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党史频道

邓小平对民主集中制的理论贡献

许耀桐
2013年05月27日10:47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民主集中制的中心是民主”

在苏联,民主集中制较多地是被理解为由民主制和集中制两部分组成。如在20世纪50年代出版的《苏联大百科全书》中,关于“民主集中制”的释文就说明了民主集中制有“两制”:“苏联共产党党章中明文规定的民主集中制,把布尔什维克的集中制和民主制不可分割地统一起来。”(《苏联大百科全书选译:民主集中制?党内民主?党的集体领导?党内统一?党内纪律》,人民出版社1954年版,第1页。)在中国,毛泽东认为,民主集中制中的民主制和集中制的关系,实际上就是民主和集中的关系。1937年,毛泽东指出,“政府的组织形式是民主集中制,它是民主的、又是集中的,将民主和集中两个似乎相冲突的东西,在一定形式上统一起来。……民主和集中之间,并没有不可越过的深沟,对于中国,二者都是必需的”(《毛泽东选集》第2卷,第383页。)。1945年,毛泽东对民主集中制进一步阐述道:“新民主主义的政权组织,应该采取民主集中制,由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决定大政方针,选举政府。它是民主的,又是集中的,就是说,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在集中指导下的民主。只有这个制度,才既能表现广泛的民主,使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有高度的权力;又能集中处理国事,使各级政府能集中地处理被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所委托的一切事务,并保障人民的一切必要的民主活动。”(《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57页。)

民主集中制中既包含着民主,又包含着集中,但是,怎样才能把握和处理好民主与集中的关系呢?这是一个难点。在实践中,往往容易出现不重视民主而偏重于集中的倾向。邓小平针对“文化大革命”的教训指出,我们过去“民主集中制没有真正实行,离开民主讲集中,民主太少”(《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144页。) 。经过痛定思痛的思考,邓小平明确指出,“民主集中制的中心是民主”(《邓小平思想年谱》(1975—1997),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版,第98页。),这就解决了长期以来困扰我们的问题。

民主集中制的中心是民主,必须围绕和立足于民主这个中心。从民主集中制的科学运行规程分析,正是如此。首先,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要实行“民主”,这个“民主”的过程,显然讲的是民主本身。其次,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当然也要实行“集中”,但这个“集中”的过程讲的也还是民主本身。为什么呢?这是因为,我们实行的“集中”是“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它是对多数人的认识和意见的“集中”,这种“集中”体现的正是民主;至于讲“集中指导下的民主”,不过是以多数人的认识和意见形成的“集中”去“指导”即约束和规范少数人的不正常的“民主行为”,不允许少数人任意去推翻多数人的认识和意见,这从根本上说,体现的是对大多数人的民主权利的尊重,究其实质也还是体现了民主。所以,邓小平说:“没有民主,就没有集中;而这个集中,总是要在民主的基础上,才能真正地正确地实现。”(《邓小平文选》第1卷,第304页。)因此,我们绝对不能把“集中”理解为是和民主相抵触的。归根到底,民主集中制的“民主”和“集中”这两个方面,都是为了发展民主,更好地推动民主。

(责编:王新玲、赵晶)


相关专题
· 期刊选粹
· 邓小平纪念网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