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党史频道

梅屋庄吉捐赠孙中山铜像始末

孙娟娟
2013年06月05日13:32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1928 年初,梅屋庄吉聘请日本著名雕刻家牧田祥哉着手铜像设计、雕刻工作,委托日本第一流的铜像铸造业主——筱原金作铸造铜像, 四尊铜像的总费用共计12 万6 千4 百日元。期间梅屋庄吉曾多次到牧田工作室,与牧田一起构思铜像的设计,梅屋希望铜像能表现出孙中山向大众宣讲三民主义时那种充满亲切和有力的恣态。由于当时日本政府推行侵华政策,中日关系日渐恶化。对此梅屋非常痛心,于是他决定将第一尊铜像树立在日本东京府西多摩郡调布村,希望以此来向日本人民宣传孙中山及日中的传统友谊,呼吁日本政府珍惜日中友谊。梅屋在调布村购买了900 平方米的土地,准备建筑铜像基座。他向东京警视厅申请许可证,但1928年10 月29 日东京警视厅四三三三○号批复称“铜像建设一事,碍难照准”拒绝梅屋在日本树铜像。拒发许可证的原因,据《报知新闻》透露,是“因孙中山是革命家,考虑到他的思想影响及其后果,由内务省发下禁止的内部指令。”这令梅屋感到非常失望。其实日本政府反对在日本树孙中山的铜像并不奇怪,因为孙中山逝世后,国民革命军按照孙中山“革命尚未成功,同志尚须努力”的遗愿,一路北伐准备统一中国,而日本为了他们的在华利益,于1927 年至1928年三次出兵山东,企图阻止北伐。为了达到霸占东三省的目的,1928 年6月日军又炸死了张作霖,中日关系日渐恶化,所以在这种形势下日本政府是绝不会同意将孙中山的铜像安放在日本的。梅屋因与中国关系密切,后来还受到日本宪兵搜查和两次传讯。一些军国主义分子还在报纸上发表文章责骂梅屋为“卖国贼”、“国民党间谍”等,但梅屋不顾政府和军国主义的高压,依然从事日中友好活动。

1928 年底的第一尊铜像竣工,梅屋决定将其立在南京,以缅怀“(中华)民国之先觉者孙文的人格和功绩,安抚英灵,报答明治28 年于香港握手以来,结盟三十年的故友。”对于梅屋庄吉长期以来支持中国革命的行为, 国民政府是非常感谢的,对梅屋制作和赠送孙中山铜像是非常支持的。1928 年7 月25 日国民政府派王大桢到日本时,特请他前往与梅屋商谈孙中山铜像安放地等事宜。此次王大桢到日本主要是与日本政府进行外交上的交涉。日本为了达到侵占东三省的战略目标,对中国进行一系列的挑战。同年底张学良宣布东北易帜,全国实现了形式上的统一。日本却企图阻止张学良, 为此中国驻日公使汪荣宝受命与日本外务省交涉, 抗议日驻奉天总领事干涉中国内政的行动。这次国民政府又派王大桢以外交部特派员的名义到东京进行外交疏通。王大桢早年留学日本, 是同盟会会员, 后曾任中国驻土耳其、日本大使馆参事、交通部部长等职,在日本期间王大桢结识梅屋夫妇并曾受到他们的关照。王大桢到日本后,得知铜像铸成后即前往瞻仰并商议铜像安放事宜。此时梅屋一直在考虑如何在日本树一尊孙中山铜像的问题, 他认为孙中山密谋革命时旅日多年,且有许多日本同志,非留一尊铜像于日本无以纪念。现日本政府不同意在日本本土安放孙中山铜像, 那么安放在中国驻日本的大使馆内总可以吧。因此梅屋见到王大桢后,一方面把铜像基座的设计图纸托王大桢转交国民政府,另一方面他向王大桢提出了将一尊孙中山铜像安放在中国驻日使馆的建议, 希望王大桢回国后呈报国民政府批准。但此时中日关系日益恶化,中日战争一触即发,所以这个愿望后来也未能实现。

亲自护送孙中山铜像到中国

1928 年底,第一尊铜像铸成竣工,梅屋庄吉决定亲自护送铜像到中国,1929年2月28日梅屋偕夫人德子、女儿千势子及随员在神户乘“伏见丸”护送孙中山铜像到中国, 日本的《东京每日新闻〉、《大阪每日新闻》相继报道了这个消息。国民政府对梅屋庄吉倾其所有铸造孙中山铜像表示敬意和欢迎,对梅屋亲自护送铜像来华给予了极大的礼遇。蒋介石亲自安排时任国民党中央执委、组织部副部长陈果夫及王大桢等专程到沪迎接,蒋介石还写了一封亲笔函由陈果夫带给梅屋庄吉, 对梅屋倾力铸造孙中山铜像表示感谢。为了做好接待工作, 王大桢提前一天到达上海进行安排,并专门准备电影摄制班子拍摄纪录片。

(责编:王新玲、孙琳)


相关专题
· 期刊选粹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