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党史频道
看似问过去 实则问未来

纪录片《苦难辉煌》观影交流研讨会发言摘登

2013年06月17日14:34   来源:光明日报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常讲常新的故事

科学技术部副部长 曹健林

《苦难辉煌》讲的是一个当代中国人再熟悉不过的“老故事”。我们从幼儿园到研究生思想理论课,从歌曲,小说到影像资料,从不同的片断、不同的侧重了解过这个故事。“所有的历史都是今天的历史”,这个故事是真正的常讲常新。

少儿时期和青年时期从这些故事中感受最深的是勇气。“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满天风雨满天愁,革命何须怕断头,留得子胥豪气在,三年报归楚王仇”。早期共产党人的英雄气概就是和这些惊天动地的绝命诗一起永远留在我的记忆中。

中国工农红军被学者认为是最纯粹的命运共同体,有着战斗力最强,百折不挠,无坚不摧的特点。我当年在担任中科院长春光机所领导时从中受到启发,向全所四千人承诺组成一个命运共同体,“命运共同体”成了长光所的一句流行语,很快这个所就改变了面貌。今天的长光所依然是全中科院最大、人最多的研究所,还是职工心最齐,最团结的研究所。要衷心感谢先烈,他们的团结奋斗精神永远鼓舞着我们。

我和同事读过《苦难辉煌》后直接的反应就是两个字:震撼!令我震撼的是信仰。正如电视片脚本所指出的:中国共产党的力量从哪里来?是信仰。信仰支撑着勇气,信仰凝聚成团结,共产党人的信仰是真正无法撼动的大山。我曾有幸多次和两弹一星元勋们开会,也在多种场合聆听他们的教诲。是中国共产党的信仰吸引了他们,折服了他们,共产党的崇高信仰加上炎黄子孙的责任感和科学家的理性和良知,促使他们抛弃许多今天人们还在拼命追求的东西,毅然回到祖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和全国人民一起投入到火热的新中国建设之中。

以两弹一星元勋为代表的优秀科学家,用他们的言传身教昭示了一种信仰,这种信仰是《苦难辉煌》所讴歌的第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信仰的拓展和延伸。对于这种信仰我们要珍视,中国的科技工作者要走有中国特色的科技发展道路,这种信仰就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

为有牺牲多壮志

军事医学科学院院长 贺福初

看了《苦难辉煌》后,我感触最深的就是:信仰的精神在于牺牲精神。

中国共产党崛起于积弱积贫因而一盘散沙的中国。但正是这个起于50多人的小党,仅在28年的短暂历史瞬间就带领人民推翻“三座大山”,让中国人当家作主、扬眉吐气!中国共产党摧枯拉朽、扭转乾坤的力量从哪里来?这本书、这部片给了人们振聋发聩的回答:信仰!而信仰的精魂何在?牺牲精神!

“为有牺牲多壮志”。在凄风苦雨中诞生的中国共产党,为了救民众于水火,无数共产党人赴汤蹈火,用青春、热血和生命唤起工农千百万;衣衫褴褛的红军冲破数十万大军的围追堵截、走过雪山草地等千隔万阻,以“九死一生”的巨大生命代价完成人类有史以来最撼天动地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更为了救民族于灭顶,共产党人高举“抗日”义旗,不计生死之仇放蒋抗日、深埋皖南之恨联手击寇,高唱义勇军进行曲——“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唤醒四万万民众用血肉之躯筑起新的长城。

简言之,中国共产党人以救国救民为己任,以自身巨大的牺牲唤醒民众、唤起民众,终于将一盘散沙的中国汇聚成无坚不摧、无往不胜的强大力量。我们清晰地看到:这股强大力量的源头就是共产党人救国救民的信仰,而点亮民众信仰的火种、激发民众自觉相随的感召力就是共产党人惊天地、泣鬼神的牺牲精神!这才是共产党人信仰的精髓!

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在和平建设时期,有人忘记了我们的天,这就是我们的民族;有人忘记了我们的地,这就是我们的民众。共产党人要时刻牢记自己的天和自己的地,继续发扬先烈的这种牺牲精神,做到敢于牺牲名和利,顶天立地实现中国梦。

(责编:常雪梅、孙琳)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