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党史频道

邓小平《对二野历史的回顾》的一处失误

 
(湖北) 刘明钢
2013年05月03日14:35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靖任秋在回忆录中写道:“我与高树勋很熟,我们结识于1933年的察北抗战时期。当时我在孙殿英的部队,驻防于沙城。冯玉祥派高树勋为代表到沙城,我们第一次见面。后来,孙殿英要我和高一起到张家口,参加冯玉祥任抗日同盟军总司令的就职典礼。察北抗战失败后,高树勋常住天津, 有时也到北平,我们也时常见面。在抗日反蒋的问题上,我和高树勋还是有共同语言的。”②

靖任秋与李达穿过火线,来到了新八军军部,见到高树勋。据靖任秋回忆,“李达同志过去在西北军部队,也认识他(指高树勋),但关系比较生疏,我跟他过去比较熟,主要就由我来谈。”③

靖任秋一条一条地进行分析。其一,国民党打内战不对。过去大家一起抗战。胜利后应当和平建国,让人民安居乐业。日本投降,蒋介石发动大规模内战,不符合人民的想法,广大人民群众是坚决反对的。其二,蒋介石首先把你们三个军当枪头,放在最前线,实际是让你们试探一下,究竟能否打进根据地?试探吗?无非两个结果,一个成功,一个失败,你搞成了,他蒋介石得好处。失败了嘛,被八路军消灭的是你杂牌队伍,对蒋本身无损毫毛。这就是蒋对付杂牌队伍的一贯手法;其三,你当然也知道,华北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八路军在抗战八年中建立起来的,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八路军能在对日本军队作战中生存发展,建立并扩大根据地,这就说明他有力量,对来犯之敌岂能轻易放过,上党战役就是例证。④

高树勋心情沉重,绕室彷徨,愁眉不展,整整一个通宵,最终打消顾虑,下决心起义。

后来靖任秋的儿子靖叔平回忆:文革前夕,我问父亲如何做国民党军队的起义说服工作,他一贯沉默寡言,这次也只吐了四个字:“晓以利害”。⑤

王定南与靖任秋是两个当事人,而且都留下回忆录。两个当事人的回忆录可以证明,与李达一起与高树勋谈判的不是王定南,而是靖任秋。 

【注释】

①王定南:《高树勋将军起义前后》,蔡惠霖等编: 《崇高的使命——忆战斗在国民党营垒的岁月》(上), 军事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117页。

②靖任秋:《纵横龙潭虎穴间——靖任秋回忆录》, 中共党史出版社2009年版,第203-204页。

③靖任秋:《纵横龙潭虎穴间——靖任秋回忆录》, 中共党史出版社2009年版,第206页。

④靖任秋:《纵横龙潭虎穴间——靖任秋回忆录》, 中共党史出版社2009年版,第206-207页。

⑤靖任秋:《纵横龙潭虎穴间——靖任秋回忆录》, 中共党史出版社2009年版,第207页。

(本文作者系江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责编:孙琳、王新玲)


相关专题
· 期刊选粹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