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党史频道

火车上的奇遇——关于“青沧战役”的对话

王文锡/口述    王惠莹/执笔
2013年05月20日14:21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党史纵览》授权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独家发布,请勿转载)

60多年前,无数革命先驱出生入死、浴血奋战,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新中国的诞生,迎来了人民幸福安宁的生活。今天,让我们透过20多年前青沧战役的亲历者王文锡和刘一平在火车上的一次奇遇,以及由此引发的一番对话,一起去重温那段血与火的岁月,揭开那段尘封的记忆吧。

我的祖籍在河北省大城县,我18岁离开家乡,1949年初随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下,4月15日在合肥加入中国共产党,随后参加了渡江战役,新中国成立后至今,一直在千里之外的安徽工作定居。故乡的山山水水,时常萦绕在我梦中,总也挥之不去。有一年,我乘火车去北京出差,当列车途经故乡时,我的思绪一下被拉回到烽火连天的峥嵘岁月,其情其景记忆犹新,仿佛历历在目;而在列车上的那次巧遇,其过程更是极富戏剧性,真可谓是“无巧不成书”。

那是1987年5月的一天,我作为安徽电影制片厂厂长兼黄梅戏彩色神话艺术片《香魂》摄影师,与安庆地区文联党组书记、该剧编剧刘云程一起,乘坐合肥至北京的火车,去文化部电影局送《香魂》完成片。当列车疾驶至河北省沧州地域时,借着朦胧月光,我一边凝视窗外苍茫大地,一边与刘云程闲聊:“老刘,这里到了我的老家啦!以前我们在这里跟国民党打过一仗。”刘云程迷惑不解:“什么?打过一仗?打过什么一仗?”我解答:“是和国民党军队打过一仗。”这时,坐在我们旁边的一位年近七旬的长者听了我们的对话,立即很惊奇地询问:“你们在这里跟国民党打一仗是哪一年?”我应声道:“1947年春夏之交。”他忙说:“我当时就在和你们打仗的国民党部队啊。”我好奇地问:“先生,您贵姓?”他回答:“我叫刘一平,是民革安徽省委主任委员,我当时是傅作义部下的一个加强师师长。”我进一步探问一个加强师有多少人马,他解释说:“3个步兵团、两个骑兵团。”

我俩的这番对话,一下子打开了彼此的记忆闸门,早已尘封的往事,纷纷涌上脑海,不禁百感交集。在火车上,我们激动地追忆起那些战火纷飞的难忘岁月,都滔滔不绝,陷入深深的怀旧中。青沧战役那年,我才16岁,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新兵团连文化教员,对当时战役的背景和情况不太了解,通过刘一平先生的一番描述,我才恍然大悟,把几个历史上的疑问一一化解了。

1947年6月12日至15日,发生在沧州地区的青沧战役,是中共中央、中央军委为配合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以及东北野战军夏季攻势作战而组织的一次重要战役。这年夏季,蒋介石调集华北“剿总”司令傅作义部队支援济南的吴化文、王耀武部队。傅派加强师师长刘一平带领一个骑兵团,对河北省大城、任丘、河间等县进行骚扰,试图探听共产党部队的虚实。当时,我解放军采取回避的战略,不与国民党军队正面接触,我们部队的战斗任务重点是切断津浦铁路大动脉,把国民党东北、华北和中原部队隔离开来,然后各个击破,最终全歼敌人。除破袭铁路线外,还在每个村相连的大车道上挖出很宽的交通壕,让敌人的马匹无法跳跃过去。我所在的部队撤到了西陈庄,吃了一顿饭后,继续往西撤。所以,刘一平向傅作义汇报:共军主力不在华北冀东区。随后傅作义命令刘一平带两个团,乘火车到济南。刘一平刚到济南,青沧战役就打响了。当时我军的重点是攻打津浦铁路上的重镇青县县城,县城不大,但由于守敌顽抗,再加上在城外有个敌炮兵团进行火力支援,我军久攻不下,伤亡很大,战事一度陷入僵局。后来在增援部队的帮助下,我军终于攻克了青县县城。

(责编:孙琳、王新玲)


相关专题
· 期刊选粹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