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探讨此信前,笔者认为有必要简略介绍一下信中所涉人物。“润芝”是毛泽东字,而“润菊”是毛泽东胞弟毛泽覃字,此时毛泽覃应在吉水县苏维埃政权机构工作。谭思聪,茶陵县人,井冈山老战士,1928年曾任中共茶陵县委书记,后任中共湘鄂边特委常委,时任中共赣西南特委委员兼莲花县委主要负责人,湘东独立师成立后任师政治委员及党委书记。李文林时任中共赣西南特委常委兼苏维埃政府秘书长。曾珊即曾山,时任中共赣西南特委书记兼苏维埃政府主席。朱云卿,时任红一方面军参谋长并兼红一军团参谋长。
笔者愿就此信内容发表一些不成熟意见,与读者共享。
1.此信是毛泽东在参加湘东特委会议后,为回复会前谭思聪转交毛泽覃的来信所写。毛泽覃来信未存,故内容无法确定。从回信的内容看,毛泽覃来信应该是谈到了吉水县再分田运动及碰到的困难,想向胞兄求教;再就是可能提到了苏区经济困难、物资匮乏,难以为继的窘况,以及与李文林等赣西南苏区负责人存在意见分歧的现实。毛泽东在回信开篇就通报湘东特委会议已于13日在醴陵召开,毛泽东参加了会议并在会上提出由湘东南及赣西各县游击队组建湘东独立师,目的是在红一方面军主力撤离后,需要一支红军地方部队来保卫湘东赤色政权,免遭国民党军队剿杀,同时考虑派主力部队干部到该独立师加强军事工作。谭思聪是参会人员并极有可能被会议指定为湘东独立师的筹建负责人,因为据史料记载,谭思聪参会后就没有再回到原工作岗位。根据此信可以认定湘东特委会议的确切召开时间是9月13日。但这个时间与株洲会议时间似乎发生冲突,不好解释。笔者经过缜密思考,认为时间并不冲突。极有可能9月13日株洲会议一结束,毛泽东与朱德就共同签署《进攻吉安的命令》,随即把红一方面军的日常军务交给朱德,然后与警卫部队策马疾行数十里赶到醴陵,参加湘东特委会议(因毛泽东此时身兼中国工农革命委员会主席之职,负有指导地方赤色政权建设之责)。在会上遇到谭思聪并收到其转递的毛泽覃来信,会后挥毫复信。这虽是笔者的推测,但基本可以成立。当然,如有新的史料予以证实则更好。
2.此信第二段是毛泽东回答毛泽覃有关苏区土地政策的困惑。此可视为毛泽东再次系统阐述其在土地革命实践中不断调查、总结、提高、完善的苏区土地政策之精华。这个土地政策从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起,直至创建闽西革命根据地,再到“二七”会议,毛泽东一直在探索与发展。如信中所提在原耕基础上“抽肥补瘦”政策就是在闽西总结的好经验,补充并完善了井冈山时期提出的“抽多补少”政策,有些提法是与中央的土地政策有分歧,但这又是在土地革命实践中产生的正确的土地政策。在“二七”会议期间,以刘士奇和曾珊为代表的一方拥护这个土地政策,而以李文林和江西省委巡视员江汉波为代表的一方反对这个土地政策,会上发生激烈的争论。毛泽东旗帜鲜明地支持刘士奇和曾珊。毛泽东在此还提到他在酃县(今湖南省炎陵县)搞的小范围分田试点,这应是他在井冈山时期最早的土地分配实践。而对毛泽覃1928年初在宁冈县大陇区乔林乡搞土改的情况,据笔者所知,毛泽东知道其弟有军事工作和政治工作经验,但缺乏土改工作经验,为了全面培养毛泽覃,特指定他于1927年底到乔林乡任党支部书记。毛泽覃不负厚望,到乔林任职后,大刀阔斧地开展工作,带领贫苦农民打土豪分田地,在斗争中增长了才干。乔林乡党支部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第一个农村党支部,毛泽覃自然就成了第一个农村党支部书记。乔林乡成功的土改工作使该乡成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一面旗帜。
3.信的最后,毛泽东提出了苏区的经济困境应该如何摆脱的建议,例如开办红色圩场、建立商品交换处等,基本是两年前在井冈山斗争时期的方法,不再赘叙。毛泽东还提到8月派朱云卿参谋长赴赣西南苏区传达中共中央关于要赣西南党团特委合并成立党的江西省行动委员会的指示一事,要求毛泽覃执行中央指示。需要指出的是,毛泽东特别提醒其弟要搞好与李文林等赣西南党政负责人的工作关系。这似乎透露出毛泽覃与李文林等存在着较严重的工作意见分歧,也似乎预示着年底在赣西南大地上发生的那场给根据地党和红军造成重大损失的反AB团风暴已初现端倪。
湘东特委会议在历史上的最大贡献,是经毛泽东提议并经会议批准成立了湘东独立师。随后改为湘东南独立第一师、湘赣独立第一师,1932年2月扩编为红八军,后来成为红六军团主力之一,在湘赣边革命根据地活动起着拱卫中央苏区的重要作用。长征途中,萧克、王震领导的红六军团与贺龙、任弼时领导的红二军团组成红二方面军。抗日战争时期的八路军第一二〇师第三五九旅,解放战争时期的西北野战军第二纵队,直至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都传承着其血脉。开国上将王震则是湘东独立师走出的众多将领中的杰出代表之一。
(作者为公安部物证鉴定中心资深文件检验专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