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党史频道
在担任领导干部和中央委员时,王国藩本应有好的住房条件,但他什么也不要,一直住在西铺村自家的土屋里,有时还去参加生产队的劳动,和其他群众一样记工分,一样到年底领取分给自己的粮食。

红色印记和不朽的精神

金熊鹤
2013年04月27日11:00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从北京东行约170公里,就进入了河北省遵化市境内。这里地处燕山南麓的低山丘陵区,东通辽沈,南邻津唐,西望京城,北倚长城,国道边上高高竖着“京东第一名城”的巨幅广告。这使很多人记起这里有著名的旅游景区清东陵。其实,这里还有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农业战线上的两个红色村庄。它们以扶贫济困、团结互助而闻名,以勤俭经营、节约办事而被关注,以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而著称,这就是城东20公里的西铺村和沙石峪村。在遵化市政府网站上,它们被作为红色旅游景点进行推荐。这两个著名的红色村庄经历了从显赫到沉寂。

2013年春节期间我走进西铺村,只为寻觅当年的红色印记和那些不朽的精神。

毛泽东:这就是我们整个国家的形象

走进西铺村村委会,院子正中矗立的毛泽东挥动巨手的汉白玉雕像提醒我:这个小小村落,曾在新中国建立之初,树立了团结互助、艰苦奋斗的典范。1952年,王国藩把西铺村最穷的23户农民组织起来,联合办起了一个初级社。由于社里唯一的一头驴还有四分之一的使用权属于没有入社的村民,因此,人们把他们称作 “三条驴腿”的“穷棒子社”。他和党支部带领全社社员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勤俭办社,改变了家乡世代贫困的面貌。“穷棒子社”成立后取得的成绩令人尊重,被毛泽东誉为“我们整个国家的形象”和“共和国的功臣”,鼓舞中国人民战天斗地,奋发图强。1955年4月30日发表在《唐山农民报》上关于西铺村的《书记动手 全党办社》一文,在当年底被收入中共中央办公厅主编的《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一书,排在全书第一篇。

毛泽东在《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一书中,用很长的按语介绍了王国藩的“穷棒子社”勤俭办社的经验。他从遵化县的合作化运动开始娓娓道来:“有一个王国藩合作社,二十三户贫农只有三条驴腿,被人称为‘穷棒子社’。他们用自己的努力,在三年时间内,‘从山上取来’了大批的生产资料,使得有些参观的人感动得下泪。”

他由23户的百口人联想到6亿人口,由冀东这个小山村联想到全国,陡然将豪情壮志注入笔端:“我看这就是我们整个国家的形象。难道六万万穷棒子不能在几十年内,由于自己的努力,变成一个社会主义的又富又强的国家吗?”由此他提升到政治高度:“社会的财富是工人、农民和劳动知识分子自己创造的。只要这些人掌握了自己的命运,又有一条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路线,不是回避问题,而是用积极的态度去解决问题,任何人间的困难总是可以解决的。”

毛泽东笔锋一转,继续介绍王国藩领导的“穷棒子社”,提出了一个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原则:“勤俭经营应当是全国一切农业生产合作社的方针,不,应当是一切经济事业的方针。勤俭办工厂,勤俭办商店,勤俭办一切国营事业和合作事业,勤俭办一切其他事业,什么事情都应当执行勤俭的原则。这就是节约的原则,节约是社会经济的基本原则之一。”

为什么这样说呢?毛泽东解释道:“中国是一个大国,但现在还很穷,要使中国富起来,需要几十年时间。几十年以后也需要执行勤俭的原则,但是特别要提倡勤俭,特别要注意节约的,是在目前这几十年内,是在目前这几个五年计划的时期内。”

随后,对这个全国闻名的农业合作化运动先进典型的发展,毛泽东长期予以关注。1956年8月6日,他在阅览河北省委上报的《王国藩社情况一直很好》材料后批示:“请各省、市、区党委负责同志将王国藩人民公社一篇印发所属一切人民公社党委,并加介绍。请公社党委予以研究,有哪些经验是可以采取的?据我看,都是可以采纳的。”

同年8月19日,毛泽东写信给胡乔木、吴冷西,要他们负责组织一次深入的、大规模的调查研究。信中提到了“河北省遵化县王国藩社”。调查组遵照毛泽东“不要夸大,也不要缩小,总之,实事求是,反复核对”的指示,在遵化搞了八天调查。毛泽东看了《调查报告》后批示:“此件发给各人民公社参考。”毛泽东在随后的多次讲话和重要会议中,还常常援引“穷棒子社”的例子。

(责编:杨媚、权娟)


相关专题
· 期刊选粹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