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爱蜀道”
自大运河保护与申遗调研之后,委员会有关文化遗产的活动,我们都邀请罗老参加,他先后参加了福建、河北、山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调研。
罗老认为,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不可分的。物质文化遗产中所包含的手工技艺等是非物质的,如故宫是物质的,但它的建造工艺是非物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成果往往是物质的,如剪纸的技艺是非物质的,而它的成品却是物质的。
“2009中国蜀道·广元国际论坛”上,罗老提出:蜀道与大运河有相同的特点,即中国的传统思想——天人合一。这一思想指出了蜀道不仅仅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也有大量的自然内涵。同时,他向有关方面建议,借鉴大运河申遗的经验,请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出面推动蜀道的申遗进程。我们向罗老表示,回京后向委员会及办公室领导报告。
文史和学习委员会蜀道文化线路保护与申遗调研于2011年9月上中旬举行。罗老因大病初愈不能参加全程,但表示一定出席研讨会并发言。考虑到他已高龄,身体尚在恢复中,我们提出安排专人陪同参加会议并照顾生活,提了几个陪同人员方案,但他都不同意,执意一个人前往。
9月8日,蜀道文化线路保护与申遗研讨会在广元召开,罗老如约而至,尽管精神依旧,但明显体力不如以前。研讨会上,罗老作为专家第一个发言。他提出:“与丝绸之路、大运河相比,蜀道文化线路保护和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基础还比较薄弱,还需要明确蜀道文化线路的历史沿革、遗产基本组成要素、遗产的突出普遍价值、与国内外同类型文化遗产的对比分析研究等,并在此基础上加强对蜀道文化线路的保护和管理。”
广元市政府得知罗老出席研讨会,倍感亲切。2004年5月,受广元市委、市政府的邀请,年逾八旬的罗老考察了明月峡、千佛崖,提出关于剑门蜀道研究、保护、利用的具体建议。2009年,罗老与郑老、舒乙、葛剑雄、阮仪三、谢凝高等9名文化遗产专家联名向蜀道沿线11个城市市长发出《关于中国蜀道文化线路整体保护及联合申遗的公开信》。
为感谢罗老为广元市文化遗产保护事业作出的贡献,他们决定授予罗老“荣誉市民”称号,并提出将此作为研讨会的一项议程。我们在与罗老的相处中知道他为人低调,表示要听从罗老的意见。果然,罗老同意接受荣誉称号,但不赞成在大会上宣布。仪式安排在小会议室举行,广元市市委书记、市长向罗老颁发了证书,罗老回赠了亲自题写“我们爱蜀道”的T恤衫。
谁也没有想到,这竟成为罗老参加的最后一次由全国政协组织的文化遗产保护调研活动。
结缘政协六十年
有一次,罗老写了一个便签给我们,让帮忙从政协档案室查找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上编印的《国旗图案参考资料》。
原来,1949年6月,新政协筹备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北平召开,当时报上登出了关于国旗、国徽图案征选的启事,梁思成、林徽因要清华大学营建系师生积极参加投稿,罗老起草了国旗、国徽设计方案,国旗设计图案还进入了备选,设计稿是红底上一颗大星,追随有四颗小星,象征着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前进。
这是罗老与人民政协结缘最早的一件事,从此开始了他与人民政协60年的缘分。
1950年底,罗老调到政务院文化部文物事业管理局担任业务秘书,从此开始了他长达60余年职业文物工作者的生涯。文物局局长郑振铎、恩师梁思成都担任过全国政协委员。那时有关文物保护工作一些大的事项,比如上世纪50年代关于基本建设中文物古迹保护问题、1961年公布《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等,全国政协文化教育组都曾召开座谈会协商讨论,罗老参与了许多重要工作。
“文革”后,政协恢复工作,围绕拨乱反正,五届全国政协组织了几次较大规模的文物保护调研活动。那期间罗老先后任文物局文物处副处长、档案资料室主任,曾直接负责办理全国政协委员关于文物保护的提案,也常应邀参加政协组织的调研考察活动。
五届全国政协一个重要成果就是力促国家公布历史文化名城,开启了中国文物保护事业发展的新阶段。当时的情况是,通过考察调研,在文物、建设部门工作的和一些从事历史文化研究的政协委员体会到,单是保护一个古建筑、古遗址,还不能将一个城市的历史文化保存下来,应当把文物放到整个城市规划中进行保护,于是单士元、侯仁之、郑孝燮等委员提案呼吁,借鉴国际上一些国家的经验和做法,公布并保护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
1982年2月,国务院公布了首批24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名单。
“找政协!”
1983年,罗老担任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文化组副组长,并连任第七、八届全国政协委员,前后长达15年。单士元、郑孝燮、罗哲文三位委员年龄各相差8岁,在文物保护战线“并肩作战”,被亲切地誉为“三驾马车”。这期间,正是中国文化遗产保护事业最活跃、关注度最高的一个阶段,如中国申报世界遗产、三峡工程文物考古、制止名城古镇保护中的建设性破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等等。
神州踏遍人未老,无私敬业见精神,处处可以见到这些老委员、老专家忙碌的身影。
罗老十分看重“政协委员”这一身份、这个称呼,他信任政协、理解政协,他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找政协!”他期待政协在文化遗产保护参政议政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他晚年一些关于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新思想也多是在政协组织的活动中提出的。罗老是一面旗帜,许多委员听到考察调研活动有罗老参加,感到由衷的高兴和欣慰。
罗老被誉为“万里长城第一人”,长城的保护与研究倾注了他一生的心血。2012年初夏,正当全国政协长城保护情况调研组在宁夏调研时,5月14日晚,罗老却不幸溘然长逝。千里之外,调研组全体委员肃立默哀,决心继承罗老的遗愿,继续推进我国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
1998年单士元先生去世后,郑老写诗寄托哀思:
三驾马车二十年,金刚护法叟为先。鞠躬尽瘁魂归去,洒泪追思悼国贤。
借用郑老的诗句,我们同样深深缅怀为中国文化遗产保护事业贡献了毕生精力和学识的老委员罗哲文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