年底领取分给自己的粮食。

1966年5月中旬,周恩来总理和副总理兼外交部长陈毅,陪同阿尔巴尼亚的部长会议主席谢胡到遵化参观。当他们一行来到西铺村王国藩的家中时,周恩来就坐在一条简单的木质长条凳上。他拉着王国藩的手,对他代表的遵化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给予了高度评价。1972年,周恩来再次来到西铺视察时,仍然坐的是这个长条凳。

1995年以前,王国藩家的房子一直是全村最破的,土坯墙的小瓦房,窗户是用报纸糊的,居室内只有两节木板柜子、一个长条凳和农村常见的土炕,柜子上放着一座年代久远的座钟。他家中的墙上挂着毛泽东对王国藩勤俭办社批示的复制件和王国藩与毛泽东、周恩来的合影照片。直到1995年,房子实在破得住不成人了,家里才翻盖了房子,但王国藩的住室,摆设依然如故,直到2005年7月30日他逝世。王国藩生前清贫如洗,两袖清风,他时常教育后代,要发扬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精神,为改变家乡的面貌做出贡献。

2011年12月2日,西铺村几名上了年纪的村民进来参观,边看老照片边感叹:“像王国藩那样的干部,现在再也找不到了。”这话不够全面,也多带感情色彩。但是,干部带头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这的确是王国藩办社创业的重要经验。

《刊授党校》杂志授权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发布,请勿转载

    
>>>点击进入“全国党建期刊博览”

 

(责编:杨媚、权娟)


相关专题
· 期刊选粹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