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黄兴介绍入同盟会
李寿铨秘获《革命军》一书,于黄兴别后,连夜迫不及待挑灯夜读。他读完《革命军》,掩书而起,不禁仰天长啸道:“《革命军》必须天天读,循环读。”他重读之下,便逐字逐句,或圈点,或加批注心得。每读一遍,革命意志就更加坚定一层,并在书末濡笔书写道:“凡致力于革命者,不可不读《革命军》,凡真诚致力革命者,不可不天天诵读《革命军》,凡有志推翻清廷、缔造共和者,尤不可不循环仔细诵读《革命军》。”从此革命意志就更加强烈。
光绪卅一年(1905) 八月,华兴会和兴中会等合并为统一的同盟会,孙中山和黄兴任正副领袖。李寿铨便首先经黄兴介绍参加同盟会。自此,李寿铨以安源为基地,积极支持和多次掩护黄兴的革命活动。黄兴先后手赠李寿铨照片多帧。并亲书对联赠李寿铨,联曰:“襟怀欲吐天开朗,意气相倾山可移。”以纪念两人深厚的革命友谊。又书赠横额:“博雅”两个大字,其上加盖一长方白文图章,文曰“铲除世界一切障碍使者”十个字,于此可见黄兴气魄之雄伟和抱负之宏远。后来,全国著名文史掌故家郑逸梅于1988 年著《书林片叶》,特将黄兴书赠李寿铨并钤此图章事记载其书中。
李寿铨自参加同盟会后,又经黄兴介绍参加革命诗社——南社。南社前后共吸收社员1200 余人。黄兴入社书为323 号,李寿铨入社书为329 号。李寿铨入社后,即时常和南社总干事柳亚子书信往还,并随时应柳亚子索稿,寄去诗文,分别刊登在各期《南社丛刻》上。后来有人统计:南社中的扬州人发表在《南社丛刻》上的诗文最多的是李寿铨,计诗79 首、词2 首、文2 篇。某日,李寿铨接到柳亚子来函。略谓“余江苏吴江黎里镇人氏,世居分湖之北,名大胜村。此湖昔为吴、越两国间巨浸,故称‘分湖’。元季杨铁崖曾游其地,因以得名。鼎革后,湘乡李散木重绘《分湖旧隐图》,请赐题赠”等语。李寿铨接函后,即精心歌咏《题亚子分湖旧隐图》七古36 句,为时人所传诵,并刊在《南社丛刻》上。
响应黄兴号召输送矿工奔赴前线
光绪卅二年(1906) 冬,在赣西、湘东发动了同盟会成立后的第一次起义,史称:“萍浏醴起义”。系湘赣两省交界处毗邻的三个县:江西萍乡、湖南浏阳、湖南醴陵,同时发动起义。事件是这样发生的:当时在湘赣一带,会党势力很大,“洪江会”即有徒众10 万人。萍乡煤矿6 千员工中近半数入“洪江会”,首领名马福益,就在前一年(1905) 的湘乡局部起义中,为湖南巡抚端方所捕杀。端方被人民呼为“屠夫”,会党痛恨已极,又为革命潮流所激动,立誓要报仇雪恨。
就在1905 年,湖南发生水灾,官僚豪绅乘机哄抬米价,饥民怨声载道。1906 年, 湘赣又大旱,人心更形浮动。马福益心腹醴陵会首李金奇和萍乡会首萧克昌等声气相通,所部2 万人,跃跃欲试。黄兴认为时机已经成熟,特派同盟会员刘道一前来负责组织起义并联络会党;矿工则由李寿铨负责策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