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党史频道>>历史珍闻

尼克松访华与中国电视的发展

秦 珊  邱一江
2013年06月03日11:03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党史文苑》授权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独家发布,请勿转载)

原题:尼克松访华与中国电视的发展

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的电视技术处于世界最发达行列。1960年,美国有440个高清电视台和75个超高清电视台,87%的美国家庭拥有电视机。到1965年,美国所有电视网播出的节目均以彩色为主,93%的美国家庭拥有电视机。1964年,国际通信卫星组织成立。1965年6月28日,被称为“早起的鸟儿”的国际通信卫星组织一号发射跨大西洋信号。随后,美国和日本之间进行了第一次电视传输。

伴随美国电视技术的进步,电视新闻报道在政治上发挥了重要的影响。尼克松在电视报道中饱经失败与成功的波折,深谙电视报道对其政治生命的作用。在其出访中国的随行记者团中,电视媒体记者是最庞大的群体。

美国总统的出访总伴随着强大的记者团,这既是发达的美国信息社会的特点,也是一种需要。美国总统出访期间,每天要举行新闻吹风会,通过卫星传递电视节目,并随时进行电视的现场转播。可在当时,这对中国是极为新鲜的事儿,甚至闻所未闻。

当时中国黑白电视的发展水平、电视的普及率远远落后于美国,彩电研制刚处于起步阶段,电视节目的类型也极为有限。因此,凭中国的电视水平,无法担负尼克松访华活动的电视报道。

1971年8月16日,基辛格、沃尔特斯和洛德,在中国驻法国大使馆向中国方面提出了尼克松在华期间的通讯问题和媒体报道安排。9月13日,基辛格与黄镇大使会晤。基辛格提出,尼克松访华期间前往中国的记者人数至少是100到150人,而且技术问题需要提前着手。

电视转播是美国总统第一次中国之行的必备项目。美方提出要使用通讯卫星进行最快速的报道,但当时中国还没有这种设备。于是,周恩来总理与基辛格进行了反复磋商。出于先前对美国来访人员数字的大幅度删减,周总理同意将美国随同来访人数定为350人,其中包括80名记者。对于卫星地面站的问题,周恩来总理设想了两个解决方式,一是购买的方式,另一个是租用的方式。周总理还提出可否由中国建造通讯卫星站工作室,然后向美国租用他们安置的设备,或是由中国政府出资买下供美方使用的通讯卫星,然后租给美方使用。对此基辛格表示,可能只有他和尼克松明白为什么美国方面可以无偿地提供这些设备,而中国方面却坚持要支付费用。基辛格表示他完全理解并对此非常钦佩,并表示双方要共同商讨出一个租用合同。最后,双方同意由中方购买美国的卫星地面站设备,再租给美方使用。中方在北京和上海,突击建造了几幢小平房,将美方提供的卫星地面站及附属设备由邮电部会同北京电视台的技术人员和翻译协助美方进行了安装。

周恩来召集会议进行研究,原则同意美方提出的通过卫星转播尼克松在华活动实况,决定由中国政府出资买下供美方使用的通讯卫星,然后租给美方使用。周恩来说,在主权问题上,我们一点不能让。美方原来说他们自己带通讯设备,不要我们付费。我们说,这不行,我们是主权国家,我们买过来,租给你们用,你们付费。这样一方面维护了我们的主权,另外我们跟他们使用时总能学到一点技术。尼克松访华的先行官罗恩?沃尔克对当时的情形回忆说,他们帮助中国方面的工作人员了解电视报道的复杂过程。他说:“我们会把一切都写下来,细致到每一时刻的具体安排。我们会画一些图,同时编写现场安排说明。他们把这些图从英文翻译成中文后使用。我们从头到尾指导他们,他们如饥似渴地跟我们学。在电视节目录制方面,他们真的是对我们言听计从,因为他们的电视糟糕透了。我认为在某个时候他们意识到这符合他们的最大利益,只要这次事件发生,那个巨大的卫星转播箱一定会投入使用。这个设备会把本次事件转播到世界各个角落。他们愿意按照我们的建议去做。我认为,这是根本,我相信这是周恩来的安排。”沃尔克没有判断错,如上所述,这正是周总理的安排,这也是当时中国不得不采用的一种学习方式。摄影师和技术人员的每一个看管员都在努力地想搞懂用于采访的复杂技术。

(责编:王新玲、孙琳)


相关专题
· 期刊选粹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